雷芳芳
摘 要: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教育手段也層出不窮,特別是走在時代前沿的英語教學,更是面臨著多元化、信息化、創新化等多項改革。本文將從“互聯網+”背景著手,對中學英語教學現狀和改革的必要性、改革的優勢和存在的問題,以及具體的改革策略進行研究,希望對中學英語教學改革有所助益。
關鍵詞:互聯網+ 中學英語 改革 策略研究
中圖分類號:G633.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9082(2019)08-0-01
引言
“互聯網+”時代的到來,掀起了全國教育界上下改革的浪潮,越來越多的教師認識到,傳統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存在著諸多弊端,已無法跟上時代和科技發展的步伐,教育要追求長足發展,就必須對教學策略進行改革和更新。中學英語教學是一門與國際文化接軌的學科,更應該走在“互聯網+”時代的前端,我們應該認清“互聯網+”背景下中學英語教學的現狀,不斷在改革和創新中推進英語教學的持續發展。
一、“互聯網+”背景下中學英語教學的現狀及改革的必要性
1.教學方式較為傳統
目前,國內的英語教育仍然沒有擺脫應試的傳統教育模式,課堂的教學仍以教師為主,對學生進行灌輸式教育,教師和學生都把學習的重點放在考試上,對英文的學習要求一直以機械的死記硬背為主要方式,以記憶單詞和語法為主要內容,英語整體水平仍然處于中游。因此,想提高中國學生的整體英文水平,必須對教學方式進行全面改革。
2.“啞巴英語”現象明顯
在目前傳統的教學模式下,大多數學生對做題、考試十分精通,在各類應試型競賽、比賽中能夠游刃有余,但是,在口語和聽力方面卻差強人意,被多數人稱之為“中式英語”,也有人認為是“啞巴英語”。啞巴英語現象一直是中國學生的夢魘,很多大學畢業到國外留學的中國學生,都表示被英語口語所牽絆,可見國內英語教學的現狀已經到了全面改革的必要階段。
3.語言學習瓶頸較多
英語是國際通用語言,對于中學學生而言,是英語的鞏固提升階段,應該引起教育界的重視。但是,語言的學習僅依靠枯燥的課堂是遠遠不夠的,它需要強大的文化背景、語言環境來支撐,否則僅掌握語法、單詞,在語言的長期學習中將遇到眾多瓶頸。因此,英語教學有必要把眼光放長遠,走出課堂,走出當前教學模式的束縛,研究一套符合時代發展的教學策略。[2]
二、“互聯網+”背景下中學英語教學改革的優勢的存在的不足
1.改革的優勢
1.1“互聯網+”的教學形式更加多樣
基于“互聯網+”背景的教學改革,首先使教學主體由教師向學生轉變,將以往的教師向學生進行權威性傳授知識的模式,轉變為把學生作為課堂的參與者,甚至是主導者,教師只是起到引導和激勵作用。在教學形式上,充分利用網絡媒體,在課堂上積極使用多媒體設備,利用豐富的影響資源為學生創造語言環境,在課下利用網絡平臺開展網課、微課教學,教學的形式趨于多樣化。
1.2“互聯網+”的教學資源更加豐富
進入“互聯網+”之后,教學的資源不再局限于固定的教材和書本,而是在強大的網絡平臺基礎上,共享豐富的教學資源,學生甚至可以自行在互聯網進行相關教學資料的拓展學習,根據需求查找西方國家的文化背景,使英語學習“活起來”。同時,教師可以將教學課件、教學視頻上傳到網絡,學生不必擔心在課堂遇到未能及時解決和消化的問題,可以隨時隨地在網絡上進行教學視頻的回放,利于課后鞏固提升。
1.3“互聯網+”的交互平臺更加便捷
“互聯網+”最大的特點就是能夠實現線上交互,這個平臺更有利于教師和學生之間打破界限,隨時隨地進行線上線下的交流和指導,教師之間、學生之間也可以建立交流學習的平臺,實現有問題不拖延,即時得到解決,更能夠激發學生對英語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從而促進教學目標的有效達成。
2.改革過程中存在的不足
2.1互聯網的教學資源仍然有限
盡管網絡上有一部分書本之外的資源,但想要滿足學習者龐大的學習需求,仍然遠遠不夠,還有很多領域未得到開發,還需要國家投入大量的資金來支持。
2.2新時期教師水平遠遠不夠
隨著“互聯網+”的到來,對教師的要求也逐步提升,而現有的教師資源和人才建設仍然無法滿足“互聯網+”時代的要求,還需要學校在培養新時期英語專業人才、強大師資力量方面多下功夫。
2.3對互聯網+英語的認識還不夠
大部分中學在進行英語教學時,盡管聽說了“互聯網+”時代的變革,但在思想上仍停留在傳統教學觀念上,不愿主動嘗試新事物,沒有充分利用互聯網資源,導致英語教學水平停滯不前。[1]
三、“互聯網+”時代背景下高職院校英語教學改革策略
1.師生互換角色
要徹底摒棄傳統的師生教學關系,轉變為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在課堂上教師不再扮演權威的決策者,而是轉變為引導和補充的身份,負責制定教學計劃和策略,學生負責具體執行,并作為主體來主導課堂節奏。可以采用課前三分鐘英文演說、分組討論學習等方式,由教師拋出一個問題和主題,學生通過多種形式來自主解決問題,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和能動性,激發英語學習的興趣。
2.轉變教學思路
教師要積極轉變思路,將以往追求考試成果和答卷分數的教學觀念轉變為對學生進行英語能力和水平的培養,積極為學生營造英語學習氛圍,對學生的教學要求和評價逐漸傾向于口語、聽力以及英語的實際應用,全面提升整體英語水平。
3.優化教學手段
除了傳統的書本教學之外,教師要積極創新和優化教學手段,在課堂教學上豐富教學形式。例如教師在準備課件時,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和資源,將本科要學習的的知識重點制作成視頻短片或PPT,在講解英文短文閱讀時,也可以引入相關的國外影片資源,內容要注重精簡、明了,并帶有娛樂性。
4.建立交互平臺
要打破課堂教學的局限,敢于走出課堂,充分利用互聯網平臺,建立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教師與教師之間的交互平臺,在平臺中共享教學資源或網絡資源,鼓勵學生在平臺上進行英語交流,有條件的還可以邀請外教加入其中,提升學生的英語口語與聽力能力。[1]
結語
中學生是學習英語的關鍵時期,教育機構要積極認識“互聯網+”的時代背景,從主觀上接受英語教學改革的形勢和觀念,在實際教學中充分利用互聯網平臺,深挖互聯網資源,轉變師生角色,注重學生英語的應用能力的培養,不斷優化教學方式,促進我國英語水平的整體提升。
參考文獻
[1]付志娟.“互聯網+”時代背景下高職院校英語教學改革策略[J].教育科學論壇,2018(30): 53-55.
[2]馬潔婷.“互聯網+”時代背景下大學英語教學改革與發展初探[J].西部素質教育,2018(22): 165-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