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磊
【摘 要】語文是我國教育中尤為重要的一門基礎學科,如何開展高效的語文課堂教學,激發和培養小學生的對語文學習的熱愛,是當前眾位語文教師特別關注的話題之一。隨著教育方式的不斷發展,情境教學方法被運用到各學科的教學活動中,并且得到了良好的教學評價。情境教學即指教師依據教學目標,設定合適、特定的情境,以此開展教學活動。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可以結合具體的教材內容,通過創設有效情境的方式進行教學,用新型的教學模式為學生開展有趣的課堂。
【關鍵詞】小學語文;情境教學;有效探究
情境教學是一種根據不同學生的年齡及認知特點,為他們創建一種合乎教材內容的氛圍或場景,在此情境下開展教學的新理念教學方式,此方法能夠讓學生投入學習環境主動學習。尤其對于語文這樣的科目,此類方法非常適合,用此法不僅能夠教師拓展教師的教學思路,還能激活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教學目標輕松實現。近期,各大部門對語文教學方法的探究相當重視,小學語文教師肩負著的責任重大,本文對基于情境創設的小學語文教學探究展開討論,下面是我個人的一些見解。
一、和實際形成聯系,再現生活情境
語文課程是我國的最重要的教育學科,課文大多源于各個著名作家,內容大多是作者親身經歷的事情,或者是我國文化的映射,也就是說語文知識幾乎都源于我們的生活。所以,教師可以抓住這一點,以小學生的實際生活為出發點,把知識和生活中的點滴聯系起來,再現生活情境,讓學生在生活中學習到知識,讓學習變得親切又普通。
例如,在講解《難忘的一天》時,教師可以提前布置一篇日記讓學生寫寫自己今天難忘的事情,等到上課時,教師可以挑選幾個學生回憶和講述一下自己腦海里印象最深、最難忘的那一天,以及那天發生的什么事讓自己記憶猶新。然后再開啟語文課本內容的教學,這樣一來,學生投入相應的情感氛里,便能更輕松地走進課文,感受作者的內心,輕輕松松學到課文講述的知識。
二、運用信息技術,創設情境,傳播知識
科學技術不斷發展,小學教師要順其自然地抓住技術工具手段,抓住學生的愛好,用多媒體技術吸引小學生的眼球,通過視頻圖片的形式讓學生運用多種感官學習,一般這些多彩的視頻和圖片更容易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這種直觀的方式能使學生的學習入情入境。
例如,在教學《趙州橋》一課時,教師可以先給學生播放一些關于趙州橋的歷史故事片段,也可以收集一些趙州橋的照片,然后做成幻燈片給學生觀看。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一般注意力都難以很好的集中,他們大多喜歡比較新鮮稀奇的東西,引用多媒體技術教學可以吸引學生眼球,引起他們對文章的注意力,使他們走近趙州橋,感受趙州橋的文化,入情入境地學習知識。
三、用問題引好奇,讓學生走進情境
小學生都有強烈的好奇心,教師可以根據這一特點運用先提出一些問題的方式,吸引學生,讓他們想象情境。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采用的多是平鋪直述的方式,但學生并不一定能夠理解接受,所以教學效果不佳。教師先提問引好奇,先把他們帶入一個未知的情境,能激發學生的興趣,他們也會主動思考,在探索與思考中,學生能夠輕松地學到知識。
例如,在教學課文《畫楊桃》時,教師可以和文中的教師一樣找一個楊桃拿到班里,放在講臺中央,讓所有學生畫下在他們的位置上看到的楊桃是什么樣子的,然后根據班里座位安排,分別找6-9個同學展示他們畫出的楊桃,然后提出問題,“為什么你們明明看的都是我拿來的楊桃但是畫出來的卻是不同的呢?這又是為什呢?”提出了這些問題后,先讓學生自主交流討論這些問題。然后再引出教學內容,教師再在學生說出的答案基礎上總結敘述,引出文章的中心論點。
四、進行角色扮演,模擬情境感受情感
小學生還沒有形成很好的邏輯能力,因而在接受新事物時大多是僅學到表面,教師可以根據學生愛好模仿的特點,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模仿角色,進入情境,使其更好地感受課文描述的場景,加深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
例如,在講解課文《小壁虎借尾巴》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自主選擇角色進行扮演,如主角“小壁虎”及其他動物,可以用一些道具服裝,讓表演更真實,讓學生在角色的扮演中學習課文內容,通過角色扮演達到換位思考,感受作者在語言上的精華和內涵,體會文章所要表達的情感。
綜上所述,語文并不是一門枯燥無聊的科目,而是充滿樂趣和文化的學科,在語文課堂中運用情境教學法可以啟發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情境教學模式能將語文中“枯燥無味”的知識直觀地展示出來,使課堂變得輕松有趣。情境教學法能使學生對語文的學習更加主動,課堂專注力也能有所提升,能夠幫助教師構建高效的課堂教學。
【參考文獻】
[1]李霞.小學語文情境型口語交際能力培養探析[J].新課程上旬,2015(6)
[2]章海兵,張麗.巧設情境,激活課堂——談小學語文情境教學策略的運用[J].考試周刊,2015(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