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新妹
【摘 要】在當前教育體系中,小學教育處于基礎地位,而語文教學在其中扮演非常關鍵的角色。在開展語文課堂教學時,教師可以運用支架式教學模式,結合學生的年齡特征與實際水平等實施教學活動,以此對學生自主學習、文本解讀等多方面的能力進行培養,進而促進語文教學的質量。
【關鍵詞】支架式教學;小學語文;教學策略
一直以來,小學語文課堂受應試教育思想的影響非常嚴重,主要原因在于教師未能充分考慮學生本身的特征,無法對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進行激發。本文充分結合教學實踐,對運用支架式的教學策略進行探究。支架式教學主要是基于建構主義教學理論,所提出的各項教學策略。從以往的教學實踐來看,只有抓住教學活動的切入點,才能更好地培養學生的認知框架,營造有效的教學情境,并對學生的求知欲望進行激發。
一、強化學生獨立探索——提升協作意識
在運用支架式教學模式時,教師不僅要注重師生之間協作關系的構建,還需要鼓勵學生進行相互交往。在此過程中,教師要對學生進行引導,幫助學生科學地制定學習方案,鼓勵學生敢于突破束縛,使其具備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激勵學生不斷努力,直到教師不再干涉學生的學習,也就不存在支架,最終實現教學目標。
比如,在進行蘇教版小學語文《誠實與信任》一文的教學時,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先默讀一遍課文,并鼓勵學生思考作者為什么對本篇課文命名為“誠實與信任”。同時,教師可以問學生,該題目能不能換成其他題目。教師在教學時,可以從文章的構思角度出發,對學生進行引導,促使學生深刻感悟本文的創作主旨與作者的情感,進而對學生進行熏陶。在此過程中,學生也能更好地學習本文的創作技巧,養成誠實守信的意識,塑造良好的行為品格。
上述案例,教師通過運用支架式教學模式,對學生的獨立探索能力進行培養,有助于強化學生的協作意識,為學生更好地進行語文合作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營造課堂教學情境——明確教學目標
小學生在學習語文知識時需要一個良好的環境。在運用支架式教學模式時,學習情境非常重要,能夠在很大程度上確保教學的真實性與復雜性,進而提升教學效率。教師在教學時,要注重對教學情境的創建,以吸引學生更好地融入學習環境,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構建有效的評價標準。
比如,在教學蘇教版小學語文《愛如茉莉》一文時,教師可以充分結合學生的生活經歷,提出一些與課文內容高度相關的問題。教師可以說,“同學們,我們本節課需要學習的一個非常關鍵的詞語就是‘茉莉,你們思考一下怎么才能記住這樣一個關鍵詞呢?在你們看來,茉莉是什么樣的?在了解茉莉之后,你們會喜歡上它嗎?”通過提出這些問題,能夠構建有效的問題情境,進而支撐起本篇課文的架構。同時,這些問題與學生的日常生活有非常大的聯系,能夠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并能較好地反映課文的關鍵知識點,進而使教學目標更加明確。學生默讀完課文,并對教師的問題進行思考后,對課文知識的掌握程度會大大提升,學習效率也能得到極大的提升。
在運用支架式教學模式時,教師通過創建有效的課堂教學情境,能夠幫助學生構建知識框架,深化學生對課文知識點的了解,進而使學生更好地進行課堂學習,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
三、科學構建教學支架——引導學生探究
在實施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時,教師要想更好地運用支架式教學模式,在設計問題情境的基礎上,可以更加高效、科學地構建教學支架,為學生的學習提供幫助。學習支架而言包含圖表和范例等多種形式,而問題支架最具代表性。這也要求在實際學習時,教師要指導學生關注學習細節,啟發學生更好的學習。
比如,教師在教學蘇教版小學語文《天火之謎》一文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學習習慣,充分關注學生的個性化學習行為。在實際教學時,教師要積極培養學生從課文中獲取信息的能力,幫助學生尋找構建學習支架的關鍵線索,要求學生抓住本文的關鍵詞,進而更好地感受富蘭克林對科學的探索精神,體會富蘭克林揭秘雷暴之旅的艱難,并學習其潛心研究和追求科學真理的精神。在制作課件的過程中,教師要多搜集相關資料,為學生構建完善的學習支架,促使學生更好地學習課文知識。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有針對性地引導學生構建教學支架,鼓勵學生積極地進行探索與討論,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意識與能力,有效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
總之,作為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小學語文教學對學生的影響非常大,迫切需要提升該學科的教學質量。在實際開展語文教學時,教師要加大運用支架式教學模式的力度,優化教學策略,不僅要充分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與認知水平等,對學生自主學習與問題探究等多方面的能力進行培養,還要注重對課堂教學情境的設置等,構建富有實效的小學語文課堂,推動學生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郭世媛.小學語文開展高效課堂的教學策略[J].科普童話,2019(08):79
[2]任文輝.新課程改革下小學語文課堂組織策略的創新研究[J].學周刊,2019(0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