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吉 馮璇 王照清
摘 要:審計在企業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審計工作的開展可以發現企業存在的問題,對企業的運營進行監督,保障股東和社會公眾的權益,在企業管理中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PPP模式是我國近幾年大力推行的融資模式,全國每年已經有許多項目是通過PPP方式進行融資。但是在PPP模式飛速發展的同時,PPP項目審計的研究卻十分有限。本文闡述了PPP模式的內涵、特點及項目,深入剖析了PPP項目審計存在的問題,最后對如何解決審計問題找出實施路徑。
關鍵詞:PPP項目;審計;實施路徑
一、PPP模式與PPP項目審計
(1)PPP模式內涵
PPP模式,是指政府與私人組織為了提供某種公共物品和服務,形成伙伴式的合作關系,并通過合同來明確雙方的權利和義務,以確保合作的順利完成。
PPP的運用很廣泛,即可以用于基礎設施的建設,例如水廠或電廠,也可以用于很多非盈利設施的建設,例如場館或學校,PPP項目轉換了政府的職能,減輕了財政負擔,又促進了投資主體的多元化,政府部門和民間部門可以取長補短,風險共擔,有利于國家的工程建設。
(2)PPP項目審計
PPP項目的操作流程主要包括項目識別、項目準備、項目采購、項目執行、項目移交五個部分,項目審計應該從這五個方面著手。項目識別主要是政府根據一定的標準判斷工程建設是否能夠采用PPP模式,該階段的審計主要有對項目前期立項和決策過程的審計,對項目可行性的審計和是否采用PPP模式進行建設的審計。項目準備是指對批準的PPP項目開始準備工作,主要對方案采取的數據、方案是否通過審批等方面進行審計。項目采購實質上是項目實施機構按照要求選擇社會資本方,該階段主要是對采購程序和采購資料的合法性、是否在指定媒體上發布、是否按時提交文件以及是否公示等進行審計。項目執行是PPP項目真正實施的階段。該階段主要是對實施中存在風險、是否按照合同方案執行、融資方案是否合理等方面進行審計。項目移交是指政府機構收回約定的項目資產的階段。該階段主要對移交的項目性能進行測試、移交完成后對成本效益、可持續性等績效評價等部分進行審計。
二、PPP項目審計存在的問題
(1)PPP項目審計內容更為復雜
PPP模式是我國新型的融資模式,對于PPP項目審計來說,其審計內容較之一般的審計工作更加復雜。首先,根據國家規定關于PPP的政策,PPP項目主要集中在環保、市政建設、交通、供水供氣等項目上,工程建設項目多且比較復雜,因此比一般的審計工作存在更大的風險性。其次,和一般的項目相比,PPP項目的審計對象更多,對于同一個項目來說,參與其中的相關者就很多,這些利益相關部門都是PPP項目的審計對象。另外,PPP項目一般耗用時間長,干擾因素眾多,在項目建設過程中,人員的變動、政策的變化、技術的更新等都會影響項目審計,因此PPP項目審計必須存在于項目的全過程中,從項目設計到最后完工,中間的過程都需要進行嚴格的審計,審計內容非常復雜。
(2)PPP項目審計方法滯后
隨著PPP模式逐步擴大,國家出臺了諸多的關于PPP項目建設的法律法規,但是對于PPP項目審計的相關制度還不是特別完善,因此對PPP項目審計方法也遵從之前的審計方法,也就是全過程跟蹤審計。在PPP項目中,社會資本介入到項目之中使工程建設的程序發生了改變,傳統的審計模式是全過程跟蹤各個利益主體,以及從哪介入,由誰主導等問題對于PPP項目審計很難清晰明了。各個項目利益主體之間的財務信息分散、數據龐雜、處理項目標準不同,傳統的方法不再適用以施工圖為基礎、以財務信息為核心的審計方式。
(3)PPP項目審計監督不到位
我國每年PPP項目的數量在不斷增加,部分審計機關已經參與到具體的PPP項目審計工作當中,但是大多處于初級的探索階段。在大面積開展PPP項目的情況下,PPP項目審計監督沒有完善的操作流程和制度保障,再加上PPP項目審計相對復雜,傳統審計模式已經不適應新的PPP模式項目,審計工作面臨巨大的壓力。運用PPP模式開展項目建設,項目由政府和社會資本兩方組成,也可以是社會資本一方單獨建設。但是其中會摻雜其他的資本方,使審計監督對象變得不明確,更容易導致國有資金使用率低。對于審計工作協調溝通難,傳統審計工作跟蹤項目是從立項開始到項目結束,項目的溝通協調已經比較通暢,但是PPP模式項目增強了各方的關系,使審計部門在對PPP項目跟蹤審計時協調溝通更加困難。
三、PPP項目審計實施路徑
(1)建立PPP項目全覆蓋審計模式
PPP項目一般都具有時間周期長、項目所涉及的范圍,因此決定了PPP項目審計的工作量比一般項目的審計工作量要大很多,完全利用普通的人力進行審計不太現實。針對PPP項目的特點,應建立全覆蓋的大數據PPP項目網絡平臺,在全國PPP綜合信息平臺項目庫的基礎上,實現PPP項目的實施進度數據跟蹤、項目財務和人員的實時分析和監測,對收集到的數據進行采集、加工、處理,并對整理出來的數據展開分析,進行統一的管理。實施全覆蓋的PPP項目審計數據平臺,能夠減少人工收集數據的困難性,減輕工作量,提高效率和正確性。收集整理全國歷年的PPP項目,包括已經完成的PPP項目、正在進行的PPP項目以及還沒開始的PPP項目,按照時間長短建立數據庫,作為數據監測和比較的樣本。然后對PPP項目大數據進行審計。對整理出來的PPP項目數據作出全過程、科學性的分析,找出其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科學審計,防止由于抽樣審計帶來的風險,實現全覆蓋審計。
(2)構建PPP項目審計工作組
PPP項目涉及多個專業,如會計、法律、工程、環境等等,要求有廣泛的專業知識面,要求高綜合素質的審計人員,熟悉PPP項目運作流程、審計工作內容以及需要遵循的法律規范。但是一個審計人員不可能精通所有的專業,建立PPP項目審計工作組,組內有精通各類學科的綜合素質人才,完成PPP項目審計。
首先,構建跨部門合作的審計工作組。PPP模式不再是政府但一對項目建設進行管理,而是和企業、非營利部門共同合作,跨部門合作協定的定義是涉及政府、非營利組織、慈善團體、營利組織等的伙伴關系。用“三方協力”的理念整合幾個部門的項目資源,共同對PPP項目進行審計,從社會各個部門入手進行審計工作。其次,是構建協同作業的審計工作組。協同作業的定義為在審計工作組內部、開放的系統中子系統之間相互協調,共同作用,充分調動政府、社會資本和第三方的資源、知識和技能優勢,通過信息交流與協調機制達成共識,保持對環境的適應性與靈活性,對PPP項目審計工作具有良好的促進作用。
(3)提高PPP項目審計專業人才素質
由于PPP項目涉及范圍廣,審計內容比一般審計的難度要大,對于審計人員素質的要求也更加嚴格。PPP項目人才培養應該長期和短期培養相結合,理論與實踐培養相結合。短期培養主要是針對在崗的審計人員,通過短期培訓以PPP項目為基礎進行有針對性的訓練,為了轉變審計人員固有的審計思想,使在崗審計人員能夠提升新技術的應用,很好地審計PPP項目。長期培養則立足于長遠的發展,專注于頂層設計的人才培養,可以設立重點在PPP項目審計的正規資格考試,界定PPP項目審計和普通企業審計之間的區別。另外,可以在各個高校推進PPP項目審計專業建設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其課程內容要求不光是有PPP項目審計的理論知識的講解,還應有專門的PPP項目作為案例進行實踐,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提高高校畢業審計人員實踐能力,以此提高PPP項目審計整體水平。
PPP模式不僅是我國的一種新型的融資模式,更是一種新型公共產品供給模式和新型公共管理模式。近年來,PPP模式在我國應用廣泛,我國PPP項目審計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應根據當今社會的發展需要,解決PPP項目審計工作中出現的問題,使PPP模式在我國有更廣泛的應用。
參考文獻
[1]唐琳.PPP項目審計的困境與對策建議[J].中國財政,2018(03):54-55
[2]馬軍,李洪磊.簡析審計風險及其防范控制[J].財經界,2018(10):111-111
[3]張建和.經濟新常態下審計風險的成因及控制[J].西部財會,2016(05):15-17
[4]王經綾,閆嘉韜.雙重身份視角下的PPP政府審計問題研究[J].審計研究,2018(03):12-18
作者簡介:王明吉(1965-),河北師范大學商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企業投融資研究。
馮璇(1995-)河北師范大學商學院會計碩士,主要研究方向:財務管理與納稅籌劃。
王照清(1993-)河北師范大學商學院會計碩士,主要研究方向:財務管理與納稅籌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