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婷婷 于翠萍 朱妍 周曉輝


[摘要] 目的 通過率先在人體解剖學的教學過程中融入沙畫藝術,研究沙畫藝術對人體解剖學教學改革創新的效果,探索人體解剖學教學的新模式。方法 在2017級臨床醫學專業學生中隨機抽取200名學生,隨機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兩組,每組100人,對照組采用多媒體教學方法進行教學,實驗組在應用多媒體教學的基礎上融入沙畫藝術,每組學生均完成28學時人體解剖學課程后,同時對兩組學生進行考試測驗,并做教學滿意度調查問卷。結果 實驗組學生的考試成績高于對照組學生的考試成績,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學生對教學的滿意率高于對照組學生對教學的滿意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率先將沙畫藝術融入到人體解剖學的教學,進一步提高了教學效果,將枯燥的教學上升為唯美的藝術,為人體解剖學教學的改革指明了新的方向。
[關鍵詞] 沙畫藝術;人體解剖學;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 R32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19)06(b)-0127-02
人體解剖學是醫學院校必開的一門醫學基礎課程,也是醫學生入門的重要課程。隨著現代化信息技術的不斷更新,人體解剖學的教學改革也在不斷變化發展,出現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新的教學模式,如精品課、微課、慕課、翻轉課堂、藍墨云班課、雨課堂等[1]。這些新的教學模式在某種程度上提高了教學效果,但是也有自身的不足之處。新時期的醫學生不僅要具備扎實的醫學專業知識,還要提自身的綜合能力素質和科學文化素養。所以只是單純地更換信息技術,顯然是不足以適應新時期醫學生的發展需求。該研究率先將沙畫藝術融入到人體解剖學的教學中,使解剖學課堂充滿活力,富有時代藝術氣息,陶冶學生情操,在唯美的藝術中學到知識,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該校2017年新入學的200名臨床醫學專業學生為研究對象。
1.2? 方法
1.2.1 分組情況? 將200名2017級新入學的臨床醫學專業學生隨機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兩組,每組100人。對照組:以多媒體教學模式進行授課。實驗組:在多媒體教學模式的基礎上,將器官形態、結構以沙畫的形式表現出來,錄制成視頻,并向學生展播。
1.2.2 觀察指標? ①每組均完成28學時人體解剖學課程后,對兩組學生同時進行考試測驗,并記錄考試成績。②對兩組學生同時進行教學滿意度問卷調查,并收集、記錄問卷調查結果。
1.3? 統計方法
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對兩組學生的考試成績進行方差分析,考試成績用均數±標準差(x±s)來表示;學生對教學滿意數據采用人數(n)或率(%)表示,進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將沙畫融入到人體解剖學的教學
將人體的形態、結構以沙畫的形式展現出來,以《人體解剖學》中泌尿系統的第三節膀胱為例(如圖1)。
2.2? 兩組學生考試成績比較
對照組學生的考試成績為(85.3±10.1)分,實驗組學生的考試成績為(89.7±9.6)分,實驗組學生的考試成績與對照組學生的考試成績相比較,經方差分析,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如圖2)。
2.3? 兩組學生對教學滿意率的比較
實驗組學生對教學的滿意率(91%)明顯高于對照組學生對教學的滿意率(79%),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5.647,P<0.05)(如表1)。
3? 討論
3.1? 人體解剖學教學改革現狀
人體解剖學是醫學生入門的重要基礎課程,然而目前許多醫學類高校的教學效果卻不盡人意。要想從根本上改變這種現狀,應該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切實提高人體解剖學的教學效果[2]。隨著現代化教育技術的進步和發展,越來越多的現代化信息技術融入到教學中,不僅豐富了教學手段,提高了教學效果,而且還有效地促進了教學改革[3]。但是,這些新興起的現代化信息教學模式如同雨后春筍般,高校跟風和一窩蜂現象都比較嚴重,教學改革工作比較浮躁,流于形式,學生也會對不斷更替的教學模式感到視覺疲勞。新時代的醫學專業人才不僅要具備扎實的專業知識,而且還需要在科學文化素養、人文關懷和藝術教育等方面有所涉及[4]。所以要想從根本上杜絕目前高校在教學改革方面這種浮躁的現象,更好地適應新時代醫學生的發展需求,就必須尋覓一條新的教學改革之路。
3.2? 沙畫藝術與人體解剖學教學的融合
早期的人體解剖學教學,在現代化信息技術不完善的情況下,主要借助于掛圖或教師繪圖來進行教學,學生可以更直觀地學習人體的形態、結構。然而,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掛圖或教師繪圖早已成為過去,逐步被現代化信息技術所代替,但其精髓是現代化信息技術無法比擬的。近幾年在我國剛剛興起的沙畫特別流行。沙畫表演瞬息萬變的藝術效果令人嘆為觀止,具有極高的觀賞和藝術價值[5]。如果將沙畫藝術融入到人體解剖學的教學中,將人體的解剖結構以沙畫的形式表現出來,這種創新的教學方法勢必會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因此,該研究率先將沙畫藝術融入到人體解剖學的教學中,結果顯示實驗組學生成績高于對照組學生成績,表明將沙畫藝術融入人體解剖學教學,提高了學生的成績,也進一步提高了教學質量。沙畫臺上用一掬細沙、一雙妙手,瞬間變化出種種圖案[6],把人體的形態、結構表現的惟妙惟肖,使枯燥的教學變為富有藝術氣息的美的表演呈現,使人體解剖學的課堂更富生命力,學生在美的輕松唯美的藝術中獲得了知識。因此,學生對這種新的教學方式的滿意率明顯高于單一的多媒體教學,這種融入沙畫藝術的教學方式非常新穎,勾起了學生的好奇心,吸引學生眼球,深受廣大學生喜愛[7]。與沙畫藝術相結合的人體解剖學教學,新穎時尚,與新時代學生的生活節奏相符,培養學生對藝術的審美能力,陶冶藝術情操,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8],從而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教學效果。
綜上所述,率先將沙畫藝術融入到人體解剖學的教學,提高了學生對解剖學知識的掌握程度,并深受廣大學生喜愛和認可,進一步提高了教學效果,將枯燥的教學上升為唯美的藝術,創新教學方法,為人體解剖學教學的改革指明了新的方向。
[參考文獻]
[1]? 王龍海,吳鵬,胡光民,等.互聯網+背景下的解剖學教學改革[J].中國醫學教育技術,2017,31(6):678-680.
[2]? 朱淑娟,盛華均.關于對護理解剖學教學改革的幾點思考[J].解剖學研究,2017(4):298-299.
[3]? 李加棋,商麗媛.移動教學模式與效果研究—以藍墨云班課為例[J].山西農經,2017(6):111-112.
[4]? 李嘉鑫,王莉莉,許亮,等.醫學與藝術結合的創新教育:通過定格動畫制作學習醫學解剖知識[J].醫學教育研究與實踐,2017,25(5):683-687.
[5]? 張志良.多元融合下沙畫的教學研究[J].安徽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5,2(14):66-68.
[6]? 蔚廣玉.由“靈韻”概念管窺沙畫藝術的“意境趨向”[J].美與時代(中),2017(6):113-114.
[7]? 張志良.沙畫教學與美術的“憶象形畫”[J].美術教育研究,2017(6):116.
[8]? 邵池.醫學與藝術[J].協和醫學雜志,2018,9(3):276.
(收稿日期:2019-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