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黨史是新時代高職大學生重要的精神財富。黨史教育是高職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然高職學生普遍缺乏有效且完整的黨史教育。高職應在課程設置、師資方面增加黨史教育的投入,開展更加豐富多彩的黨史教育實踐活動。
關鍵詞:黨史教育;高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國共產黨輝煌奮斗的歷程,共產黨人舍生忘死、為國為民的精神,砥礪奮斗、不屈不撓的革命斗志,艱難困苦里的豪情,不僅僅是黨的精神財富,也是新時代大學生的寶貴精神財富。通過黨史學習:首先,能幫助學生加強理想信念,樹立遠大理想,堅定社會主義信仰;其次,共產黨人為國為民舍生忘死的精神,有助于喚起和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增強民族自信心;再次,黨在革命和建設過程中,砥礪奮斗、不屈不撓的精神,有益于提升學生的個人意志力教育,全面提升個人素質。
習主席多次強調,要對大學生加強黨史教育。他指出:黨史國史“這門課不僅必須修,而且要修好。”、“中國革命歷史是最好的營養劑,多重溫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革命的偉大歷史,心中就會增添很多正能量。”高職院校作為我國高校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加強黨史教育是社會主義教育事業的需要。習主席在全國思政教師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指出:當前學校思想政治教育要著力解決好“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既要強調專業技術,也要重視思想政治教育。我們培養的專業技術人才,是要忠于革命、忠于黨的技術人才,是為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奮斗的人才。黨史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人文素質教育的一部分。一方面,黨史能為人文素質教育提供豐富的素材,從黨史英雄人物的事跡中,帶領學生學習英雄的高尚品德;另一方面,歷史學習本身就是人文素質的一部分。習主席說過:歷史和現實都表明,一個拋棄或背叛了自己歷史文化的民族,不僅不可能發展起來,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幕幕歷史悲劇。作為執政黨,黨史也是國史。當代大學生要了解社會,肩負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重任,就要學習黨史國史。
近年來,歷史虛無主義沉渣泛起,以“還原歷史”、“重新審視歷史”等名目,否定黨的歷史、抹黑黨的英雄人物,進而否定黨的領導、否定社會主義制度,妄圖動搖黨的執政根底。這些對高校學生造成了嚴重的負面影響,動搖了一些大學生的政治信仰,尤其高職學生,普遍理論素養不高,自我約束力差,極容易被錯誤的歷史觀引導,從“懷疑歷史”進而“懷疑現實”,致使思想上誤入歧途。因此高職院校急需加強黨史教育,幫助學生樹立唯物主義的歷史觀,最大程度的發揮黨史資政育人的作用,引導學生回歸本心、堅定社會主義信念、樹立遠大理想。然而當前高職院校的黨史教育存在諸多問題,遠遠不能滿足國家、社會和學生的需求。
一、高職院校黨史教育存在的問題
1.高職對黨史教育重視不夠
近年來,思想政治教育在高職人才培養中獲得了足夠的重視,但黨史教育在高職的學科體系建設中,逐漸被淡化。“兩課”(《思想道德修養和法律基礎》和《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是高職院校黨史教育的主要陣地,但“兩課”受師資力量、教學資源、課程設置和學科限制等因素影響,黨史教育實際上在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中已經定位不明確,本應承擔著黨史教育的重任,現已很難發揮黨史教育的育人功能。高職學生無法通過這兩門課獲得完整的中共黨史基礎知識學習。黨史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被弱化,導致學生學習和掌握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卻對中共黨史知之甚少,這對于他們深刻理解黨的理論發展、黨的優良傳統作風的發揚,有很大局限。
2.高職黨史教育師資匱乏
與本科院校相比,高職院校缺少專業的黨史教育師資隊伍。高職院校的黨史教育一般由“兩課”教師承擔。而“兩課”教師的師資構成。多以思想政治專業、馬克思主義哲學專業為主,專業黨史出身的教師比例偏少。師資匱乏,使高職的黨史教學和研究都比較薄弱,無法保證課堂教學,也無法發揮課下黨史教育在實踐活動中的優勢。
3.傳統的黨史教育實踐活動流于形式,難以達到有效的育人功能
紅歌會、演講大賽、校內廣播、重要革命紀念日活動等是高職院校比較常見的黨史實踐教育活動,但這些活動,往往流于形式,趨同化比較嚴重,沒有地方特色和校園特色,娛樂化大于教育功能,很難取得黨史教育的實際效能。
4.高職學生黨史知識基礎差,迫切需要加強黨史教育
高職大學生的生源比較復雜,主要有普通高考招生、對口單招、分段培養3+2等,文化基礎課相對來說比較差,黨史知識十分欠缺。筆者以所授學生為目標,布置課堂作業:五分鐘內寫出十個重大黨史事件名稱。連續五屆學生,兩千多人,能準確而完整寫出答案的學生,不超過10%。多數學生表示:希望更深入了解黨史和國史,希望參與到課下黨史的實踐活動中去。
二、高職的應對策略
1.強化黨史教育在高職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
針對高職課程設置,缺少專門黨史教育課程的現狀,建議以開設黨史方面的公共選修課或系列講座的方式,對全體學生進行系統的、完整的黨史教育,使黨史教學成為“兩課”的“有益補充”。有條件的高職,可以將中共黨史作為一門獨立學習進行建設,探索黨史教育在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獨特地位”研究,完善黨史的課堂教學、信息化教學和實踐教學的內容、方式和方法,最大程度實現黨史教育與馬列主義教育相結合、與國情教育相輔相成,真正發揮黨史在大學生樹立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過程中的重要意義,引導學生堅定社會主義理想、堅定走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念。
2.增強高職黨史教育的師資隊伍建設
教育的基石是人才,要在高職開展黨史教育,就需要建設一個忠誠可靠、學術扎實、勇于奉獻的師資隊伍。高職院校應該重視黨史教師隊伍的培養,擴大黨史教育專任教師的數量,通過專業培訓、考察交流、進修訪學、在職攻讀學位等方式,提升黨史專任教師的教學水平和理論素養,建設一個黨史教學的專門教學隊伍,老中青教師結合,全面提升高職的黨史教學質量。高職教師應加強黨史學習,把握時代脈搏,了解黨史研究最新成果,積極參與推進高職的黨史教學模式的改革,改變傳統課堂以講授為主的教學方式,引入信息化教學手段,激發學生學習黨史的熱情。
3.開辟更適合高職的豐富多彩的黨史教育實踐活動新途徑
第一,高職應充分利用黨史的豐富資源,尤其是開發本地黨史資源,帶領學生參加黨史教育實踐活動,如參觀革命圣地、黨史名人故居、本地黨史紀念地、革命烈士陵園等,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喚起學生的紅色情懷,將黨史教育從課堂走向社會、進入心中。第二,互聯網時代,黨史教育要充分重視和利用網絡,探索合理使用新媒體的手段,發揮自媒體的優勢,以高職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將黨史播撒到學生心中,達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第三,黨史教育實踐活動以學生為中心,避免形式化、儀式化,將課外實踐活動與課堂理論學習相結合。第四,高職可根據各自具體情況,根據不同專業、不同生源的學生,開發更多實用、有趣的黨史輔助教材、媒體資源、校園網絡學習平臺,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
大學生的民族的未來、國家的棟梁,又是各種政治力量、意識形態爭奪的焦點。黨史教育是對大學生進行愛黨、愛社會主義教育的主要渠道。高職大學生是我國大學生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肩負著“中國制造”的未來。雖然當前高職黨史教育面臨諸多困境和難題,但隨著2019年全國思想政治教師座談會的召開,黨史教育在高職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得到加強和鞏固,高職的黨史教育將會迎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高職院校及從業教師,在課程設置、教學信息化等方面,不斷更新教學觀念,滿足學生需求,引導學生積極學習黨史,樹立社會主義理想信念,推動高職教育更上一層樓。
參考文獻:
[1]劉白楊、姚亞平.“泛娛樂化”思潮下大學生黨史教育研究.思想教育研究,2017年(9)52-56
[2]謝春濤.黨史國史是必修課.學習時報,2013.7.1
[3]宋歌.高職院校學生黨史教育面臨的難題與對策.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4(10)3.5
[4]高文兵.黨史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課題.紅旗文稿,2011(18)27.28
[5]李濤.歷史虛無主義思潮沖擊下的高校黨史教育.遼寧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6(3)21.23
[6]許立.加強高職學院大學生黨史教育路徑研究.毛澤東思想研究,2017(1)148.150
[7]戈毅.加強高校大學生中共黨史教育研究.太原科技大學,2014
作者簡介:
袁墨香(1976--)女,漢族,山東日照人,碩士研究生,日照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歷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