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清霞
摘要:節奏訓練作為小學音樂教學重要一環,可有效提升學生樂感,感受音樂魅力,樹立音樂賞析意識,繼而提升音樂核心素養,節奏訓練重要性可見一斑。本文通過分析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節奏訓練方略,以期提高小學音樂教學質量。
關鍵詞:小學音樂;課堂教學;節奏訓練
在立德樹人教育思想指引下,小學音樂教師不僅需教授學生專業知識及技能,還需培養學生音樂體悟能力、鑒賞能力等核心素養,理解音樂文化,在音樂學習中創新實踐,使學生可以在音樂課堂上有更多收獲。然而,有些小學音樂教師不重視開展節奏訓練活動,認為只要音樂知識講解到位,按規定完成音樂教學任務即可,使音樂課堂教學質量受到影響,無法科學培養學生核心素養。基于此,為提高音樂教學質量,探討小學音樂課堂中節奏訓練方略顯得尤為重要。
一、小學音樂課堂中節奏訓練重要性
(一)激發小學生音樂學習興趣。單調乏味的音樂講堂無法喚醒學生的求知欲,通過開展節奏訓練活動可簡化音樂知識,降低音樂學習與理解難度,例如教師在講解音樂旋律時,可鼓勵學生如同企鵝一般跟隨音樂左右搖擺身體,用身體的律動感受音樂旋律,使學生可有效理解音樂知識,體現節奏訓練重要性。
(二)幫助學生掌握音樂學習重難點。節奏訓練模式較為靈活多變,可根據學生音樂學習重難點予以創設,例如學生在學習新節奏型時,教師可應用“節奏讀譜”訓練模式,引導學生區分不同的時值、休止符及音符,幫助學生掌握樂理基礎知識及學習重難點,凸顯小學音樂課堂中節奏訓練重要性。
二、小學音樂課堂中節奏訓練要點
(一)積極參與。在傳統小學音樂教學進程中許多教師忽視師生互動重要性,通過集體演唱、集體問答形式進行交流互動,有些自律性弱、學習能力差的學生無法參與到小學音樂教學活動中,逐漸淪為差等生,影響小學音樂教學成效,為此教師在進行節奏訓練時需緊抓“積極參與”要點,確保每位學生都能進行節奏訓練,提高節奏訓練有效性。
(二)以人為本。基于小學生音樂素養存在差異性,相較于低年級學生,高年級樂感及自學能力相對較強,為此教師應根據學生音樂學習需求靈活創設節奏訓練方案。例如,針對已經掌握一定音樂基礎知識的高年級小學生來講,他們的音樂創作訴求不斷攀升,并期許展示個人音樂才華,為培養學生音樂核心素養,教師可開展“節奏創作”教學活動,如鼓勵學生運用八分音符編設“快跑”節奏型,運用四分音符編設“慢走”節奏型,運用二分音符編設“烏龜爬行”節奏型,豐富小學音樂課堂節奏訓練模式,在“以人為本”音樂課堂教學要點加持下,打造生本化節奏訓練教程,以節奏訓練為載體拉近師生及學生與音樂知識之間的距離,為教師順利開展音樂教學活動奠定基礎。
(三)教材為基。音樂節奏通常分為連音型、切分型、帶休止型、均分型、附點型等,例如教師在組織學生訓練帶休止符音樂節奏時,可引導學生在心中默念時值,使學生對休止時值有更加深刻的理解,達到提高學生音樂素養的目的。這就需要教師以音樂教材為依托進行指導訓練,確保學生學習、課堂教學、節奏訓練三位一體,為教師優化配置教育資源,根據音樂教材制定教學目標,規設教學方案,提高音樂教學綜合質量奠定基礎[1]。
三、小學音樂課堂中節奏訓練原則
(一)節奏訓練感知性原則。音樂的世界多姿多彩,每個孩子對音樂的解讀均不相同,為此在小學音樂節奏訓練進程中教師應允許學生存在訓練差異性,鼓勵學生創新實踐,在實踐中進行節奏訓練,通過訓練打開進入音樂世界的大門,使音樂成為學生表達思想感情的一種語言,節奏感成為學生應用音樂語言的有效“工具”,繼而有效培養學生核心素養,達到提高音樂教學質量的目的。
(二)節奏訓練途徑多樣性原則。為避免學生喪失訓練積極性,脫離音樂節奏訓練教學隊伍,教師應確保訓練途徑豐富多樣,滿足學生個性化訓練需求。例如,教師可應用信息技術教學法,以微課為載體,根據學生層級化訓練需求,從難到易設計A、B、C三類音樂節奏訓練微課程,課程除囊括課內音樂外,還可為學生準備課外少兒歌曲,豐富節奏訓練內容,落實節奏訓練目標。教師應根據學生小組學習表現予以點評,引導學生提高節奏訓練質量,掌握音樂知識,落實音樂教學目標。
三、小學音樂課堂中節奏訓練阻力
(一)缺乏節奏訓練意識。當前有些小學音樂教師著重講解音樂基礎知識,忽視學生音樂節奏訓練必要性,未能將音樂節奏訓練視為音樂教學其中一環,使音樂教學過程不夠完善,影響小學音樂教學成效。
(二)節奏訓練方法不當。在新課改背景下,先進小學音樂教學方法不斷推出,然而節奏訓練仍存在方法不當問題,主要由以下幾點因素引發:第一,教學方法陳舊,沿用填鴨式、灌輸式教學方法,打擊學生節奏訓練積極性,降低學生節奏訓練參與度;第二,教學模式單一,例如有些教師因音樂教學時間較長,加之教學思想僵化,在音樂節奏訓練進程中印刻極為鮮明的個人風格,如要求音樂素養較強的學生進行示范訓練等,這雖能發揮其育人優勢,但卻無法積極應用新型音樂節奏訓練方法,陷入單一化教育誤區;第三,節奏訓練模式化現象嚴重,部分音樂教師意識到教改必要性,生搬套用他人成功教育經驗,未能擺脫節奏訓練模式,無法契合新時代學生音樂學習需求。
(三)節奏訓練體系不佳。有些小學音樂教師節奏訓練過于盲目,根據音樂教學實際情況進行訓練,這雖能賦予節奏訓練靈活性,但卻無法順利完成音樂教學任務,浪費音樂教學時間及資源。
四、小學音樂課堂中節奏訓練方略
通過對小學音樂課堂中節奏訓練阻力進行分析可知,教師缺乏節奏訓練意識,節奏訓練方法不當,節奏訓練體系不佳等問題,已然成為影響小學音樂教學中節奏訓練有效性突出內因,為此教師需在累積音樂教學資源同時探尋節奏訓練方法,旨在提升音樂教學綜合成效。
(一)樹立節奏訓練意識。首先,教師需根據音樂教學內容規設節奏訓練方案,從宏觀出發設定節奏訓練目標、方法及流程,確保節奏訓練有的放矢,例如教師可整合音樂教學資源,創設囊括節奏名稱、代表形狀、時值及演唱特點的教學計劃,使學生對節奏有系統的了解,為學生深入學習音樂知識奠定基礎;其次,教師應根據學生學習實況靈活調整節奏訓練方案,賦予節奏訓練人性化、靈動性、發展性,賦予音樂教學挑戰性、知識性,為提高音樂節奏訓練質量奠定基礎。
(二)創新節奏訓練方法。需要教師為學生營建良好的節奏訓練氛圍,鼓勵學生敞開心扉聆聽音樂,用心感受音樂魅力,由律動傳遞音樂信號,加之教師適當鼓勵與指導,引導學生樹立音樂節奏訓練自信心,通過師生科學互動提高音樂節奏訓練質量。
(三)完善音樂節奏訓練體系。首先教師應建立自學體系,積極學習先進音樂教學理念,為拓寬節奏訓練途徑奠定基礎,其次教師需將教學評價視為節奏訓練一環,針對學生訓練狀態、音樂素養、音樂文化體悟力等學習情況進行評價,引導學生關注自身音樂節奏訓練所得,樹立自主訓練意識,最后教師需開展教研活動,為彌補音樂教學進程中節奏訓練缺陷提供依據[3]。
結束語:
綜上所述,為提高小學音樂教學中節奏訓練質量,教師需樹立節奏訓練意識,創新節奏訓練方法,完善音樂節奏訓練體系,推動小學音樂教學活動朝著實效性、人本性、科學性方向發展,在優化配置音樂教育資源同時推動小學音樂教育事業穩健發展。
參考文獻:
[1] 楊冬梅.淺談小學音樂課堂中的節奏訓練[J].北方音樂,2019,39(1):207-208.
[2] 許奎.小學音樂課堂中音準與節奏的訓練[J].藝術評鑒,2019(4):126-127.
[3] 鄭旭燕.節奏訓練在小學音樂課堂中的應用探究[J].速讀(上旬),2018(12):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