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立
【摘? ? 要】語文是我們的母語,而母語學習最為重要的是“語感”。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著重對學生進行語感教學,幫助學生更為順利地形成良好的語感,從而為學生的終身學習提供強大助力。接下來,我們就對小學語文的語感教學作簡單談論,找到培養學生語感的有效方法。
【關鍵詞】小學語文? 語感培養? 方法探討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24.073
“書讀百遍”就是語文學習的最簡單方法,通過反復的閱讀能夠對語感進行有效增強,從而達到“其義自見”的境界。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抓住、抓好、抓牢語感教學,幫助學生平穩度過啟蒙的關鍵時期,滿足學生旺盛的知識需求,充實學生正不斷成熟的思想。我們就重點從小學語文的語感教學入手,對如何搞好語文教育教學的問題進行討論。
一、以閱讀來培養感悟
語文教學的主要參考和依據是課本,而課本主要由一篇篇精心遴選的課文構成,所以,小學語文教師必須要為學生預留足夠的時間來進行課文的閱讀,既可以是無聲的默讀,也可以是有聲的朗讀,以此來引導學生對課文進行初步感知,為學生語感的培養創造條件。一方面,小學語文教師要在課前安排學生通過默讀的形式來對課文進行預習,讓學生憑自己的理解和能力來對課文進行初步理解,通過時間、地點、人物、環境等因素來摸清文章的感情基調,并將心中的疑惑記錄下來以待上課時由教師來進行解決或主動向教師尋求幫助,以此來保證課堂教學得以進行得更為有效;另一方面,小學語文教師要在早讀和課中安排學生朗讀,讓學生在早讀中大聲朗讀全文以對課文進行更為熟悉的了解,令學生在課中大聲朗讀課文的精彩部分以對課文進行更為深入的了解,再找準時機來對學生施以必要的教學輔導,引導學生更為透徹地去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所想要表達的內容和情感,以此來讓學生能夠用心用情地去讀懂課文。
這樣,小學語文教師才能借由課文閱讀來引導學生走進語文學習,引導學生更為有效地進行語文知識的積累,并讓學生更為熟練地將所積累的語文知識運用到學習之中,對學生的語感進行更為有效的培養,幫助學生努力實現“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的學習目標。
二、以情境創設來培養語感
語感是一個較為抽象的概念,教師要花大力氣才能培養起學生良好的語感能力,故要巧妙地運用情境陶冶的方法來進行語感教學。具體而言,小學語文教師要為學生創設相應的語言情境,將學生置身于創設出的語言情境之中,更為充分地借用語言本身所具有的形象性和生動性來感染學生,帶給學生更好的語言運用體驗,將豐富的語言情感更為全面地呈現給學生,透過語言表現來發覺語言內在的美學意境,由內及外地引導學生增強語言綜合能力,幫助學生形成良好語感。
一方面,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借由真實的生活環境來對學生進行語感教學,讓學生實實在在地融入進真實生活以體驗物質和精神文明之美,由文明之美來進一步感受語言行為之美,使得學生能夠更好地借由語言來進行感悟,并使用語言來進行更為精準的反饋,以此來從多個維度來對學生的語感進行培養;另一方面,小學語文教師要更為靈活地運用多種教學手段來對語感教學情境進行創設,盡最大努力為學生營造適宜于學習的環境,將生活經驗更為巧妙地滲入到語感教學之中,輔以語言的巧妙運用來更好地描述課本所涉及的語文知識,用更為豐富語文知識的渲染來聯系現實生活,或播放一段視頻,或掛出一幅圖畫,或拿出一件實物教具等,以此來更為直接地實施語言教學。
這樣,小學語文教師才能通過情境創設來幫助學生深入到語文學習之中,引導學生更為廣泛地聯系生活來進行語文知識的獲取、學習和積累,讓學生能夠完成“語文知識”到“語文綜合能力”的內化,對學生的語感進行更具針對性的培養,幫助學生更為順利地由“書讀百遍”逐漸發展到“其義自見”最佳狀態。
三、以想象激發來培養語感
教師通過教學先是讓學生借由知識形成記憶表象,而后還需要進一步激發學生的想象以深化對知識的理解,既“獲取新知識→調動舊知識和經驗→內化新知識→形成能力”。在小學語文語感教學中,教師有必要對學生的想象力進行激發,或采用相似類比的方法,或采用聯想補充的方法,或采用圖文結合的方法等,借由想象來讓學生對語言材料進行再次及多次創造,令學生能夠對語言材料進行更為深入的感悟,為學生的語感培養創造更好的條件。這樣,小學語文教師才能通過想象的激發來幫助學生在語文學習中更好地擴展,引導學生由真實存在的“文字材料”切入來進行更為大膽的聯想,突破文字的限制來獲取到更多的語文知識和信息,用語言的內在情感和意蘊來對學生進行更為充分的語感培養,幫助學生更好地借由“書讀百遍”的簡單方法來實現“其義自見”的學習目標。
四、以寫作積累來培養語感
語感的培養是語文知識的內化,而語文知識的內化需教師全程引導。因此,小學語文教師要指導學生通過寫作來完成語言積累,借由積累的語言來獲取大量的語文知識,從而學生的語感才能得以更好的培養。一方面,小學語文教師要為學生提供更為靈活、自由、豐富的學習選擇,或通過狠抓課堂教學以引導學生搞好課內閱讀,或通過大量課外閱讀文章或書目的推薦以促使學生搞好課外閱讀,或通過組織課外活動以幫助學生開闊學習視野,以此來讓學生更好地進行寫作素材的積累,為后續的寫作教學做好準備;另一方面,小學語文教師要為學生帶來多種形式的寫作訓練,既可以是有具體參照的“仿寫”,也可以是有具體要求的“續寫”,也可以是有具體規定的“命題作文”等,讓學生能夠將積累的寫作素材應用于寫作之中,并由寫作來進一步獲取和積累新的寫作素材,以此來讓學生能夠進入到“寫作積累與寫作”的良性循環之中。這樣,小學語文教師才能通過寫作積累來幫助學生更好地進行語文學習,引導學生由寫作來更為高效地獲取語文知識和信息,對學生的語感進行更為全面的培養,幫助學生借由寫作來體現“書讀百遍”的價值,并進一步達成“其義自見”的學習目標。
總而言之,小學教師要注意抓住“讀書”這一教學指導關鍵,讓學生在創設的情境中去進行更為有效的閱讀,針對閱讀的具體內容來展開合理想象以進行積累,把積累到的語文知識用于寫作以深化教學,最終學生的語感才能得以培養及增強。
參考文獻
[1]王麗梅,張立云,趙玲玲.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初探[J].科技創新導報,2013,13(3):183-183.
[2]溫銳.小學語文語感教學管窺[J].教師博覽(科研版),20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