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麗萍
【摘? ? 要】“錯誤”是一種可貴的資源,而在小學數學的學習中,這種資源就顯得更難得可貴。教師在教學中加強錯誤資源的利用,有助于更清楚地發現學生們的實際問題,從而可以改善教育的思路,調整教學的進度,從而優化教學的模式。
【關鍵詞】小學數學? 錯誤問題? 總結利用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24.134
犯錯不可怕,可怕的是沒有改正錯誤的勇氣。數學的學習中,學生不可能不出錯,而每一次錯誤的經歷,都應該成為寶貴的學習資料,也正是如此,犯錯和改錯的這兩個步驟,應該貫穿于教師的教學始終。對于小學這個時期,很多學生其實并沒有形成一套正確的認知理念,很多學生的是非觀并不那么明確,他們對于錯誤的認識和感悟并不深刻,往往只是單純地認為,犯錯是不好的事,不犯錯才是優秀的做法。這是極為不正確的認知,教師在教學中,應該明確地向學生指出,數學中出現的任何錯誤,都是應該值得原諒的,不值得原諒的做法是明知道自己的錯誤,卻不及時總結和進取。原來的有些教師,總是強調學生要考滿分,這也就導致了很多學生功利的心理,他們一旦遇到自己的錯誤,就變得更難接受,特別是一些比較內向的成績還算可以的學生,他們遇到自己的成績不盡人意之后,就會十分沮喪,甚至自暴自棄。這些都是因為這一部分學生無法真正真實地面對自己,無法從錯誤中調整心態。所以,在小學數學的學習中,積極追求完美是好事,但是善于接納自己的問題也是必備的心理素質,要明白人無完人,任何人都會犯錯,成功者只不過多了及時改錯的步驟。
一、從反思中發現問題
“溫故而知新”,數學的學習需要在不斷地重復和鞏固中進行。在重新進行學習的過程中,會把每個數學的知識的來龍去脈理清楚,也正是這樣的過程,往往會發現很好的解題思路與解題技巧。所以,小學數學教師一定要讓學生養成自我總結的好習慣,讓學生通過自我反思,找準自己的問題,進行合理定位,進而確定更直觀更具體的目標。每次的數學考試試卷,可以作為學生反思問題的最好途徑。有些學生每次試卷發下來,關注的往往只是自己的分數,如果考的成績好,他們基本上就不會回顧自己的試卷。這樣的做法是不好的,有些時候雖然問題的最終答案可能是正確的,但是實際的步驟可能并不合理,這也可以成為學生問題的一部分。所以,分數理想的時候,教師要讓學生對自己的各個解題步驟進行反思,總結自己為什么可以達到這種分數,做題的時候哪些地方并不是那么容易做出來的,哪些地方又是蒙對的。
而滿分試卷的學生畢竟還是少數,大部分學生多多少少都會有錯誤的答案,這時候教師就要讓學生把自己的問題單獨列出來,總結為什么自己會出錯。這時候,往往有些學生對自己的總結就會使因為自己做題馬虎,“馬虎”其實并不能作為真實的問題原因,實際的原因往往在于學生對于知識點理解的不透徹、細節理解不到位,所以面對那些覺得自己很“馬虎”的學生,教師一定要清楚地告訴他們,他們的問題來源于技能水平不夠,勤學多練才是他們克服錯誤的首要方式。反思是數學學習中的一部分,養成方式的好習慣,是學習嚴謹的數學題的第一要義。
二、在合作中解決問題
學生剛剛接觸各種數學問題,多多少少會遇到阻礙,而且有很多地方往往是絕大部分學生會遇到錯誤的,所以這個時候,教師應該讓學生組成合作小組,自己去探討問題、解決問題。這樣的做法一方面能夠讓學生養成合作學習的好習慣,另一方面因為他們主動去解決了問題,對問題的理解也會更為深刻,再出遇到同樣的問題時,想犯錯也難了。數學課堂上的合作學習,應該時刻進行開展。比如說,教師在遇到學生的難點與盲點時,就要適當停下來,讓學生先進行思考。這些地方往往是學生會出錯的地方,而且學生自己思考的也不會那么準確,然后,教師不必先把答案提前告訴學生,而是應該用牽引性的語言,去引導學生自己朝著這個問題思考。這樣上課時,學生形成了主動,他們對于問題也會加深自己的理解。
此外,數學是一種多樣化的學科,一道題雖然答案一樣,但是往往過程可以完全不相似,也就是說學習數學要有自我探究能力。在小學教學前期,學生往往是依葫蘆畫瓢式的學習,教師講怎么做,學生就怎么做;但是到了小學中后期階段,學生有了一定的數學基礎,這時候教師就要開始鍛煉學生們的思維能力與遷移能力。教師要讓學生懂得,數學的解題方式多樣,不是說上課講的方法就是唯一的方法,還會有多種多樣的方法,甚至比課堂上還要簡便的方法,這就需要學生自己去聯想了。這時候,學生他們想的方法,雖然有時可能不能達到最終答案,但是教師仍然可以順藤摸瓜地進行教學,幫助學生理解他們的想法為什么出現了錯誤,這在教學中合理對學生錯誤資源的一種利用。
三、第一時間處理問題
發生了問題,一定要在第一時間知道自己的問題,然后進行解決。數學問題也應該做到不過夜,當日事當日畢。教師每天給學生布置了家庭作業,第二天應該及時批改,并且爭取在第一堂數學課就給學生糾錯,對證數學答案。久而久之,學生便形成了良好的糾錯習慣。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拖延癥,小學階段的部分學生更是如此,他們本身對自己的要求就是不明確的,需要靠教師去提醒,所以教師及時在課堂上提示學生改錯,促進學生對知識的鞏固,也起到了查漏補缺的重要作用。還有,教師還需要讓學生在訂正了錯誤之后,及時收集自己的錯誤。很多時候一本錯題集就是最好輔導資料,而且是最適應自己需求的輔導資料。從小養成收集錯題的好習慣,不僅僅是能夠在小學階段能夠有所收獲,在今后更高層次的學習中,都會非常受益。教師讓學生收集自己的問題,是為了二次總結錯題,并且也為日后很多次溫習習題埋下伏筆。畢竟在實際的學習中,有些錯誤不可能只犯一次,特別是數學中,有些問題重復率極高。在錯題本中,這些重復率高的問題,往往就是學生應該格外重視的。
四、結束語
“失敗是成功之母”,擁有正視自己錯誤的勇氣,才會最終走向成功。數學是一門嚴謹的學科,而這種嚴謹的具體表現就在于不斷糾正、最后達到一個最優解。所以,學生利用好學習中的錯誤資源,能夠清楚地認清自己的能力,然后才能突破創新。
參考文獻
[1]魏延明.淺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錯誤資源的有效利用[J].學周刊,2017,16(8):170-171.
[2]蔣群飛.“錯誤”演繹精彩——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錯誤資源的有效利用[J].中小學教學研究,2015(3):3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