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光宇 柏銀花
摘 要:在課程改革之后,教師的教學理念以及方式都發生了一些轉變,數學是學生在高中階段學習的一門重要學科,教師在教學中也開始注重對數學文化的滲透,旨在讓學生在數學文化的影響下,學習興趣有所提升,數學體驗有所增強,從而達到提升學生數學思維,促進學生綜合發展的目的。
關鍵詞:高中數學課堂;數學文化;綜合發展
由于高中階段的數學學習難度有所提升,很多學生在學習數學時會產生枯燥乏味,對于知識難以理解的感覺,數學較強邏輯性的特點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學生的學習興趣。但是就數學本身而言,它不僅僅是一門學科,也是一種文化,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從這一層面入手,將對數學文化的講授貫穿在整個課堂教學中,使課堂教學效果可以不斷得到優化。
一、數學文化在高中數學課堂中滲透的意義
受固有理念的影響,很多學生認為數學是單純對定義、定理、數字、圖形的學習,忽視了數學和文化之間存在的緊密聯系,因此在數學課堂中為學生進行數學文化的滲透是教師重要的工作內容。只有將數學文化在數學教學中滲透,學生才能更好的理解并且建立數學和實際生活之間的聯系,進而對數學產生新的理解和認識,對數學這一學科有新的定義。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將數學理論產生的背后故事講給學生,也可以為學生講授一些數學家的生平經歷,實現對文化的良好滲透[1]。例如在講授必修一《函數的基本性質》時,教師可以為學生講授函數基本性質的產生過程,以此來激發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學習熱情,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得到充分調動,這種方式可以改變傳統課堂中枯燥的學習氛圍,使數學課堂變的更生動、形象,數學學習對學生思維能力要求較高,但是對學生智力以及潛能的開發有較大促進作用,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該積極為學生滲透數學文化,讓學生形成良好的思維方式,促進學生數學素養的提升,為學生今后的數學學習奠定良好基礎。
二、在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滲透數學文化的策略
(一)在理論知識中滲透數學文化
在數學學習中,首先就需要對理論知識進行學習,理論知識是進行數學深入學習的前提,在數學的學習過程中,理論知識主要包括了定義、定理、概念、公式等等[2]。受傳統教育理念的影響,教師在教學中只是注重學生對知識的掌握,而不注重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加之高中數學的理論知識稍顯枯燥,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很難提起興趣,在感到困難的同時,還有可能出現畏懼和抵觸的心理,這時教師應該采用一種有效的方法,加強對學生的引導,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對于學生而言,數學文化的滲透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如在學習必修二第一章《空間幾何體》時,教師就可以為學生講授古代《九章算術》的內容,在《九章算術》中曾經對幾何問題有一定的記載,文中說道:“今有圓堡瑽,周四丈八尺,高一丈一尺。問積幾何。答曰:二千一百一十二尺。術曰:周自相乘,以高乘之,十二而一”。由此可見,從古人開始就對空間幾何體有一定的概念。通過這種方式學生的注意力可以被教師講授的內容充分吸引過來,也幫助了學生進一步理解學習的知識。學生產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從而對概念性的知識產生更深刻的印象,促進學生學習質量和效率的提升。
(二)在創設情境中滲透數學文化
數學這一學科有著悠久的歷史背景和發展歷程,在數學的理論知識中,任何一個公式以及定理的形成都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這需要探索者進行不斷的實踐、歸納、總結以及修正。在進行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將數學知識和數學的發展史緊密聯系在一起,讓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不僅可以掌握一定的理論知識,也可以了解到知識的形成過程,從而建立自身的數學思維,掌握相對科學的學習方法,養成良好學習習慣[3]。與此同時,學生也可以深化對數學內涵的理解,并且在進行下一階段的學習時,可以很好運用其中,在創設情境中滲透數學文化對于增強學生學習效果有重要促進作用。例如在學習必修五《數列》時,在其中會講到等比數列的問題,在講課的過程中,教師可以為學生穿插一個這樣的故事,在古代印度流傳著這樣一個奇妙的神話:很久以前,聰明人發明了國際象棋。然后,他為了獎勵這個聰明人,讓這個聰明人挑選最好的禮物。聰明人要求按照這樣的計算方式獎給他小麥:在棋盤的第一個格子里放1粒小麥,第二個格子里放2粒,第三個格子里放4粒,第四個格子里放8粒......這樣依次每格增加一倍小麥數量。國王看一共只有64個格子,對他這點要求感到很奇怪,他決定按照聰明人的要求給予獎勵。可是1袋、2袋、3袋小麥很快用完了,還遠遠不到64格。這時候,宮廷數學家報告說,64格小麥的總數將是一個19位數,就現在來講也足夠地球上所有人吃100年。在此之后,教師可以為學生引出等比數列的計算公式。通過這種文化滲透的方式,可以讓學生將學到的知識結合實際生活中出現的問題進行思考,達到學生對知識學以致用的目的,也使學生對數學學習產生了新的理解、認知,降低了高中數學的學習難度,實現了對問題的化繁為簡。
結束語:總之,文化是數學的內在靈魂,在數學教學中為學生滲透數學文化,將數學文化貫穿到整個數學課堂中,對于學生的有效學習起著重要推進作用。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要轉變教學理念,創新教學方式,積極對學生進行數學文化滲透,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熱情,讓學生對數學這一學科產生新的認知和理解,促進學生數學思維的發展以及學習質量的提升。
課題:2017年度甘肅省“十三五”教育科學規劃課題《數學文化滲透教學過程模式探究》(課題立項號:GS[2017]GHB1232)階段性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朱昌昌.高中數學教學中“數學文化”的滲透意義與途徑[J].讀與寫,2018,15(31):146.
[2]羅燕玲.數學文化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滲透研究[J].數學大世界(下旬版),2018(10):9-10.
[3]賴志法.高中數學教學中滲透數學文化的方法[J].速讀(上旬),2018(10):71.
作者簡介:
第一作者簡介:程光宇(1982-09),男,漢族,甘肅省民勤縣人,民勤縣第一中學,高中數學教師,研究方向:高中數學教育。
第二作者簡介:柏銀花(1983-04),女,漢族,甘肅省民勤縣人,民勤實驗中學,初中數學教師,研究方向:初中數學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