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輝霞
摘 要:在音樂鑒賞課上,形體教學可以鍛煉學生的勇氣,突破僵化的思維,讓高壓下的學生得到身心放松。作為藝術的一種表現形式,音樂具備高傳播性和高感染性,很適宜用來引導高中生成長。傳統的教學方式已經不能適應現今的音樂教學需求了,因此教師要保持創新精神,一步一步摸索出適合自己的道路。
關鍵詞:新課程改革;高中教學;音樂鑒賞
高中音樂鑒賞課是國家統一在普通高中開設的藝術欣賞課,能夠幫助學生培養藝術鑒賞能力,盡管不屬于高考考核內容,但對于陶冶情操,提高文化素養,增進身心健康,形成完善的個性具有重要意義。新課改更是明確強調,要重視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育。所以,各大學校需重新衡量音樂鑒賞課的教學比重,創新教學思維,改變固有的音樂鑒賞課教學方式,以實現良好的教學效果,進而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能動性。
一、目前高中音樂鑒賞課的現狀探析
1、教師和學生對音樂鑒賞課沒有給予充分的重視
高中階段學生承受著沉重的高考壓力,大部分時間都用來應對各科試卷,沒有多余的心思和精力去關注與高考成績無關的事情,無法有效構造音樂鑒賞的氛圍;高中老師也更重視文化課成績,經常占據原本安排的音樂課,講解數學或物理知識,徹底加深了音樂鑒賞課的“擺設”定位。這都是因為老師和學生都沒有充分認識到音樂鑒賞的重要性,忽視了審美學習對高中生建康心態的激勵作用。
2、學生的主體地位沒有受到重視
不能明確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是各科教育頻繁出現問題的本質原因,音樂鑒賞課也難逃傳統局限。[1]一般來講,老師會挑選幾段固定的經典音樂作品在課堂上播放,輔以正規點評,讓學生在聆聽中品味音符背后的感情。然而長此以往,會逐漸消磨學生對音樂的積極性,他們被動地接受經典和經典背后的機械解讀,根本無法發自內心地感受音樂魅力、理解作品代表的含義。
二、新課程改革下學習音樂的創新方式
1、增添教學內容,增加課堂學習豐富性
高中階段的音樂鑒賞課主要是幫助學生提升綜合素質。因此,教師要利用現代信息資源創設新型課堂,營造和諧的學習氛圍,在遵守課綱的前提下,增添一些有趣而新穎的音樂作品,慢慢引起學生的注意力,讓他們主動參與到對音樂鑒賞課中。介于高中音樂老師定位模糊,因此在教材選擇上,需十分注重實用功能,以填補教學經驗的不足,提升音樂教學質量。此外,音樂老師要關注課改,關注時代潮流,不斷創新,不斷充實自己,用更科學更合理的備案去應對每一堂音樂鑒賞課,充實學生的精神生活。
2、改變傳統教學模式
伴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多媒體因其直觀便捷全能等優勢,已在各大高校普及推廣,為我國教育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如今的高中課堂已經離不開多媒體技術的幫助了。[2]在進行音樂鑒賞時,老師可以播放一段小視頻來介紹樂器,詳述樂理,讓學生能夠感受到或憤慨或凄然的音樂多樣性;還可以借助幻燈片展示音樂家生平或音樂創作背景,增加學生對音樂的興趣。不要給學生太多束縛,尊重學生各個角度的理解和分析,激發他們的探討欲和表達欲,從而收獲良好的鑒賞能力。
3、進行形體教學,激勵學生勇氣
新課改的內容著重強調了人文教育和素質教育,這就表示學生不僅要拿高分,還要全面發展,綜合提升。這對教育工作者而言是一項很大的挑戰,需要打破傳統的舊式教學手段,引入形體教學,構建全新的教育體系。在音樂鑒賞課上,形體教學可以激勵學生的勇氣,突破僵化的思維,讓高壓下的學生得到身心放松。作為藝術的一種表現形式,音樂具備高傳播性和高感染力,很適宜用來引導高中生成長。
4、豐富教學模式,增加學生學習性
單一的教學方式已經不能適應現今的音樂教學需求了,因此教師要保持創新精神,一步一步摸索出適合自己的道路。例如在鑒賞古典音樂時,教師可以增加與時下流行樂的對比,既能拉近和學生的距離,也能幫助學生深化記憶,增強他們的學習能動性。[3]然后潛移默化地為學生講述音樂美學,發揮音樂在心理上的交流作用,讓音樂教育為學生的學習和成長做出更大的貢獻。
三、結束語
音樂鑒賞課的邊緣化,究其根本還是大環境的應試教育所導致,即便新課改指明“素質教育”的理念,也很難迅速改變高中教育現狀。這時就需要教育工作者堅定目標,明白高中階段的教育不應該只著眼于考試成績,而應該在此基礎上加強對高中生綜合技能的培養。因此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去研究音樂鑒賞課程,積極采取各種措施提升音樂鑒賞課堂的教學效果,幫助學生開拓思維、穩定情緒、陶冶情操,為他們的學習和成長提供正面的導向。
參考文獻
[1]蔡潔.實踐走進課堂,體驗音樂魅力——高中音樂鑒賞課與實踐的融合[J].考試與評價,2016(07).
[2]童琳.從人本主義教育角度探析小學音樂教學的發展措施[J].戲劇之家,2016,(04):64.
[3]王玉娥,劉逐峰.小學音樂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淺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7,(1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