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銀鳳
摘 要:隨著我國素質教育改革不斷深入,高中化學課堂上,老師對于如何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越來越關注,情境教學的應用,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增加復習課的生動性,培養學生科學探究的核心素養。
關鍵詞:情境教學;高中化學;教學設計
情境教學指的是教師從教學需要出發,借助各種有效手段,創設與教學內容相應,有利于豐富學生感知、啟迪學生探究、引導學生想象,為實現課堂教學目標服務且富有情感的教學環境或氛圍的一種教學方法[1]。本文以高中化學教學為例,結合筆者自身的化學教學經驗,就如何利用情境教學法,談談自己的體會。
一、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創設問題情境有利于學生明確學習目標,簡潔明了,問題驅動,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如在高考23題專項復習中,給學生展示常溫下,向20.00mL0.1000mol·L-1的醋酸溶液中逐滴加入0.1000mol·L-1的NaOH溶液,pH隨NaOH溶液體積的變化的滴定曲線。(忽略反應前后溶液體積變化)
設置如下5個問題:
教師通過設置問題情境,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運用已有的知識,動手動腦,找到問題和目標的內在聯系,解決問題,掌握新的化學知識,同時增強知識的遷移能力,增加學習化學的興趣。
二、引入生活情境,增加復習課的生動性
化學學科的學習,離不開生活內容的支持,高中生已經具備一定的學習化學的思維,老師如果能創設一定的生活情境,特別是在復習課上,就可以改變反復“炒冷飯”,枯燥無聊的知識點講解現狀。以蘇教版《化學1》專題二“氯溴碘及其化合物”的復習課為例:
復習課上多設置合理的情境,可以增加復習課的生動性,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會在情境中運用知識,知識來源于生活,知識運用于生活。
三、創設實驗情境,培養學生科學探究的核心素養
我國著名的化學家傅鷹先生曾說:“化學是實驗的科學,只有實驗才是最高的法庭[2]。”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化學試驗中各種生動鮮明的化學現象能激起學生強烈的興趣和求知欲,促使學生積極主動思考。以蘇教版《化學1》專題二“氯氣的生產原理”為例:
通過實驗,學生觀察到大量生動、有趣的化學現象,更能直觀理解所學知識;通過實驗可以培養和提高學生動腦、動手的能力,培養嚴謹的學習態度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通過實驗,培養學生觀察解釋現象,提出假設、驗證假設,設計簡單實驗方案以及動手實驗的能力等科學探究的核心素養。
結束語
教師在高中化學課堂教學中,要努力構建不同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增加課堂生動性,培養學生科學探究的核心素養,真正落實素質教育。
參考文獻
[1]馬霞.創設教學情境,激活化學課堂[J].課程教育研究,2014
[2]王祖浩.實驗化學[M].江蘇教育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