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素梅
摘要:初中數學的教學工作多是以教導學生掌握基礎的數學知識,培養學生的數學邏輯思維為主,但是,在新時代教育背景之下,初中數學課堂的教學任務不再單單只是傳授學生的基礎知識,更重要的是要真正地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指導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本文以湘教版七年級下冊數學教材為例,結合初中生的實際學習情況與教學現狀,簡單談一談提高初中數學課堂教學質量的方法。
關鍵詞:初中數學;教學質量;學習興趣;自主學習能力
數學與人類發展以及社會進步有著緊密的聯系,作為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數學素養是現代社會中每一位公民應具備的基本素養,為此,加強學生數學課堂的教學管理,提高數學課堂的教學質量是當下最為重要的一項工作。初中數學隸屬于九年義務教育階段課程,在此階段數學課程的教學目的是為了奠定學生未來生活、工作和學習的基礎。新課程標準中表明數學課程的設計思路充分考慮了本階段學生數學學習的特點,更是符合此階段學生的心理特征和認知規律,不僅有利于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引發學生對數學的思考,同時也充分考慮了數學本身的特點,體現了數學的實質性。但是,作為一名優秀的初中數學教師,該如何在新時代教育背景下提高數學課堂的教學質量呢?
一、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七年級學生處于小學與初中的銜接時期,很多學生還沒有完全適應初中老師的教學方式與學習方式,加之,初中生的抽象思維尚未完善,學生對于具有較大抽象性的數學知識并沒有很大的興趣,對于這種情況,教師應該及時根據初中生的心理特征實施有趣的教學方式,以最大化地在課堂上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從而提高初中數學課堂的教學質量。
以湘教版七年級下冊數學教材中的“分解因式”為例,本節課的教學目標主要有三:一是讓學生了解因式分解的概念和意義,可以進行簡易的因式分解;二是通過對比與聯想比較得出整式乘法和分解因式的異同;三是培養學生養成對比和聯想的數學思維能力。相比較而言,三個教學目標中第一個是最容易完成的,對于學生來說,因式分解屬于一個全新的知識點,但是之前學生已經學過整式的相關知識,所以教師可以借助于學生已有的或熟悉的知識來引導學生探索新知。首先,教師可以通過幻燈片來呈現幾個問題:2×2×3×3=36,x(x+1)=x2+x,36=2×2×3×3,x2+x=x(x+1);讓學生認真觀察上面四個式子,分析四者之間的異同,并嘗試將其分為兩類,談談自己的理由;然后,教師可以說明上面式子分類的方法,在此基礎上引入今天課堂所要學習的新知識:將一個整式進行分解。這種引導式的課堂教學方式,可以通過問題、圖片等方式來帶動學生在課堂上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同時也有利于培養學生形成數學邏輯思維能力。
此外,多媒體設備作為教師的得力助手,可以將數學知識生動、形象地展示在學生面前,對于因式分解知識,為了讓學生更快、更迅速地進入到學習狀態之中,教師可以在教學資源庫中選取與之有關的動畫,將因式分解的步驟以動畫的方式傳遞給學生,進行娛樂教學,這樣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在課堂上的注意力,調動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熱情,同時還可以讓學生真正喜歡上數學,產生主動學習的欲望。
二、豐富課堂的教學模式
以往的數學課堂教學模式比較單一,多是以學生聽講、被動地接受知識為主,這樣的教學模式讓本就枯燥的數學知識更加乏味,課堂學習氛圍更是死氣沉沉,這樣的環境并不利于學生的身心發展,也不利于學生數學成績的提高,為此,教師需要在教學的過程中不斷豐富自己的課堂教學方式,活躍課堂氛圍,充分發揮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作用,從而提高課堂的教學質量。
以湘教版七年級下冊數學教材中的“分解因式”為例,本章節中的提公因式法是教學過程中的一個重點,也是學生容易出錯的地方,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首先一定要讓學生明白:公因式可以是單項式,也可以是多項式。以2a(3b+c)-b(3b+c)為例,教師可以先讓學生利用之前所學過的知識尋找題目中的公因式并嘗試進行因式分解,可以采取學生分組討論的方式,然后讓學生在課堂上分享各組解題的思路及步驟。這時就會發現,不同的學生或小組會出現不同的解答方法,無論對錯都展示了學生的解題思路,教師可以據此來了解學生不同的解題思路,及時對出現錯誤的學生進行糾正以提高課堂的教學質量。在分享結束之后,教師需要將本題的解答方法進行一個總結,并鼓勵學生在解題過程中積極主動地去探索不同題目的解答方法。這樣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鼓勵學生在課堂上進行小組討論,可以活躍課堂的教學氛圍,為學生創造一個良好地學習環境。
三、幫助學生養成良好地學習習慣
好的學習習慣有利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學好數學離不開細心與耐心,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我們不難發現在很多時候學生失分不是因為不會,而是因為粗心大意,所以,教師需要在教學過程中幫助學生養成良好地學習習慣,從而提高課堂的教學質量。還是以2a(3b+c)-b(3b+c)為例,去掉括號應該是6ab+2ac-3b2-bc,但是很多學生給出的最后答案是6ab+2ac-3b2+bc,出現此答案的原因是什么呢?很明顯,學生在計算的過程中忽略掉了“-”,去括號時忘記將“+”變為“-”,本可以做對的題因為自己的一時疏忽出錯,類似于這樣的現象還有很多,在教學的過程中若是減少這類現象的出現,學生的數學成績將會有很大的提升。那么,該怎么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呢?
首先,教師需要先了解學生經常容易出現的點,分析學生出現此錯誤的原因,將學生的易錯點再次納入教學方案中;其次,教師需要在教學過程中指導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為學生制定較為系統的學習方案;最后,教師需要監督學生按時完成學習任務,及時對學生的作業做出相應的評價,為學生今后的學習提出建議。
總而言之,初中數學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需要教師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結合學校的教學現狀以及相關的教學目標制定合理的教學方案,始終以學生為課堂教學的主體,真正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從而提高教師的課堂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楊振賢,淺談提升初中數學課堂效果的有效手段和方法,學周刊,2019-07
[2]張成山,張學琴;初中數學高效課堂教學方法探討課程,教育研究,2019-07
[3]王軍,淺談微課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有效應用數學,學習與研究201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