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曉花
摘要:從古至今,寫作教學一直都是語言教學中的一個最大難點,霸占著學生升學考試的重要得分部分之一,是一個引起社會關注的教學環節。寫作教學也成為了許多教師教學的瓶頸。小學語文作文教學,對語文老師來說是一大重點,語文作文的學習對學生來說也是一大難點。所以,要想教好小學語文作文就需要語文老師做到以下幾點。
關鍵詞:核心素養;小學語文;作文生活化;教學探究
一、語文老師要先分析培育學生核心素養的問題
不難發現,在目前小學語文寫作教學中,學生存在“不喜歡寫,寫的過程中詞句不順,用詞單一,內容很單調”等寫作問題。小學語文課程標準也有提到:作文是讓學生把他們眼見的,耳聽的,腦子想到的,有價值的東西用文字的形式表現出來。寫作教學在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方面無法發揮作用主要有兩點原因:一是學生的問題,比如學生的生活不夠豐富,缺乏課外閱讀,沒有題材,寫作量不夠等,第二個是老師的原因,過時的教學觀念,思想理解模糊,在教學中沒有一致的教學標準,教學不到位等問題,根據上面所說的問題,小學語文寫作教學課程改良,特別是學生去實踐行動,應該根據具體的要求并采取有效措施進行改變。
除此之外,語文老師還應該知道:關于“核心素養”是在21世紀初,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率先提出了“核心素養”的,旨在解決關于21世紀到底需要培養學生哪些知識、能力與情感態度來促進學生的終身發展,適應主流社會的發展。隨即,不同國家也將“核心素養”引進教學,然而根據各國國情,其核心素養的維度各有不同,但是,中國的核心素養維度超達九項,從數量上有違了核心二字的精髓。為更精確地概括各學科核心素養,北師大副教授吳欣歆等人提出,將語文學科核心素養概括為語言運用與建構,思維發展與提升,審美鑒賞與創造,文化理解與傳承。試圖將抽象概念通過實踐具體化,將學生的學科素養通過可操作性訓練培養起來。同時,鐘啟泉教授指出“核心素養”不是直接由教師教出來的,而是在問題情境中借助問題解決的實踐培養起來的。于此,語文學科核心素養從工具性到人文性的深入也昭示著寫作教學其真正的本質是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
二、語文老師要教會學生認識核心素養下的寫作本質
新課程標準規定:“寫作時要考慮到不同的目的和對象;寫作應該是單純的情感,努力展現自己對人,對事的個人感想和切實感觀,從更多角度去觀察生活,去找到生活中的多彩性,且要抓住事物的特征,力求創造性地表達……等十幾項要求,是針對大部分學生不愛寫作的現象而修改的,但現狀并未得到改善。可以看出,雖然新課程標準中對語文課程標中作文寫作要求非常具體,但很少揭示作文的本質,同時創作性寫作和綠色寫作先后由教育界專家學者提出的現狀并沒有改善,這些變化無疑是治標不治本。我們現在需要做的是明白什么是作文本質,才能解決問題。所以,這也需要語文老師先交給學生作文的本質是什么。只有讓學生明白了寫作的本質,他們才能寫出好的東西。
首先,從結構上出發,作文是我國語文教學的一個綜合展示,主要表現在運詞造句,識文斷字,因果呼應,牽一發而動全身的深遠立意。其次,從內容上出發,它是學生構思和抒情的粘板。是學以致用的直接測試方法;最后,從思維上出發,學生寫作文能夠提高學生的邏輯構思能力和辨別價值的助推器。若是寫作練好了,對于學生的整體發展也是有很大幫助的。
三、語文老師要引導學生多觀察生活、多動手寫的能力
眾所周知,許多學生在寫作的過程中還會出現素材少、感覺沒什么可寫的事件、寫作時語句不優美、沒詞可用等的問題。要想改變這種狀況,就要求語文老師積極的引導學生多觀察生活,讓學生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將寫作這件事情與自己的日常生活結合起來,不再把它單單看作是一門課程的一個任務。而且,針對學生文筆不優美的問題,語文老師可以要求學生多寫、多練。只有多練,文筆才能好。
例如,語文老師可以要求學生每天寫一篇200字的日記,然后為了督促學生堅持寫下去,語文老師可以每周收上日記本檢查一次。除此之外,語文老師還可以每周留出兩節課作為班級專門的作文課。在作文課上,語文老師可以讓學生寫一篇作文,然后挑出幾篇好的作文范文讀給大家聽,讓大家學習該同學的寫作手法。也可以在作文課上讓大家說說近期觀察到的好玩的事情。當然,語文老師還可以給同學們留一些課下作業,比如;每天積累六個成語,兩個優美的語句或者是名人的事跡等等以此來作為同學們寫作的素材。當然,語文老師做這些最重要的前提就是把寫作和生活聯系起來。讓寫作成為學生生活的一部分,不要讓學生覺得這是一種負擔,這樣,作文教學才能達到更好的效果。
總結
如果小學語文老師能做到以上三點,在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同時將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生活化,那么,寫作教學將不會再是語言教學中的一個難點了吧!尤其是對于小學生來說“寫作文”也不再是一件令人頭疼的事情了。如此看來,寫作對于小學生升學考試的威脅也會小了不少的。
參考文獻:
[1]韓萌.作文生活化教學在小學語文課堂的應用探究[J].201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