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翠菊
摘 要:本研究主要采用問卷調查的方式以大學生為研究對象,探索了大學生人際關系、心理資本及自我表露之間的關系,研究表明,高校大學生人際關系總體狀況尚可;通過相關分析發(fā)現大學生心理資本狀況越好,其人際關系越好;個體在人際關系、身體及家庭上的自我表露越多,越會增加個體的人際關系困擾,其他相關均不顯著。
關鍵詞:高校大學生;人際關系;自我表露;心理資本
1引 言
近年來,隨著社會及經濟等各方面發(fā)展,特別是高科技發(fā)展,大學生在學業(yè)、就業(yè)、人際關系等方面的問題日益突出,如果不能很好的應對與處理,就有可能引發(fā)學生出現強迫、焦慮、抑郁、恐懼等負面心理,會進一步引發(fā)神經癥性問題或精神疾病等。導致這些問題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人際關系問題,比如,個體與同學、家人、父母的關系問題,父母之間關系問題對自身看待人與人之間關系的問題等。而個體在人際交往的過程中,如果不能很好地處理自身情緒等方面的問題,也會給身邊的人帶來心理困擾,容易引發(fā)人際交往的惡性循環(huán),最終導致心理問題的產生。
2研究現狀
2.1 大學生人際關系研究現狀
以往學者關于大學生人際關系本身及相關研究較多,部分研究者以特殊群體為對象,研究其人際關系狀況,賀張真以貧困與非貧困大學生做對比,其研究結果表明,貧困大學生在心理資本、社會支持及人際關系方面存在顯著差異,貧困大學生的得分顯著低于非貧困大學生[1]。沈宏艷以有留守經歷的大學生為研究對象,其研究結果表明,有留守經歷的大學生在人際和諧方面與非留守大學生存在顯著差異,非留守經歷的大學生其人際和諧程度更高[2]。關于人際關系的相關研究也較多,唐維維以浙江師范大學生為被試,探討的大學生人際關系與心理資本之間的關系,其研究結果表明,大學生心理資本及各個維度與人際關系及各個維度存在顯著正相關,而且通過進一步的相關干預表明,人際關系的干預會進一步影響心理資本[3]。但是,總體來看,當代大學生,由于受家庭、社會及同伴群體的影響,其人際關系與心理能量、溝通、表露都有很大的關系,這也為后來的研究者提供了一定的研究空間。
2.2 大學生心理資本研究現狀
總體來看,大學生心理資本整體上呈正態(tài)分布,總體狀況良好。趙涵在其研究中認為大學生總體心理資本水平較好,在院校類型、專業(yè)、年級、是否獨生子女上均存在顯著差異[4]。同時,大學生心理資本的研究及相關研究也較多,如心理資本與態(tài)度、行為、心理健康等,心理資本與心理健康的相關研究較多,郭曉霞運用綜述的方式,結合近年來的相關研究,提出可以通過提高心理資本的四個維度,自我效能,韌性水平、希望、樂觀,來進一步提高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5]。但是目前關于心理資本與大學生人際關系的相關研究還較少,這可作為心理資本的研究方向。
2.3 大學生自我表露概念及狀況研究現狀
目前關于大學生自我表露的相關研究也較多,主要涉及自我表露與心理健康、人際關系、及心理咨詢等方面。其中,自我表露與心理健康方面的研究相對較多,李新民的研究結果表明:大學生自我表露越多,學生的越可能較少的體驗到抑郁[6]?!币灿袑W者們關注大學生自我表露與人際關系之間的研究。李林英等“以心理咨詢中的個案為對象,結合在心理咨詢中的行為認知療法,讓來訪者自我表露等,該生的人際關系得到了很大的改善[7]”。
2.4 大學生人際關系、心理資本與自我表露的關系研究
目前關于三者的相關研究相對較少,一般都是關于其中兩者的相關研究,或其中兩者與其他因素的相關研究,申玥以新兵為研究對象,研究其心理資本與心理健康之間的關系,積極心理資本能顯著預測新兵的心理健康狀況;陳振幫通過其研究表明“社交焦慮與自我表露水平存在顯著負相關,也就是自我表露程度越高,社交焦慮水平越低[8]”。但是目前沒有研究者對大學人際關系、心理資本與自我表露的關系進行研究。
3 研究方法
3.1研究對象
本研究選擇鄭州市某高校在校學生為研究對象,隨機發(fā)放問卷500份,回收有效問卷428份,回收率為85.6%。學生為大一至大四的學生,基本年齡在18歲至22歲之間,均無明顯的身體疾病和精神病史。
3.2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的是鄭日昌編制的《人際關系綜合診斷量表》。此量表分別從交談、待人接物、交際交友、同異性交往四個維度測量被試的人際關系困擾情況,總共 28 個項目。量表內部一致性系數為 0.837。
本研究采用張闊等編制《積極心理資本問卷》。該量表有26個項目,采用七級評分。四個維度分別是自我效能、韌性、希望、樂觀,且信效度較高。
本研究采用孫麗云編制的《大學生自我表露問卷》,該量表包括6個維度,分別為:人際關系、身體、生活學習、個性及情緒、個人經歷、家庭。該量表信度系數為0.89,具有較高的信度和效度。
4 研究結果與分析
4.1 大學生人際關系狀況分析
調查分析結果表明,大學生整體人際關系狀況較好,并且各維度得分也低于理論平均值,說明高校大學生在待人接物,交談與異性交往等方面困擾也相對較少,這一結果與殷素梅等的研究結果比較一致,其研究中顯示民族之間不存在顯著差異[9] ,00后大學生相對來說在人際關系問題方面困擾相對較少,可能與自身的成長環(huán)境有一定關系,本研究的調查對象主要是小城鎮(zhèn)和農村,而生活在城鎮(zhèn)和農村的學生學習壓力相對較低,父母出外打工較多,因此對孩子的約束相對較少,對孩子來說相對寬松的生活和學習環(huán)境更有利于孩子人際溝通和交往發(fā)展。
4.2 大學生心理資本狀況分析
通過調查分析,其結果表明,大學生心理資本量表總分高于平均數,表明大學生心理資本狀況相對較好,大學生的自我心理資本總量表分不是太高,心理資本的總體情況有待改善。這與趙涵的研究結果一致,當代大學生正處于青年期,正是充滿活力與青春的年代,對自己的未來設想的相對比較積極樂觀,而且很少考慮未來的困境及挫折,所以大學生的心理資本水平可能相對較高,其總分高出理論值不多,其心理資本水平相對不是特別高,自我心理資本水平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通過對大學生在性別、專業(yè)的差異進行分析發(fā)現,本樣本中的大學生在不同水平上存在差異,但是只有個別維度及總分存在顯著差異。
在性別上,男女生之間總體上不存在顯著差異,這與大多數的研究結果比較一致,但是男生只在韌性維度上顯著高于女生,這在一定程度上與中國的家庭教育及社會認同有一定關系,中國傳統(tǒng)要求男孩子要堅強,遇事勇敢等,同時社會對男孩的要求亦是如此;但對女孩的要求一般沒有這么嚴格,所以出現這以結果相對也是比較合理的。而在總體上差異不顯著,可能與當今社會提出男女平等,男生和女生在當今社會面對的機會和挑戰(zhàn)也相對是平等的,慢慢成長過程中男女生的心理資本水平保持的也相對較一致。
在專業(yè)上,理工科與文科總體上差異顯著,理工科學生的心理資本水平高于文科學生,并且比文科學生更樂觀,這與侯廣彥[10]等的研究結果不一致,之所以出現這一結果,可能與當今社會的就業(yè)環(huán)境有一定關系,當今社會就業(yè)競爭壓力相對較大,從總體的就業(yè)環(huán)境來看,理工類相對與文科相對好就業(yè),而且相對而言,理工科一般男生居多,而男生相對來說一般對一些事情能從積極樂觀的角度看問題,所以,總體而言,理工科學生心理資本水平相對較高,較樂觀。
4.3 大學生自我表露狀況分析
從統(tǒng)計結果來看,大學生自我表露程度總體相對較少,只是在身體、情緒上表露相對較多,這在某種程度上與現在大學生的生活學習環(huán)境及社會發(fā)展有一定關系。相對而言,隨著網絡時代的到來,大學生無論是課上、課下,都是在利用手機及電腦與外界溝通與交流,而在現實生活中,學生很少與外界溝通與交流,在進行個體咨詢過程中,部分學生提到在宿舍中幾乎每個同學都是捧著手機或是對著電腦,這是導致大學生無法表露自身的重要原因之一,但是在身體和情緒方面的表露相對都是表面性的東西,不涉及的個人隱私及內在深層次的東西,相對也容易表露一些。
從統(tǒng)計結果來看,大學生的自我表露在性別,專業(yè)及年級上存在顯著差異,女生在表露程度在總體上高于男生,這與李林英[11]的研究結果相一致,這與社會、家庭及學校等對不同性別的性別角色認同及期待有一定關系,因為中國傳統(tǒng)認為男性一般應該勇敢、堅強、不意氣用事、不示弱、不能哭等;而對于女性的要求則是要通情達理、溫柔、示弱等。而這種要求慢慢就潛移默化為男女生不同的行為模式。而這一模式就慢慢演變?yōu)槟信谧晕冶砺吨械牟町悺?/p>
另外,在專業(yè)上,理工科和文科學生自我表露不存在顯著,在身體維度上,文科生自我表露程度顯著高于理科生,這與劉露[12]的研究比較一致,之所以出現這一結果,可能與取樣有一定關系,因為雖然差異不顯著,但是從平均分來看,文科生的表露程度高于理科生;另一方面,這種差異之所以不顯著,與學生自身的氣質類型有關,因為根據巴甫洛夫的高級神經活動類型學說,人的氣質類型可以分為四類:膽汁質、黏液質、多血質、抑郁質,而且不同氣質類型特質不同,膽汁質和黏液質的個體更擅長自我表露,相對來說抑郁質和黏液質個體不善于自我表露,而在報考高考時不是根據氣質類型選文理科,一般都是依據父母、老師或其他人的意愿來報考,所以這種差異就不顯著。所以以后的研究中可以就這一方面進行深入研究。
4.4 大學生人際關系、心理資本、自我表露三者關系分析
本研究對人際關系、心理資本及自我表露進行相關分析,其結果顯示,只有人際關系與心理資本之間顯著相關,其他相關關系均不顯著,在統(tǒng)計學上沒有意義。這一結果說明,大學生心理資本對人際關系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因此,在面對問題和挫折時也能更好地更對,更有利于促進人際溝通與交往;進一步進行偏相關分析,人際關系與心理資本中的韌性、希望、樂觀存在顯著負相關,說明個體越積極樂觀、動機越強、越能更好的應對挫折和困難,人際關系困擾相對越小。人際關系與自我表露相關雖不顯著,但進一步偏相關分析發(fā)現,個體在人際關系、身體及家庭上的自我表露越多,越會增加個體的人際關系困擾,這與以往的某些研究有出入,但也有研究者指出過多的自我表露可能在某程度上會遭到別人的排斥和厭惡感,讓別人更疏遠,特別是負能量方面的負性生活事件。
5 結 論
高校大學生人際關系總體狀況尚可,進一步在性別、專業(yè)、獨生子女及年級上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及單因素方差分析發(fā)現,在學生性別、是否是班干部及年級上存在顯著差異,男生在交際交友方面顯著優(yōu)于女生;在與異性交往中,班干部優(yōu)于非干部學生;在不同年級上,存在顯著差異,且大二的人際關系困擾程度顯著高于其他幾個年級的學生,且在交談及待人接物方面存在顯著差異。
高校大學生心理資本狀況雖然高于理論平均值,但是總體相對偏低,進一步在性別、專業(yè)、獨生子女及年級上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及單因素方差分析發(fā)現,在性別上男生在韌性維度上顯著高于女生;在專業(yè)上理工科學生心理資本狀況好于文科生;在獨生子女上,獨生子女在韌性上高于非獨生子女,且差異顯著;在年級上,總體上不存在顯著差異,但是在韌性及希望維度上存在顯著差異,在希望維度上,其心理資本水平依次是大四>大一>大三>大二,其他差異均不顯著。
高校大學生在自我表露方面較少,更多是表層性表露,如情緒及身體方面;進一步分析發(fā)現,大學生的自我表露在性別,專業(yè)及年級上存在顯著差異,女生在表露程度在總體上高于男生;在專業(yè)上,理工科和文科學生自我表露不存在顯著,在身體維度上,文科生自我表露程度顯著高于理科生;在年級上,總體差異也不顯著。
通過相關分析發(fā)現,高校大學生心理資本得分對大學生人際關系存在顯著負相關,即心理資本狀況越好,其人際關系越好;同時進一步分析發(fā)現,人際關系與心理資本中的韌性、希望、樂觀存在顯著負相關;個體在人際關系、身體及家庭上的自我表露越多,越會增加個體的人際關系困擾,其他相關均不顯著。
參考文獻
[1]賀張真.貧困大學生心理資本對人際關系的影響:以社會支持為中介的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6
[2]沈宏艷.留守經歷大學生壓力源、應對方式與人際和諧的關系及干預[D].安徽師范大學,2017
[3]唐維維.大學生人際關系及干預對心理巧本的影晌[D].浙江師范大學,2016
[4]趙涵.大學生心理資本現狀及干預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3
[5]郭曉霞.大學生心理資本與心理健康的關系綜述[J].高校論壇,2018.11(23)
[6]李新民.大學生成人依戀、自我表露與抑郁狀態(tài)的關系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1
[7]李林英,陳會昌.大學生自我表露的調查研究[J].心理發(fā)展與教育,2004,(3):62-67
[8]陳振幫.大學生社交焦慮與自我監(jiān)控、自我表露的關系[D].曲阜師范大學,2011
[9]殷 素 梅,王晶晶,楊光.云南省大學生人際關系現狀的調查與分析[J].玉溪師范學院學報,2016.32(5)
[10]侯廣彥,趙麗濤,冉雨琴.青海大學生心理資本與心理健康的相關究_以青海師范大學與青海大學為例[J].青海師范大學民族師范學院學報,2017.28(2)
[11]李林英,肖雯.大學生心理資本的調查研究[J].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13,(1):148-152.
[12]劉露.不同專業(yè)、不同性別大學生自我表露水平的比較研究[D].武漢體育學院,2008
基金項目:
2018年度鄭州市社科聯(lián)重點調研課題(項目編號:ZSLX2018148)階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