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宗林
摘 要:伴隨著教育改革工作的不斷推進,各個學科的教學工作都得到了相應的改革與發展,教師們也都在新理念、新思想的指引下樹立了更加先進的育人觀念。在此趨勢下,本文筆者以初、高中數學教學為研究對象,結合素質教育和新課改的要求分析了實現這兩個教學階段有效銜接的方法,期望能夠推動教學成效的穩定提升。
關鍵詞:初高中;數學教學;有效銜接
引言
一直以來,數學都是一門比較有難度的學科,尤其是隨著年級的不斷上升,數學知識的難度、深度和廣度都會有不同程度的增加,為學生的學習和理解帶來了很大的困擾。再加之這一輪教材編排時,初中又刪掉了部分高中必須要用到的數學知識,在由初中升入高中的過程中,何時補充這部分知識,數學教師需要立足全局制訂一份完善的教學方案,將初、高中的知識有效銜接起來,采用有效的方法使其迅速適應高中學習生活,并由此提升其學習興趣,促使高中數學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
一、分析和研讀初、高中數學教材,進一步把握相關知識間的聯系
為了做好初、高中數學教學的有效銜接,高中數學教師需要擬定本學期的整體教學計劃之前,認真研讀初中和高中數學教材,進一步明確初、高中課本中相關知識的聯系,同時對學生學習過的知識以及其學習的深度和廣度進行分析,然后據此對之后將要講解的具體知識點進行規劃和分類,確定重點、難點及需要用到初中數學知識的內容,從而為之后教學活動的有序、高效開展打下良好的開端,使學生更加自然地進入到高中學習中。
二、提前了解學生的數學學習水平,擬定具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案
高中數學知識的難度、深度都遠遠超過了初中數學,因此教師必須提前了解學生的數學學習水平,然后結合現有教材中的相關內容來擬寫更加科學的授課方案,以便不斷提高教學活動的針對性和全面性,促使學生真正學有所得,繼而順利實現初、高中數學的有效銜接。此時,高中數學老師可以先根據學生在初中時期的學習成績做出一個初步的判斷,然后結合新學期教學活動中學生的具體表現以及作業完成情況來進行綜合分析,確定他們的實際能力,接著再在因材施教理念的引導下擬寫分層的教學方案與任務,并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有意識地給予學生分層的指導,由此不斷緩解他們的畏難心理,使其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盡可能多地吸收和掌握知識,最終使初中與高中數學教學活動完美銜接起來,有利于進一步提高教學成效。
三、考慮學生的身心發展需求,選擇更加科學、有效的教學手段
(一)注重提升教學趣味,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相較于初中而言,高中數學教材中的知識點更加抽象,如果仍舊采用照本宣科的方式來組織教學活動,很容易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且也不利于他們更加高效地掌握知識。所以,高中數學教師需要將快樂教育理念滲透于教學的各個環節中,采用各種趣味化教學方法和元素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以便幫助其克服對于高中學習的畏懼心理,且由此促使他們更加主動地參與到課堂之中,并積極配合教師的引導對相關知識點進行分析和研究,同時有助于不斷激發他們的學習主體意識,使課堂更加具有生機和活力,最終促使他們在寬松、自由的學習氛圍中自覺打開思路、發散思維,推動教學成效的穩定提升。
(二)運用合作學習模式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
高中數學教師在從事日常教學工作時,也可以采用合作學習模式來引導學生參與課堂,并鼓勵他們運用在初中時期學過的相關知識來對現有的數學問題進行分析和解答,從而以合作的方式降低學生對于相關知識的理解難度,幫助他們重塑學習自信。如,數學老師可以依據課本中的相關知識點來設計一份合作學習方案,并在其中穿插一些復習初中舊知識的任務,然后在課堂中展示出來供學生參考,促使其在主動探究中發現新舊知識的關系,接著以此為著手點對新知識進行解析,并綜合全組智慧得出最為完善的結論,有利于進一步開發學生的思維潛力,同時引導他們將初、高中所學知識有機結合起來,進而輔助他們收獲豐富的知識,促進教學銜接。
(三)創設生活化情境降低數學理論知識的教學難度
針對高中數學教材中比較抽象的知識點,教師可以通過創設生活化教學情境來輔助學生學習,從而不斷降低其理解難度,引導學生發現數學知識的魅力以及其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途徑,有利于實現高效課堂的建立。如,數學老師可以根據教材中的相關知識點從學生的生活經歷中選取素材,然后經過加工、整合以后將生活素材變成合適的教學案例或是難度適中的數學問題,以其熟悉的事物或場景充分調動他們的學習興趣,并將難度較大的知識內容轉化為更加形象可感的生活化元素,有助于切實提高他們的學習成效,推動教學質量的穩定提升。
(四)引進微課手段幫助學生突破學習中的重難點知識
高中數學教師在指導學生學習時,還要明確教材中的重、難點知識,同時采取相應的措施來簡化授課過程,使學生自然而然地克服學習困難,更加高效地把握重點和突破難點,從而有效轉變他們對于高中數學的印象,不斷增強教學效果。為了達到這一目的,教師需要引進微課教學模式來對學生進行指導,利用具有導向性的問題,并按照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的順序輔助學生對相關知識進行逐層分析,同時有意識地引導他們運用學過的數學理論對現有的問題進行解釋和分析,進而實現重難點的有效突破,推動教學成效的不斷提高。
(五)運用幾何畫板輔助學生解決各種數學問題
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高中數學教師可以在課堂中運用幾何畫板輔助開展教學活動,由此幫助學生更加高效地解決數學問題。如,數學老師可以在講授函數知識時通過幾何畫板繪圖來幫助學生分析題意、確定解題突破點,并有意識地展示解題的規范步驟和格式,確保學生掌握準確的解題方法。此外,數學教師也可以邀請學生根據相關題目到講臺上在幾何畫板上自主繪制圖形,由此來訓練他們的畫圖能力,并鼓勵其結合自己所畫圖形對具體的數學問題進行解析,繼而有助于不斷提高課堂教學成效,推動學生解題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的發展。
四、滲透數學思想方法,不斷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升入高中以后,學生們需要學習更多的學科,也因此會有較大的學習壓力和繁重的學習任務,此時擁有較強的自主學習能力,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其學習效率、減輕其學習負擔。基于此,高中數學教師在教學實踐過程中可以通過為學生傳授各種思想方法來完善他們的學習思路,并輔助其掌握科學、有效的學習方法,由此促使他們更加高效的開展自學活動,進而節省更多時間來鞏固基礎、強化訓練。如,教師要在講課中滲透數形結合、建模、逆向思維、類比分析等思想方法,同時通過實踐演示來加深學生的印象,使他們在親自操作和體驗中切實掌握各種思想方法的內涵及使用方法,最終使其在學習中能夠憑借個人能力發現和解決問題,在增強其自主學習能力的前提下,有利于提高他們的學習效率、降低其學習壓力,從而幫助他們從初中階段順利過渡到高中學習生活中。
五、結論
總的來講,初中和高中是學生整個學習生涯中最重要的兩個階段,此時高中數學教師有意識地做好教學銜接,不僅能夠緩解學生初入高中的緊張感和不適感,還能促使他們快速適應高中學習的節奏,對數學學科產生濃厚的探究興趣,同時幫助他們積累更多有效的學習方法和技巧、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有利于不斷增強他們的學習能力和學科素養,進而為其之后的學習和生活奠定良好基礎,推動他們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張榮良.怎樣做好初高中數學學習的銜接[J].語數外學習(高中版中旬),2017(11).
[2]李健.如何做好初高中數學的銜接教學[J].好家長,2017(76).
[3]麥金秀.如何做好初高中數學的有效銜接[J].新課程(中學),201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