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亮
摘? 要:當前虛擬技術的發展引領了教育觀念出現新的突破性變化。在越來越開放的教學方式下,教育理念的更迭也變得更加頻繁,虛擬技術通過自身的影響改變著教育理念,同時對改變初中物理的教學模式產生了深遠意義。將虛擬技術融合到初中物理教學課堂,搭載一座現代技術與開放教學之間的和諧橋梁,可以大大提升初中物理課堂教學質量,幫助學生在初中物理學習上取得良效。
關鍵詞:虛擬技術;物理教學;混合課堂
【中圖分類號】G63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8877(2019)20-0071-01
在當代,要構建一個更完善的混合課堂模式,迎合信息化時代下學生的一個主要需求,當代虛擬技術與初中物理課堂教學融合的改善措施和目前實現混合所面臨的問題都是亟待探索的。初中物理教學要順應時代發展趨勢,充分發揮虛擬技術與課堂混合的作用,在對信息資源進行改良和配置的基礎上完善初中物理教學模式,幫助中學生提高對初中物理的學習興趣,同時培養學生對虛擬技術的應用能力。本文針對虛擬技術如何高效地與初中物理課堂混合,搭建一個完善的學習課堂平臺展開討論,為提高當前初中物理教學質量出一份力。
1.消除差異,尊重并加強基礎平臺的構建
要融合虛擬技術和物理教學,首先需要消除學科之間的差異,在對顯著差異進行整合之后,搭建一個混合學習課堂,這一過程是將應用型的虛擬技術和缺乏實踐性的初中物理結合,利用虛擬技術表現形式的多樣性,展現初中物理的魅力,在混合課堂上,學生和老師作為主體,加上教材的支撐,將虛擬技術里的各個多媒體設備融入到物理教學的有機整體中,達到相互融合互補的效果,實現初中物理教學課堂的整體完善和改革,在消除學科之間的差異之后,以全新的教學模式促成教學效率的提升。實現應用型教學模式和傳統教學的疊加,加深了虛擬技術與初中物理教學混合學習課堂的構建。
例如,初中物理教師在教授“聲現象”這一課時,可以利用虛擬技術播放聲波的產生現象,學生在觀看多媒體演示的過程中與周邊同學交流各自看法,進一步幫助學生理解聲波的產生原理和傳播形式;學生還可以利用虛擬技術,在了解聲音的傳播之后制作相關的內容,通過這樣的形式可以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虛擬技術與初中物理教學混合課堂。
2.深入每一個教學環節,以自主學習為主
教學過程中的每個環節都離不開學生的獨立思考,強調自主學習是教育理念的根本,教學環境的構建要時刻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開展教學活動的同時要融合虛擬技術和傳統教學。有調查顯示,當前初中生的自學能力和自我管控能力還比較弱,教師教授的內容和教授的形式都得不到學生的認同,各個教學環節被外界的一些阻力切斷,虛擬技術也無法完整的貫徹到教學過程當中的教與學。要將虛擬技術在課堂上應用得當,必須結合學生的創造性,要求物理教師在消除虛擬技術與傳統教學顯著差異的基礎上也把握好相似的地方,通過學生在課堂上的信息反饋,在教學的每個環節當中都滲透這種虛擬技術的處理應用,提升學生在學習上的自主能力。
例如,“光現象”的教學內容是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物理教師利用虛擬技術,將教案進行一定的技術處理,以生動的動畫向學生展示光在現實生活中的傳播過程以及光的反射和折射現象,還可以增設網絡教學,幫助學生理解這些現象產生的原理。利用學校自主搭載或購買的網絡平臺,讓學生在網絡學習的過程里體會虛擬技術的多樣性。例如可以在平臺上開設初中物理的主要課程內容,搭建精品課程學習庫,學生在家里也可以利用網絡學到課堂上教授的知識,甚至是更深層次的物理教學內容。
3.優化實施條件,逐步增強可操作性
虛擬技術與初中物理課堂的有機融合,是教學模式的一種改革,同時也意味著教學設施的不斷完善,教學設施的不斷完善離不開虛擬技術的支持,虛擬技術的發展對學校優化課堂多媒體設備有很大的意義,所以要有效的把握好兩種教學模式的混合。虛擬技術應用到課堂,在促進學生不斷學習課程內容的同時也加深了對虛擬技術的理解。學科混合教學平臺的構建,完善了學生的科學探索進程,學生的動手能力也得到提高。
例如,教師在指導學生進行“光學實驗”時,可搭載一個虛擬技術環境,創新物理實驗模式,利用一定的技術幫助學生開展光學實驗,要實現高虛擬技術環境,就需要采用最先進的實驗設備,才能達到比較好的實驗效果。學生在科技含量高的實驗環境里,可以更好地掌握光學實驗的原理,積極參與到實驗進程中。
4.使用虛擬技術,設置逼真情境
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教育改革的核心是設立具有真實生活體驗的情境。當前情境化課堂的構建主要還是采用類似視頻、圖片、音樂等形式,缺乏深入的感官印象,學生只能單一的通過表面感官來體會情境,無法提升其學習樂趣。而利用現在的3D增強虛擬現實技術可以幫助教師創設真實的情境課堂,尤其是在學生的生活環境中感受不到的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深入思考情境中體現的物理問題。例如在講述“重力”這一課時,由于在地球上是很難體會到真正的失重的,就可以利用3D增強虛擬現實技術搭建一個零重力環境,學生在深切感受到失重條件下物體的運動規律后,可以增強自身對物理學習的探究,同時也加深了對重力的理解。
參考文獻
[1]核心素養研究課題組.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J].中國教育學刊,201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