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益先
摘要:高中思想政治教學中,既要注重學生專業知識的培養,也要注重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培育。本文以高中思想政治課的學科核心素養的培育為例,學科核心素養的基本內涵和培育措施方法進行探討。
關鍵詞:高中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培育
培育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一項重要舉措,也是適應世界教育改革發展趨勢、提升我國教育國際競爭力的迫切需要。因此,本文以高中思想政治課的學科核心素養的培育為例,對學科核心素養的基本內涵、培育措施等進行了一些探討和思考,以期為高中思想政治教師更好落實立德樹人任務提供一些借鑒或參考。
一、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的基本內涵
1、何為“素養”。素養,所謂由訓練和實踐而獲得的一種道德修養?!稘h書·李尋傳》:“馬不伏歷,不可以趨道;士不素養,不可以重國?!?宋陸游 《上殿札子》:“氣不素養,臨事惶遽?!痹?劉祁 《歸潛志》卷七:“士氣不可不素養。如 明昌 、 泰和 間,崇文養士,故一時士大夫,爭以敢說敢為相尚?!惫?《洪波曲》第八章六:“他雖然是一位經濟學專家,而對于國學卻有深湛的素養。”
《新華字典》把素養解釋為:由訓練實踐而獲得的技巧和能力。
由此可見,素養是個體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或參與各種實踐活動而形成的內在的修養。
2、何為“核心素養”。按字面意思理解,核心素養是最關鍵、最必要的共同素養,是素養中的核心部分。
杭州師范大學教育科學研究院院長張華教授認為,核心素養不是只適用于特定情境、特定學科或特定人群的特殊素養,而是適用于一切情境和所有人的普遍素養,這就是“核心”的含義。
北京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劉恩山教授認為,核心素養是一種跨學科素養,它強調各學科都可以發展的、對學生最有用的東西。
2016年9月13日,教育部正式發布《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總體框架,對“核心素養”的內涵進行了界定:核心素養是關于學生知識、技能、情感、態度、價值觀等多方面要求的綜合表現;是每一名學生獲得成功生活、適應個人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都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養;其發展是一個持續終身的過程,可教可學,最初在家庭和學校中培養,隨后在一生中不斷完善。
《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還提出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分為文化基礎、自主發展、社會參與3個方面,綜合表現為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學會學習、健康生活、責任擔當、實踐創新等六大素養,具體細化為國家認同等18個基本要點。根據這一總體框架,可針對學生年齡特點進一步提出各學段學生的具體表現要求。
3、何為“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 北京師范大學價值與文化研究中心、哲學學院副教授李曉東認為,從學科的角度來說,學科核心素養是核心素養的育人功能與學科價值的有機結合,是該學科實現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價值所在。學科核心素養應該是植根于學科的核心素養,是關注學生基礎素質培育的素質和能力要求。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2017年版)》提出:“學科核心素養是學科育人價值的集中體現,是學生通過學科學習而逐步形成的正確價值觀念、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主要包括政治認同、科學精神、法治意識和公共參與?!?/p>
綜上所述,“素養”、“核心素養”、“學科核心素養”是包含與被包含關系,“核心素養”是“素養”的一個分支,“學科核心素養”是“核心素養”的一個分支?!案咧兴枷胝螌W科核心素養”主要包括政治認同、科學精神、法治意識和公共參與,目的是通過思想政治課程教學,培養四種學生:具有政治認同的學生、具有科學精神素養的學生、具有法治意識素養的學生、具有公共參與素養的學生。
二、高中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的培育措施和方法
針對“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在教育實踐中落實的途徑”這一問題,2016年09月14日《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研究課題組負責人答記者問》已明確作了答復:一是通過課程改革落實核心素養。二是通過教學實踐落實核心素養。三是通過教育評價落實核心素養。
《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研究課題組負責人答記者問》提出的三條措施,主要是針對“各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提出的原則性的舉措,具體到各個學科的“核心素養”的培養,應因學科的差異和特點采取不同的方法。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學實踐中,筆者在“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上作了一些探索,主要措施和方法如下:
1、高中生的政治認同素養的培育措施和方法
具有良好政治認同素養的人,能夠樹立正確的政治方向,堅定正確的政治立場,成為一個有政治抱負和政治追求的公民?;谂嘤咧猩罢握J同”素養的問題,筆者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以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根本目的,采取以故事引導、問題激發、對話探討等方法,對學生進行“政治認同”的培育。例如在講解“為什么中國共產黨執政是歷史和人民的選擇”時,我們安排學生觀看《建黨偉業》、《建軍偉業》等影片,通過生動、鮮活的故事,了解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取得革命勝利的奮斗歷程。又如,在講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與社會》等有關課程時,注重從優化思維方式上引導學生,引導他們從“是什么”、“為什么”、“怎么辦”等方面,分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相關內容。
2、高中生的科學精神素養的培育措施和方法
科學精神主要是學生在學習、理解、運用科學知識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價值標準、思維方式和行為表現,具體包括理性思維、批判質疑、勇于探究等基本要點。在思想政治課教學時,筆者采取多種方式有意識地對學生進行科學教育,讓學生了解必要的科學技術知識,掌握基本的科學方法,樹立科學思想,崇尚科學精神,提升科學素養。例如充分利用史例來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利用哲學家、經濟學家的事跡進行科學精神和價值觀的教育,講授《哲學與文化》時,播放電視文獻紀錄片《不朽的馬克思》,力求使學生從馬克思成長、生活、研究理論和開展革命活動等方面了解馬克思的的人生歷程和思想軌跡,激勵生活的勇于探究精神和不屈不撓的堅強意志。在講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時,從中國近代史、現代史等角度闡述中國共產黨在革命、建設、改革的艱苦歷程。
3、高中生的法治意識素養的培育措施和方法
法治意識是人們對法律發自內心的認可、崇尚、遵守和服從。高中階段是法治意識養成的重要階段,對高中生進行法治教育,意義十分重大。在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中,筆者主要采取案件分析、模擬法庭等形式來進行法治教育,培養高中生的法治意識。例如講授《政治與法治》時,組織學生到法院旁聽一些案件,分析案件,并聽取專業人士進行解讀。開展模擬法庭,組織學生開展審判活動,對當前的熱點案件進行審判,鍛煉學生的法律思維能力和運用法律的能力;例如在憲法日當天,組織學生在國旗國徽下進行憲法宣誓。
4、高中生的公共參與素養的培育措施和方法
公共參與重在強調能處理好自我與社會的關系,養成現代公民所必須遵守和履行的道德準則和行為規范,增強社會責任感,發展成為有理想信念、敢于擔當的人。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學中,筆者組織開展了多種實踐活動的方式多種多樣,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培養學生的責任意識和參與能力。例如,組織學生參加旅游發展大會、體育運動會等重大活動的志愿服務,培養學生的奉獻精神和服務能力;組織學生到農村開展耕地保護調查、環境污染調查等主題實踐活動,了解公共事務的成因、意義或危害,撰寫調查報告,提出意見和建議,鍛煉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成為有責任、有擔當的公民;組織學生到紅色基地、風景名勝古跡參觀考察,讓學生受到歷史文化、旅游文化的熏陶。
參考文獻
1、《漢書·李尋傳》
2、宋陸游 《上殿札子》
3、元 劉祁 《歸潛志》卷七
4、郭沫若 《洪波曲》
5、《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
6、《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2017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