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麗珍
摘 要:課堂教學是一門藝術,是一種教師與學生共同參與的復雜性活動。在我們倡導的新課程改革下,農村小學語文課堂如何才能達到高效?本文從把握教學目標、設計導語、優化過程、布置作業等方面闡述了打造農村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的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策略
自從開展新課程教學改革以來,我們在不斷摸索符合學生、符合語文教學發展、符合社會進步要求的語文教學手段和方式,應該說,伴隨著語文教學改革的深入,語文教學研究走過了這樣一條探索之路:即由原先的“低效語文課堂”向“有效語文課堂”轉變,由“有效語文課堂”提升到了“高效語文課堂”。那么,小學語文課堂究竟應以什么樣的姿態才能達到最有效的課堂教學方式?為此,我從以下幾方面談談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的策略。
一、教學目標把握要準確
教學目標的定位,就跟打籃球一樣,籃筐太高了,學生再怎么努力也投不進,自然就喪失了信心;而籃筐太低了,學生就會輕而易舉地灌進籃筐,當然也就沒有戰勝困難的喜悅。在制定教學目標時,要充分考慮到三維目標的統一。知識與技能、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過程與方法,這三個方面同等重要,缺一不可。否則就會導致語文課程性質定位的偏差,造成工具性與人文性的分離。教學目標的制定還要兼顧好、中、差三個層次。對于優等生我們可以在課外延伸一些略帶挑戰性的練習;而對于那些后進生,我們也可以為他們制定一些淺層次的要求,讓他們循序漸進。
二、導語精妙,能深入學生的心靈
導語設計得如何,往往關系到整堂課的教學和教學效果的好壞。因此,精心設計課堂教學的導語,也是擺在語文教師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而語文課堂的導入也應該精心構思,巧妙設計,具有形象美、情感美、和諧美、懸念美,使教學過程引人入勝,扣人心弦,生機盎然,充盈著美的氣息,讓學生感受一種神圣、魅力和詩意。好的導語,是一塊磁鐵,能牢牢抓住學生的心魄,將他們引入知識的海洋。從一定程度上說,一堂課的成功與否取決于導語設計。那么如何設計出高質量的導語呢?我覺得應從以下方面來思考:
1、激發興趣設置懸念。興趣是最大的老師,學習興趣是學生學習成功的最大法寶。用高超的懸念藝術,層層設疑,絲絲相扣,大大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為學生深入地鉆研教材打下了一個良好的基礎。所以設計精妙的導語,總是蘊含著豐富的懸念,能夠極大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直接入題短小精悍。直接入題可以達到一針見血的作用,引領學生走進文本。根據不同的課型,不同的內容,設計短而精的導語。過于冗長的導語,除了有喧賓奪主之嫌外,易使學生疲勞、注意力分散。
3、創設氣氛營造氛圍。我們選入教材的課文大多絕大部分文質兼美、情文并茂。教師在設計導語時,除了考慮知識的傳授外,還必須把握文中的“情”,以創設一種氛圍,使學生入情、移情、冶情。
三、教學過程循序漸進,豐富靈活
課堂提問的有效性
古人云:“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高效的課堂必然是思考的課堂。
(1)、課堂問題設計必須有效。設計的問題要有明確的目的性,緊扣教學目標,能夠激起思考。設計的問題要有一定的思考價值,能調動學生的主動性,能集中他們的注意力,引導他們生動活潑的學習,使他們經過自己獨立思考,對知識融會貫通,從而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2)提問方式的有效性。好的提問方式應把注意力放在激發學生的思維過程上,并且要面向全體學生,不能只盯住幾個尖子生。應該利用問題的系統性,由簡到繁,由易到難,設計階梯式的問題。教師必須細細揣摩,問到關鍵處,問到有用之處,問到學生心里去,問出水平來,才能更好的促進我們的教學,利于學生的發展。
2、加強學生“讀”的有效訓練
小學語文注重的首先是一個“讀”,以讀為本,這一自古以來代代相傳的學習方法,對于語文學習來說,不失為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朗讀,視之于眼,誦之于口,聞之于耳,形成于腦,整個過程,調動了諸多因素,對課文的體會、理解、記憶會更有利。課堂教學中朗讀的形式可以多種多樣:教師范讀,學生練讀;領讀,齊讀;分段落讀,分角色讀。“書讀百遍,其義自現”,其中說的道理是很明白的。默讀,是不出聲的閱讀,它是高效閱讀的另一種主要形式。對于語文課堂閱讀教學來說,可以把二者結合起來運用。快速閱讀,提取信息,可用默讀;而在課堂上的大多數場合,則采用朗讀的方式效果更明顯。
3、有效進行“說”的訓練
新課標“倡導任務型的教學思想,讓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通過感知、體驗、實踐、參與和合作等方式,實現任務的目標,感受成功。”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的講要少而精,要盡可能讓學生多說,多演,多練,提高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每節課中老師在上課時講課時間都控制在10到15分中之內。把大量的時間留給學生去感悟、合作、創新。做到“在用中學,在學中用。”就會收到明顯的課堂教學效果。
四、結尾有情趣,余音繚繞
正如紅花還需綠葉襯一樣,一堂高效的課除了做到以上幾點以外,還必須有一個好的結束,也就是我們的結語。它應該是整堂課的一個凝聚,是概括的高度深化。好的結尾,令人回味再三。一堂好課的結尾,不僅可以對教學內容起到梳理概括,畫龍點睛和提煉升華的作用,而且能延伸拓展課堂教學內容,取得“課雖盡而趣無窮、思未盡”效果。在語文課的結語中,選取一些趣例作為結尾,往往令人縈懷難忘。
五、作業布置
選擇什么樣的時機布置作業看似無關緊要,但是如果運用得好也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常規的作業布置一般都是放在一節課快要下課或下課鈴響了之后。說者匆匆,聽者急急。不宜使學生形成優勢興奮,反而容易引起學生反感。何不把作業布置的時間放在上課或課中呢?先布置作業再授課。首先給學生一個明確的信號――這是我要認真聽的,否則作業就完成不了。當老師說到有關內容時,學生往往會聽得非常認真。因此完成作業也就相對容易些。
考慮到學生的差異性,作業應因人而異,分層設計,使每個學生都能受益。而作業分層,就是為了使不同程度的學生跳一跳都有可以摘到“桃子”使作業處在他們知識的“最近發展區”,提高他們寫作的興趣。
總之,實施小學語文高效課堂,對培養學生創新實踐能力將有重要作用,我們一定要從學生實際出發,從素質教育的目標出發,采取多種措施提高課堂效率。打造出高效的課堂,相信隨著我們不斷探索研究,實施高效課堂的步驟將會越來越完善,最終成為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和創新能力的一條有效途徑,使語文課堂生機勃勃,充滿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