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紅梅 白曉艷
摘要:小學階段是學生接受教育的關鍵時期,在這個時間段,學生們機械記憶力好,但理解能力差;思維活躍,但注意力容易分散;易接受感性直觀材料,但語言表達能力差。因此,為了提高小學課堂教學質量,很多教學理論家、教育專家提出了故事教學理念用于指導語文教學實踐活動。基于此,本文以小學語文為例,探究故事教學理念在語文課堂中發揮的作用。
關鍵詞:小學語文;故事教學理念;教學實踐
故事因為有趣、充滿想象力、符合小學生理解水平等特點深受小學生的喜愛。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育工作者,筆者在研讀故事教學理念、把握教材和學情的基礎上深深地感受到了該理念在課堂教學中的價值并總結出以下三點:
一、故事導入增加教學趣味性,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就目前的語文教學現狀而言,存在著學生不愿意學、不想學、學不會等問題,影響了語文教學工作的順利實施。筆者認為造成這些問題的一個重大原因就是課堂教學缺乏趣味性。因此,筆者建議教師可以以故事作為新課的導入環節,由此增加教學的趣味性,激發小學生學習興趣。
如,在學習《女媧補天》這一篇文章時,筆者為同學們播放了一段“女媧造人”的動畫視頻,由此激發了大家對女媧這位勤勞、善良、無私的天神的探究興趣,快速地進入了本課的閱讀環節中;在學習《秦兵馬俑》這一篇文章時,筆者為同學們講解了秦始皇命人制作兵馬俑的相關故事,在學生們的心中埋下神秘和好奇的種子;再如,學習《桂林山水》這一篇閱讀文章時,筆者一邊展示桂林山水的相關圖片,一邊為同學們介紹了這些圖片背后的傳說,增加了教學的趣味性;在學習《竊讀記》這一篇閱讀文章時,筆者將自己的親身經歷講給大家聽,表達了自己對主人公的理解之情并培養學生喜歡讀書、熱愛生活的情感。
在教學實踐活動中,學生們因為身心發展有限,有時候不是很理解教師講述的知識,但是會牢牢記住故事的內容,從而加強了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印象,增加了教學趣味性。
二、故事應用創設教學情境性,培養學生思維意識
除了在導入環節中加入故事情節外,筆者還在教學實踐過程中創設了故事情境,活化教材內容,調動學生的思維和想象空間,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學到《狼牙山五壯士》一課時,筆者發現學生從不同的渠道已經或多或少的了解這個故事了,于是,筆者決定讓學生自主學習本課內容,讓學生講故事給筆者聽。十分鐘后,筆者詢問:有哪位學生可以為筆者講講《狼牙山五壯士》的故事呢?因為同學們已經通過閱讀文本了解了狼牙山五壯士的偉大事跡,因此紛紛舉手要回答筆者的問題。筆者隨機邀請了一名學生,不知是出于害羞還是因為不知道“講故事”的含義,這名同學只是照著教材簡單的闡述了一下故事內容。見此情景,筆者只好重新強調了“講”的含義,并邀請了另一名學生進行嘗試,這一名學生不僅為大家繪聲繪色地講述了狼牙山五壯士的故事,還講述了爺爺曾經告訴他的抗戰時期的艱難歲月,號召大家向革命烈士學習。
在本次教學實踐活動中,教師根據教材內容創設了故事教學情境,讓紙質的文字內容“活”了起來,由此培養了學生的思維意識,提高了學生語文綜合能力。
三、故事編寫引領行為規范性,指明學生前進方向
語文課程的一項重要功能就是規范大家的行為,提升學生的思想境界,因此這就需要語文教師重視學生的德育教育工作。而筆者認為用故事編寫的形式可以引導學生行為,規范學生生活習慣,為學生健康發展指明方向。
如,在學習《童年的發現》這一篇文章時,筆者開展了小組合作閱讀活動,讓學生們自由結組完成文本的閱讀。聽懂了筆者的要求后,大家陸陸續續進入了學習狀態:有的小組從生字詞等基礎知識學習,減輕了閱讀障礙;有的小組則是選擇共同閱讀,交流在閱讀中心得與困惑;還有的小組則是分開閱讀,再一起探究課后問題……無論大家選擇的閱讀形式如何,獲得的成效如何,筆者都沒有過多的干涉,實現了學生的自主學習。但是在小組討論的過程中,由于大家意見不一致,出現了爭執甚至武力事件,被筆者及時制止了。爭執的雙方互不服氣,也影響了課堂教學氛圍,見此情景,筆者為學生講述了一個小故事:老虎是森林的霸主,總是欺負其他小動物。終于有一天,小兔子和小山羊再也忍受不了這種處境,于是聯手發動了一個地下組織,將受過欺負的小動物號召起來,共同抵抗老虎。一開始,大家團結一心,共同商討和踐行抵抗計劃,取得了勝利。但是時間久了,小兔子和小山羊發生了矛盾,地下組織也一分為二,力量減弱了,大家又成了老虎欺負的對象了。聽完筆者的故事后,全班同學大受啟發,尤其是這幾名同學為自己的錯誤行為互相道歉,受到了筆者的贊揚。在本次教學實踐活動中,教師用講故事的形式替代了批評教育,不但維護了學生的自尊心,還規范了學生的行為習慣,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成長。
綜上,在小學語文教學實踐活動中引入故事教學理念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思維意識和規范學生道德行為,值得廣大小學語文教育工作者嘗試。
參考文獻:
[1]孫娟.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J].科普童話,2015(39).
[2]李梅.試論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散文百家(新語文活頁),201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