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連應
摘要:隨著新課改的推行,小學語文教學實踐的有效方法受到廣泛關注。學生通過教師的有效引導,在影視資源的助力下感悟課文文本深刻內涵和情感寄托,形成個性化學習方法成為教學過程的重點環節。因此,通過施行播放優秀影視作品、分析影視表現手法、推薦科教節目等全新教學手段有助于拓寬學生視野,豐富學生學習生活,進而彰顯小學語文課堂的時代性。
關鍵詞:小學語文;影視資源為;教學實踐
在信息化教育不斷發展和普及、影視業和電子產業急速發展的背景下,影視資源逐漸成為了一種重要的課程資源和教學手段,廣泛地應用于各個學科的教學之中。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逐步推行,廣大語文教育工作者也開始逐漸重視起對語文課程資源的深入開發和利用,影視資源自身具有傳播范圍廣、直觀性強、綜合程度較高的特點,被越來越多的語文教師所接納。在小學語文課堂上應用影視資源進行教學實踐的助力,正式教育教學改革的生動體現,影視資源可以給予學生視覺和聽覺上的刺激,可以有效集中小學生的注意力,并且具有生動、形象的呈現特點,可以再現教學內容,將傳統語文著作或經典文章以一種更為新穎、直觀的方式表現在學生面前。然而,現階段,在小學語文課堂上應用影視資源的現狀不容樂觀,一方面,部分語文教師對影視資源和教材內容之間的主次關系容易產生混淆,常常出現將影視資源作為教學主要資源的狀況,在一定程度上導致學生單純在語文課堂上進行影視作品的欣賞,本末倒置。另一方面,部分學生現階段對影視及資源尚未形成正確的認識,影視資源作為語文教學的輔助手段,目的是讓學生通過影視片段的觀看熟悉課文內容,對不同藝術表現手法形成初步認識,但是部分學生將影視資源是為娛樂手段,沒有注意結合教學要求加以欣賞。基于此,教師應當利用備課時間將影視資源進行分類整合,向學生推薦、分析其中的表現手法,使其成為重要的教學成長點。
一、播放優秀影視作品,開拓學生視野
隨著信息化時代的來臨,各種影視資源浩如煙海、極為豐富,教師在進行教學實踐時,需要具備整合意識,利用多種信息手段展開相關操作,并對大范圍信息資源進行整合優化處理,為課堂教學提供充足的準備。首先,教師應當了解這一年齡階段的小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和對影視作品的偏愛,由于小學生年齡偏小,無法欣賞利立意較為高深的影視作品,而場面宏大的戰爭影視作品和生動有趣的動畫影視作品是學生比較關注的。其次,教師應當在備課時間對搜集到的小學生喜愛的優秀影視作品進行整合和經典片段的截取,以便在課堂上進行播放和講解。通過優秀經典影視作品的播放,對其中的涉及到的知識和內容進行詳細講解,開拓學生視野,滿足學生的個性化需求。
例如,在學習《黃繼光》一課時,教師便可以通過播放影視作品的形式讓學生直觀地看到戰爭的壯烈、宏大場面和上甘嶺一役的慘烈情狀。讓學生通過欣賞影視片段了解黃繼光在上甘嶺戰役中的英雄事跡,記錄影視作品中體現的黃繼光的感人畫面。開拓學生視野,使其更加直觀地感受到抗美援朝戰爭的艱辛與不易。使學生今后在學習類似文章時能夠從歷史背景和更為宏觀的角度進行分析和解讀。
二、分析影視表現手法,提升學生作文品質
在小學語文課堂上進行經典影視片段的播放后,教師便要引導學生開展基于影視資源的信息提煉和其中藝術表現手法的分析,并將表現手法的分析作為小學生寫作教學的引導,使影視資源與寫作內容形成接軌點,既提升學生的作文品質,也發揮出影視資源的應用價值。小學語文教師首先應當結合教材中的文章表達手法,分析影視作品中的藝術表現手法,找出二者之間的相通之處和不同點,為學生帶來感官上的沖擊,使學生對文學上的表達方式形成深刻認識。其次,教師可以為學生解讀電影中的人物形象,與學生一同分析影視作品中人物的外貌特點和心理特征等,為學生的寫作提供更多素材支持。最后,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進一步深入領悟文學表達方式和人物形象塑造方式,并將其內化為自身的知識儲備和文學積淀,在寫作過程中加以運用,提升自身寫作能力和作文品質,得到語文素養方面的全面發展。
例如,在學習《狼牙山五壯士》一課時,教師可以通過影視片段的播放一方面提升學生對課文的了解程度,同時分析影片的藝術表現手法。在《狼牙山五壯士》這部影片中,較為突出的藝術表現手法便是景物描寫,影片中山崖上蕭瑟的樹木和凄冷的風霜均烘托和渲染出了五壯士犧牲時的悲涼和無畏。學生也可以將這種以景物描寫烘托人物心情的手法運用于作文寫作之中,使自己的文章內容顯得更為豐富,情感更容易得到讀者的共鳴,提升自身作文品質。
三、推薦科教節目,豐富學生課外生活
課堂上的教學時間畢竟是有限的,要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到影視資源的內在意義和價值所在,需要向學生推薦更多更優秀的科教節目,豐富學生的課外生活。現如今與語文學科密切相關的科教節目很多,近幾年出現的《中華好詩詞》、《中國詩詞大會》、《見字如面》等弘揚傳統文化的節目很適合小學中高段的學生進行觀看。類似于《中華好詩詞》、《中國詩詞大會》這些帶有比賽性質的節目節奏相對較快,會使學生具有較強的代入感;類似于《見字如面》、這類科教節目能夠在優美的情境中使學生感受到中國文章的優美與文章中蘊藏的豐富情感,激發學生對古典文化的探究興趣。
例如,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古典詩詞時,便可以在課堂上為學生播放《中華好詩詞》這一節目的精華部分,讓學生在參賽選手的唇槍舌戰之中感受到節目進程的激動人心;也讓學生在選手和專家評委對詩詞的解讀過程中對其產生更加鮮明的認識和更為深刻的記憶。學生或許會在觀看的節目的同時以某一位優秀的參賽選手為榜樣,追尋他們的腳步感悟詩詞之美;學生也許會對眾多參賽選手都沒有回答上來的問題產生濃厚興趣,并利用課余時間進行資料的查找和探究。這種播放科教類節目的方式有助于激發學生對語文學科內容的興趣,使其在自身思維的引導下進行自主且有效的學習,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綜上所述,以影視片段的播放啟發學生進行語文學習、開闊學生視野是初小學教學的重中之重。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把握好不同的教學方式,引領學生在觀看影視片段的同時領會其中的藝術表現手法,體會語言魅力,幫助學生們更好地理解和感悟文本,接受文化熏陶,培養全面發展的語文素養。
參考文獻:
[1].趙寶金.影視資源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有效運用[J].考試周刊,2013(61).
[2].鐘酬勤.語文教學中影視資源的整合策略[J].江西教育,201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