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林青
摘要:特殊學校的學生是教育中存在的特殊群體,在我國的教育中也占據著非常重要的位置。與普通兒童相比,無論是在生活還是學習中,都更需要得到關愛與尊重。隨著教育教學的發展,社會對此也越來越關注,對于特殊學生教育工作的開展必須要遵從相應的原則,這樣才能保證特殊學生能夠健康地成長。關愛特殊教育學生,幫助他們排除自卑心理,使之增強自信心與榮譽感,激發他們的潛能。鑒于此,筆者作為音樂教師,就對特殊學校的中小學音樂有效教學做了如下的探討。
關鍵詞:中小學;音樂;特殊學校
對特殊人群進行音樂教學時,一定要適應新課程的發展與進步,要選擇適宜特殊學生的教學內容和教學形式,并且要在教學的過程中注重教學方法的創新。而音樂就是良好的對特殊學生進行教育的一個工具,音樂能夠激發學生的潛能,彌補學生先天的缺陷。所以在教學時,我們教師就應該注重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手段,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并且要合理的運用音樂教學,以此來提升培智教育的教學質量。每次上課前我會先讓大家起立,和往常上課時一樣,告訴孩子們要有一顆堅強勇敢的心,在任何環境下都不會覺得自己差、不會有自卑的心態,因為在不完美的世界里,讓自己感受到了另外的一個完美世界,也對所有的一切都充滿了愛!擁有一顆自信和勇敢堅強的心。
一、音樂基礎教學,排除教學障礙
在中小學音樂教學中,為了讓學生能夠學會自主學習,我們音樂教師還應該為學生排除障礙。只有將學生的學習障礙充分排除之后,學生才能夠學會自主學習,才能夠從學習中感受到音樂帶來的快樂。
對于不識樂譜的學生來說,這種情況比較普遍,還需要音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耐心教導,讓學生能夠逐漸掌握簡譜的歌唱,認識基本的音符;對于學生音準的訓練,教師可以采用讓學生學習吹口琴的方式對學生加以訓練,增加學生的音準度。這樣一來,學生就能夠根據樂譜進行歌唱,還能夠學會運用樂器將歌曲演奏出來;對于不善于面對觀眾進行歌唱的學生來說,其主要原因是學生性格比較害羞、靦腆,所以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應當對這類學生多加鼓勵,使學生能夠在歌唱時獲得滿足感。教師可以當學生唱完之后夸獎學生、表揚學生,以此方式逐漸幫助學生建立起信心,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逐漸大膽起來;對于樂感較差,唱歌跑調的學生,我們可以采用讓學生進行呼吸訓練的方式,調整學生唱歌時的呼吸方法,使學生能夠在唱歌時充分調動自己的氣息。如此,當我們將學生學習音樂的障礙一一排除之后,學生就能夠從音樂學習中充分獲得成就感,從而使學生的唱功有所提升。
二、激發學生興趣,加強律動訓練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促使學生學習的原動力,如果學生對一項活動毫無興趣,那么也就很難提升相關能力。對于培養學生良好的音樂節奏感來說,教師要著眼于學生的實際情況,準確把握中小學生的興趣愛好、學習能力、認知規律和成長規律,從而制定出有效的激趣策略。而節奏就是和音樂相融合的,如果單純地學習節奏是無法真正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的,所以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學生進行音樂節奏的學習時,可以讓節奏和歌曲結合在一起。
例如,在學習《新年好》這首歌時,我們就可以按照音樂的節拍、節奏、速度和力度來念歌詞,教師可以一邊教唱,一邊通過拍手的方式將歌曲的節奏拍出來,讓學生感受其節奏感。還可以幫助學生準備一些擊打樂器,可以讓學生根據自己所邊聽歌邊根據所聽到的節奏進行敲打,體現音樂節奏的強弱變化和節拍的起伏變化,邊敲打還要邊唱出來,為自己伴奏。中小學生對于直觀的樂器更加感興趣,通過這樣的敲擊過程,更富有娛樂性,能夠使學生很好地激發音樂節奏的學習興趣。另外,還可以通過語言活動來培養學生的節奏,教師可以為學生示范有節奏地朗誦歌詞,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并且試著讓學生在朗誦歌曲中體會節奏,這樣將就能引起學習的學習興趣,進而提升學生自身的節奏感。
三、豐富教學形式,提升教學效果
中小學生正處于對新鮮事物充滿好奇心理的年齡階段,可以說,我們的教學形式決定了學生在課堂上的參與程度,繼而決定教學質量。因此,以實現友好的師生互動、提升音樂課堂教學質量為目標,中小學音樂教師應當結合教學的內容和學生的認知特點,盡可能地豐富課堂教學的形式,為學生展示出音樂的多樣化特征,吸引學生更主動地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來,進一步強化教與學之間的聯系,讓學生能夠更好地感受、獲得音樂文化知識,形成良好的音樂素養。
例如,在學習“聲音的長短”時,可以讓學生隨意地在課堂上進行表演,模仿動物的叫聲,從而感受聲音的長短,有助于學生更好地體會音樂的基本元素節奏。又比如,在學習《聲音的強弱》這一節內容時,筆者讓學生閉上眼睛,仔細地傾聽敲鼓聲,當認為鼓聲是弱的時,學生要坐下,當認為鼓聲是強的時候,學生要站起來。這樣,通過與教學內容相關的肢體小游戲,可以有效地活躍課堂上的氛圍,在加深學生對相關音樂知識的理解的同時還能幫助教師與學生進行更好的互動。除了小游戲外,我們還可以通過教具的使用來豐富課堂教學的形式,如教學卡片、音樂掛圖等,讓學生能夠從更多的途徑學習音樂。
總而言之,特殊學生的音樂教育就要從學生的實際水平出發,讓學生充分感知音樂的魅力,并發揮學生的想象力,讓學生不斷的進行體驗,進而充分的融入到音樂教學的課堂,激發學生對音樂學習的興趣,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的提升培智音樂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焦姣.新世紀中國中小學音樂教育觀念研究[D].南京藝術學院,2013.
[2]范元玲.當代中國中小學音樂教材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2.
[3]涂鳳.關于特殊教育學校音樂教學的探討[J].藝術評鑒,2018(02):138-139+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