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玲威
摘要:特殊教育是面向一些存在心智缺陷與身體殘疾的學生而開設的教育機構,希望可以通過特殊指導來引導這些患有身心殘疾的學生實現健康成長。因此,特殊教育學校中的班級管理工作便顯得尤為重要,需要面向特殊學生的真實需求與現存問題進行管理輔導,針對性地改善特殊學生的生活習慣、思想認識與道德品格,讓這些學生也能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本文將從用愛與耐心管理學生、堅持因材施教的管理原則、構建家校教育合力三個角度來分析特殊教育學校的教師應該如何進行班級管理。
關鍵詞:特殊教育、班級管理、工作措施
客觀來說,特殊教育學校的生源并不多,具有小班額教育管理特點。雖然這些學生十分難管,但是小班額教育特點卻給教師針對學生個體進行班級管理提供了條件優勢,可以更好地保護學生的身心健康。而且,相對來說,特殊教育學校并不會過于看重學生的學業成績,始終圍繞學生的身心健康去組織教育管理活動。因此,特殊教育學校的教師要堅守教育使命,關注特殊學生的身心健康,由此優化班級管理結構與質量,確保特殊學生可以通過學校生活實現健康成長。
一、用愛與耐心管理學生
不得不承認的是,特殊教育學校的學生由于自己的心智、身體缺陷而對外界抱有敵意,甚至有一部分學生根本就難以聽懂教師所說的話。這就在無形中增加了班級管理活動的難度,也對教師的耐心、專業水平提出了較高的要求。而且,如果采用強制性的管理策略,那么也可能會傷害特殊學生的心理健康。因此,教師要注意用愛、耐心與和呵護去管理特殊學生,用溫情與愛意去感化特殊學生,使其懂得辨別好意,幫助學生卸下心防,自愿接受教師指導。
我們班一共有9個孩子,但是每個學生身上都有令人頭疼的品性問題,但是我從來沒有因此而感到氣餒、委屈、急躁,而是一直和藹、溫柔地對待學生,很少對學生大吼大叫,還會無微不至地關心學生,希望學生可以自覺轉變自己的意識行為。比如,我們班有的學生會咬人,由此發泄自己的不滿情緒。面對這個學生,我首先否定了咬人這一不當行為,耐心地引導學生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同時,我還教給了學生正確的情緒宣泄方法,希望學生可以學會控制自己。另外,在與學生相處的過程中,我還會無微不至地照顧學生,比如我會在學生過生日的時候為學生唱生日歌、送禮物;在學生生病時,將其送到醫務處進行醫療救治,專門為學生準備一些病號餐、監督學生吃藥等等,真正將學生看成是自己的孩子。實踐證明,這些努力并沒有白費,本班孩子都十分依賴我、信任我,而這也讓我堅定了用愛去感化孩子的想法,所以會用更多的耐心去管理孩子。
二、堅持因材施教的管理原則
雖然特殊學校的班級人數并不多,但是每個學生都會產生不同的成長問題,而且成因十分復雜、多元,難以用統一的管理標準與策略去優化學生的身心健康。而且,現代教育越來越關注學生的身心發展,關注學生的個體成長需求,提出了“個性化教育”、“公平教育”等多種理念,指出每一個學生都有享受教育的平等權利。因此,特殊教育學校的教師要堅持因材施教的管理原則,針對特殊學生的個體問題、問題成因制定針對性地管理計劃。
就如我們班有一個孩子聽不懂人話,難以及時獲取外界信息。在多次溝通無果之后,我想出了一個溝通方法,即通過畫畫來表達彼此的訴求。實踐證明,雖然這個學生聽不懂人話,但是卻對直觀的圖畫信息比較敏感,能夠準確地抓住關鍵信息。比如,我會用鐘表圖畫告訴學生一日學習活動的時間安排,讓學生學會了遵守時間制度;我會用各種簡單的標志與符號告訴學生本班的規章制度,比如上課不可隨意喧嘩、走動、大聲交談等等,讓這個學生清楚地了解了本班的紀律要求。而且,我還鼓勵這個學生通過畫畫的方式去表達自己的真實訴求,以便據此確定班級管理內容與方法。再如,我們班有一個學生患有精神障礙,喜怒無常,常常無緣無故地大笑、哭泣,自言自語,甚至有時候會傷害其他同學。面對這個學生,我會一直安撫學生,避免學生受到刺激,同時還會緊密觀察學生的言行舉止,在學生出現傷人傷己行為時及時制止,規避人身事故。
三、構建家校教育合力
教育合力是指通過整合與教育事業有關的團隊、個人力量來共同實施教育活動的一種理念,而家長則是最為重要的教育合作伙伴,對特殊學生的健康成長十分重要。因此,特殊教育學校教師要積極構建家校合作平臺,及時向家長了解學情特點,由此確定更加完善的管理計劃。另外,家長本身便是特殊學生最為依賴、信任的群體,所以教師也應該主動尋求家長的配合與支持,由家長負責落實、監督特殊學生的成長軌跡,不斷完善特殊學生家庭教育質量,由此優化特殊學生的成長環境。
比如,我們班有一個學生十分偏食,所以出現了營養不良的健康問題。但是,要想解決學生偏食挑食的問題,單純靠老師是遠遠不夠的,所以我就積極與學生家長溝通,解釋了偏食問題的不良影響。通過了解發現,這個學生家長因為孩子存在智力障礙而對學生更加心疼、呵護,所以從來不會拒絕學生的需求,使其養成了不良的飲食習慣。對此,我告訴家長,均衡的飲食是保護學生身體健康的基本前提,而家長要盡可能用平常心去對待孩子,不可過度溺愛、縱容學生。于是,我就與家長一同制定了一份飲食健康計劃表,在保證學生每天可攝取必要的營養成分的前提下兼顧學生的飲食喜好。一開始,轉變學生的飲食習慣是十分困難的,而且學生經常會拒絕進食。對此,家長要狠下心,讓學生嘗到饑餓的滋味,使其意識到偏食、挑食是錯誤的,從而一步步改善學生的不良飲食習慣。
總而言之,雖然特殊學生存在身心缺陷,但是并不代表他們不能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而歷史中已經有大量的名人名事證明即便身患殘疾,也有可能取得偉大的成就。因此,特殊教育學校教師要客觀面對特殊學生的成長問題,不斷優化與完善班級管理內容、體系與結構,切實優化特殊學生的成長環境,使其在校園生活中獲得幸福、自由、健康的感受。
參考文獻
[1]韓媛.淺談如何做好特殊教育學校班級管理工作[J].西部素質教育,2016,2(21):286.
[2]武亞兵.淺議特教學校班級管理的策略[J].學周刊,2017(10):191-192.
[3]魯明輝. 特殊學校教師教學效能感及其相關因素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7.
[4]韓媛.淺談如何做好特殊教育學校班級管理工作[J].西部素質教育,2016,2(21):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