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平
【摘 ? ?要】初中道德和法治內容來源于生活,極具實踐性,運用生活化教學能使教學內容簡單易懂,使教學課堂高效靈動,它是提升學生道德意識和法治觀念的有效途徑。本文將進一步對初中道德與法治生活化教學進行探索和實踐,供大家參考。
【關鍵詞】初中道德與法治 ?生活化教學 ?實踐研究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22.060
道德與法治教學在初中教學中占據重要組成部分,教學內容多數與生活實際相聯系。通過道德與法治教學,讓學生在學習當中樹立正確思想價值觀念,為學生未來更好學習與生活奠定基礎。為提升道德與法治教學質量與教學效率,需要將生活化教學模式應用在課堂教學中。結合學生實際情況,明確教學目標與教學內容等。通過生活化教學模式,讓學生對知識內容有更好理解。
一、課堂導入生活化
課堂導入是一節課的開始,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一個好的導入能夠吸引學生興趣,激發學生思考,為整節課的開展提供良好的基礎。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運用生活化教學法,應該從導入開始。課堂導入生活化,即在導入過程中用學生日常生活中熟悉的場景,或者社會時事熱點來激發學生的興趣,導入教學。
例如,在講“國家權力機關”時,考慮到國家權力機關這一概念的難度較大,為降低難度,正逢“兩會”的召開,于是我在新課導入環節讓學生觀看了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選舉產生新一屆國家領導人的視頻。教師在播放視頻的過程中對內容進行了補充,引導學生思考:視頻中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產生了哪些國家領導人;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是什么性質的國家機關;具有哪些職權。用社會熱點直觀地導入本課,讓學生帶著疑問學習內容,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二、教學內容生活化
近年來,道德與法治教材進行了調整。調整后的教材在“運用你的經驗”“探究與分享”“閱讀感悟”“拓展空間”等設計上都融入了與學生關系密切相關的情景或者較新的生活素材,這種轉變正是對道德與法治教學內容生活化的最好詮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善于運用教材中的素材,必要時可以對素材進行整合和完善。
例如,在講解“憲法與我們每個人息息相關,我們要增強憲法意識”這一知識點時,教材是用幾張圖片和憲法的文本內容進行展開的。根據教材的提示,授課時我播放了網絡上的視頻資源——《憲法在我一生》。短短的兩分鐘視頻,學生觀看后懂得了我們出生時就是中國公民,父母有撫養和教育我們的義務;到了適齡年齡要上學,有接受教育的權利和義務;十八周歲時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有贍養父母的義務;參加工作后,有休息權等。“憲法與我們每個人息息相關”這一知識點對學生來講相對抽象,學生沒有什么概念,而視頻深入淺出、簡單直觀的介紹能夠幫助學生對憲法形成有形的認識,充分理解憲法在我們一生中起著保駕護航的作用。有的學生認識到憲法的重要性后,教師再講解“我們要增強憲法意識”這一知識點時,學生就有話可說了,課堂也就活了起來。
三、課堂小結生活化
一節完整的課,在課堂最后通常都會有課堂小結,用于梳理本節課的知識點,深化課堂內容,提升學生對課堂內容的掌握程度。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大多數教師都會采用知識框架的形式讓學生回顧本節課的知識點,即是什么,為什么,怎么做。這種課堂小結邏輯性強,能夠幫助學生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為此,在道德與法治課堂上,教師有必要使課堂小結生活化。教師在進行課堂小結時,可以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話來談談收獲,引導學生聯系生活說說學習后的感受。
例如,“公民基本義務”這節課介紹了遵守憲法法律、維護國家利益、依法服兵役、依法納稅等公民的基本義務的內涵和對應的要求。我讓學生圍繞“公民基本義務對生活的影響”這一話題進行課堂小結。有的學生說:“消費時自覺索要發票是監督納稅人依法納稅的表現。”有的學生說:“出外旅游不在公物上亂涂亂畫是每個公民的基本義務之一?!笨梢?,學生能夠做到知識為生活所用。生活化的課堂小結能夠幫助學生實現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學習目標,更好地鞏固知識,提升能力。
四、課后延伸生活化
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指出:“在教學中,要面向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開發和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選取學生關注的話題,圍繞學生在生活實際中存在的問題,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社會生活的要求和規范,提高社會適應能力?!闭n標中明確了在道德與法治的教學中,教學內容的生活化是為了更好地提高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使學生更好地將知識運用到生活中。因此,教師在課后不要局限于布置學生完成書面作業,還應該有意識地鼓勵學生走出書本,走出學校,走進社會的大課堂中,讓學生將在書本中學到的知識延伸到生活中去,做到學以致用。
例如,在學習“監督權”這一知識點時,為了加深學生對監督權的具體表現形式、監督權的意義、行使監督權的要求的理解,我布置了一項課后作業:請大家利用周末的時間,登陸自己居住地所在的政府網站,反映自己身邊較突出的問題。學生在操作的過程中,可以強化自己對知識點的理解,提高參政議政的熱情,激發關心國家大事的主人翁精神,提升政治素養,真正做到學以致用。
總之,在初中道德與法治的教學中運用生活化教學法,能夠將學生的課堂教學最大限度地貼近生活,做到從生活中提煉知識,用知識更好地為生活服務。生活化教學法能夠培養出人格健全、三觀正確、懂學習懂生活的初中生,充分實現道德與法治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蘇雪.生活化教學理念融入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J].課程教育研究,2018(48):80.
[2]劉亮.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生活化教學的探索與實踐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8(44):55.
[3]王靈銳.初中《道德與法治》生活化教學模式探究[J].教育現代化,2018,5(41):375-376.
[4]郭曉芳.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生活化教學的實踐研究[J].華夏教師,2018(26):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