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茹
【摘要】? 小學生處于學科教育的基礎階段,在此學習過程中需要建立對不同學科特性及知識內容的具體認識,同時為今后的進一步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助力綜合性人才的培養(yǎng)。小學中高年級數(shù)學相較于低年級,教材內容更為復雜多樣,對于教師的教學能力與知識素養(yǎng)也有更高的要求,為了滿足新課程改革對于小學中高年級數(shù)學教學的要求,提高課堂教育的實效性,提高小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顯得尤為重要。只有提高學生積極性,才能拉近師生距離,了解學生所思所想,幫助學生感受數(shù)學知識學習的快樂,自覺參與教師擬定的教學活動,跟隨教師步伐不斷提升綜合素養(yǎng),讓課堂教學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關鍵詞】? 小學數(shù)學 教學對策 學習積極性
【中圖分類號】? G623.5 ?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9)20-085-010
數(shù)學學科是小學階段最重要的課程之一,也貫穿了學生整個義務教育系統(tǒng),對于學生今后的深造、生活、工作等都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為了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教師應當結合小學中高年級學生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與課程教學規(guī)律,挖掘更多教學手段,引導學生體會學科魅力,發(fā)展更多數(shù)學人才。
1.當前小學生在中高年級數(shù)學課堂上學習積極性較低的原因
1.1中高年級小學生性格特質的發(fā)展變化
相較于小學低年級學生而言,中高年級學生正在產生諸多性格上的變化,此時學生開始產生更明確的團體意識,對于身邊的教師、同學等的觀察也會變多,開始萌生個性化意識與自主意識,部分學生不再像低年級學生一樣直接表達自己的想法,開始有了與成人互動、同齡人互動的界限感,榮譽感、自尊心、羞恥心以及虛榮心等心理感知逐漸成熟。學生的成長變化也會影響其學習的積極性,數(shù)學學科受抽象性、邏輯性等特質的影響,在小學數(shù)學中也以理論教學為主,如教師仍然采用傳統(tǒng)教學模式,則很難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會更多的開始探索外部環(huán)境,對鮮活的、具象的學科知識產生更大的學習積極性,這就需要教師進一步探索對策,從學生的心理發(fā)展出發(fā),將抽象教學轉變?yōu)榫哂幸欢ň呦笮缘慕虒W內容,吸引學生眼球,轉變學生積極性較低的現(xiàn)狀。
1.2小學中高年級學生能力差異導致的心理變化
由于小學數(shù)學中高年級學習難度相較于低年級有了一定的提升,學生由于成長程度差異、興趣愛好差異、學習習慣差異等,很容易產生學習成績的差異,如教師不能正確處理這一問題,就很容易導致成績較差的學生對數(shù)學失去興趣,產生畏難心態(tài),不愿意正視自己學習過程中產生的問題,而教師為了加快教學進度,在學習活動中也傾向于與成績較好的學生溝通,更進一步讓成績較差的學生產生自卑心態(tài),削弱學生學習積極性。另一方面,即使教師愿意與成績較差的學生溝通,學生也會由于自己的自卑心態(tài)羞于表達自己的想法,最終成績分層會導致學生積極性分層,不利于班級學生整體數(shù)學能力的提高。
2.提高小學數(shù)學中高年級課堂中學生積極性的方式方法
2.1拉近師生關系,在良好溝通中激發(fā)學生積極性
對于中高年級小學生而言,教師仍然是他們學習活動中的引導者,在管理學生方面具有天然的優(yōu)勢,一方面,師生年齡差異會提高學生對教師的聽從度,另一方面也會形成師生距離,導致教師不能合理跟學生展開溝通。為此,教師應當結合班級學生的學習與生活實際,擺脫傳統(tǒng)教學中的一言堂地位,給予學生充分理解與尊重,以期與學生建立和諧的關系,營造愉悅的課堂氛圍,在溝通中了解學生想法,讓學生對教師產生積極的情感,并回饋到數(shù)學課堂中來,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同時,教師還需要采用平等態(tài)度對待學生,不能因學生成績差異而有所區(qū)別,而應當采用分級教學等模式,給予學生更公平合理的教學對待,評價也需要建立在學生個體發(fā)展的基礎上,而不能一概而論,影響學生的積極性。
2.2明確學生為課堂主體,幫助學生提高課堂參與度
傳統(tǒng)教學罔顧小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認為小學生身心發(fā)育尚不成熟,難以對自己的學習活動與生活負責,實際上,小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思維理解能力,能夠掌握課堂學習活動的自主權,教師應當正確認識學生能力,凸顯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為學生提供廣闊的發(fā)展空間與技能展示平臺,讓學生能夠在自主氣氛中開展學習活動。
2.3導入多種教學模式,引導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
當前數(shù)學課程改革發(fā)展為單一的教學課堂注入了新鮮的活力,多種教學模式并行,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幫助學生啟發(fā)思維、提高學習積極性。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圓的認識”這一內容,為學生列出生活中常見的圓形物體,讓學生認識什么是圓。在學習“圓的周長”知識點時,教師可以采用情境教學法,先為學生設置校園圓形花壇的情境,讓學生思考怎么測量花壇的周長,引發(fā)學生興趣,然后再讓學生用圓規(guī)繪圓,用細線、直尺等測出這個圓的周長,并引導學生測量半徑,共同思考半徑與周長的關系,最后再展開理論教學,讓學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3.結語
在小學中高年級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僅有利于小學階段數(shù)學課堂教學活動的展開,還有利于培養(yǎng)小學階段高年級學生的個性化,助力學生自主能力與數(shù)學核心素養(yǎng)的全面提高。為此,教育工作者還需不斷研究與實踐,立足現(xiàn)代教育理念與中高年級學生思維特征,及時解決學習過程中產生的問題,通過更積極的交流溝通、更科學的教育方針、更多元的情境教學、更豐富的課內外活動等,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實現(xiàn)素質教育給出的教學要求。
[ 參? 考? 文? 獻 ]
[1]魏權.順應孩子天性設計數(shù)學課堂適應課堂生成提高課堂效率——小學數(shù)學中高年級高效課堂實踐剪輯[J].學周刊,2016,26:21-22.
[2]江新林.淺談提高小學高年級數(shù)學課堂教學效率的策略[J].教師,2017,17:44.
[3]楊鵬飛.妙語連珠,情思并發(fā)——課堂語言魅力提升小學高年級數(shù)學課堂學生學習積極性的課例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8(14):124-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