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碧紋
摘 要:實驗教學是初中生物教學課堂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內容,生物學科屬于理工學科,實驗操作是這類學科的普遍特點。因此在初中生物課堂上,教師必須將理論知識與實驗教學融為一體,以提升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為目的,促進學生的各方面發展。本文針對初中生物課堂上實驗教學法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的內容進行了闡述。
關鍵詞:生物教學;實驗教學法;實踐應用
針對目前初中生物學科自身的特點,初中生物教學中應該將部分實驗納入教學大綱體系中。在學生剛開始學習生物學的時候,就要奠定學生的生物實驗基礎,為學生日后的學習以及學習更高層次的生物知識提供有力的幫助[1]。目前初中生物教師要積極的使用實驗教學法,積極營造生物實驗的氛圍,將生物學中抽象、生澀、難懂的知識更加直觀、生動、簡單的展現出來,提升學生實踐學習能力的同時,也會大幅度提升生物課堂教學質量。
實驗教學法是充分借助各種實驗器材、藥品試劑、以及各種儀器,在循序實驗要求的前提下,對生物問題進行分析和探究。在教學實驗過程中教師應給予學生充分的指導,幫助學生順利完成實驗操作。這種方式是迅速提升學生操作能力以及實踐能力的有效方式。同時能夠最大限度的提升學生的生物綜合素質以及學習興趣,并快速進入到新知識的學習中,實驗教學法一般分為演示實習、課堂實驗以及分組實驗幾個方面,在這其中需要教師幫忙操作的是演示實驗,而學生主要是要仔細觀察這些實驗過程,并學習教師的實驗操作方法,掌握其中的要點,這對于學生實驗操作能力效果非常顯著,這也要求教師的演示實驗水平很高,要有豐富的經驗,否則學生在觀察實驗的過程中就會對實驗產生偏差,進而得出錯誤的實驗結論。課堂實驗是側重于對某些知識點的驗證而進行的實驗,重視的不是實驗過程而是實驗結論。分組實驗主要是讓學生操作實驗,獲得實驗經歷,鍛煉實驗能力的。[2]課外實驗是讓學生在課下自主完成的實驗,可以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完成,也可以是在家長的幫助下完成,主要是為了鍛煉和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在初中課堂上,生物教學需要實踐與理論相結合,必須要全面提升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教師通過科學的方式,激發學生對于實驗的興趣,提升學生主動學習的熱情,從而強化其對知識的記憶,深化理解,這樣學生在實驗可以獲得更多的樂趣,這與傳統枯燥無味的純理論教學相比,趣味性強,教學效果強。教師應該充分利用這種教學方式,全面提升初中生物教學的整體教學效果[3]。例如,在做“細胞觀察實驗”時,教師應該首先向學生解釋如何獲取洋蔥表皮細胞,同時將顯微鏡的正確使用方法傳授給學生,然后組織學生進行洋蔥表皮細胞的實驗觀察,鼓勵學生針對自己不懂的問題進行提問,或者是提出自己的看法,發現錯誤教師要及時進行糾正,協助學生將實驗順利完成,這樣不僅充分調動了學生對生物實驗的興趣,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而且還營造了一個和諧的課堂氛圍,做到了教學的公平、民主,當然在初中生物教學中,實驗時間不同,因此教師需要根據實際的教學需求,靈活選擇實驗教學的方法,最為關鍵的是一定要幫助學生牢固的記住實驗步驟和方法,增強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
進行生物實踐操作的時候,教師要積極鼓勵學生進行實驗的自主操作,并積極拓展教學實驗內容,合理的安排一些課外實驗,為學生創造更多動手操作的內容,讓學生能夠有信心獨立完成實驗,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明確實驗目的,要求他們全面仔細的進行觀察,并鼓勵學生積極進行實驗經驗的總結,得出結論,學生主體地位得以凸顯,教學效率也隨之提升。教師必須要積極鼓勵學生進行實踐創新,學生通過實驗,能夠將實驗過程中的知識充分挖掘出來,這比簡單灌輸知識的教學效果明顯得多。
初中生物教學中要積極將生活中元素融入到教學實驗中去,這樣可以豐富學生的理論知識結構,提升學生理論結合實踐的能力,從大量的教學經驗來看,實驗教學法與生活實際的結合,可以快速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達到提升教學效率與教學質量想結合目的[4]。同時,加強實驗教學的實際性,不僅能夠有效調動學生實驗參與積極性,而且能夠全面提高生物實驗教學的效率。
對于初中生物的教學來說,教師要樹立學生為本的原則,結合生物教學的學科特點,綜合采用合理的教學方法,提升課堂教學效率,這是現階段初中生物教師要提高的基本素質。從目前我國初中生物教學發展的現狀來看,實驗教學對于教師摒棄傳統的教學模式,并激發學生教學興趣,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積極加強實驗教學法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J].韓玲.科技資訊.2018(01).
[2]實驗教學法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運用分析[J].辛寧,丁素娟,張秋紅.中國校外教育.2017(35).
[3]實驗教學法在初中生物課堂中的運用探析[J].吳端玲.學周刊.2015(14).
[4]積極加強實驗教學法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J].韓玲.科技資訊.201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