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瑞
摘要:在當前的教育背景下,相對于知識的傳授結果,教師更加關注的是學生的學習過程,而在教學過程中,問題設置無疑是一個十分關鍵的環節和步驟,通過有效的問題,能夠使學生的學習過程得到優化。因此,本文將談一談應該怎樣在初中數學教學中設置問題。
關鍵詞:初中數學 問題設置 教學策略
“學源于思,思源于疑”,毋庸置疑,人們的思維活動通常是從問題開始的,所以很多教育工作者都將問題視為啟發學生思維的鑰匙。正因如此,設置問題逐漸成為一種系統化的教學手段,并越來越多地被運用于各個學科的教學活動中,尤其是數學這樣一門對思維能力具有較高要求的學科,問題引導更是對提高學生學習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因此,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應利用更加恰當的方式在教學活動的各個環節設置問題,以此來促進教學過程的優化,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保障學生的學習質量。
1.設置前置問題,引導學生預習
從當前的教育發展趨勢來看,前置性學習逐漸成為一種十分重要的教育形式。所謂前置性學習,主要是指在開展正式的課堂教學之前,讓學生先根據自己的知識水平和生活經驗所進行的嘗試性學習。為了使學生的前置性學習更加順利地進行,教師可以結合教學內容給學生提出一些基礎性的前置問題,以此來引導學生進行一些自主性的探索,這樣一來,不但可以使學生對教學內容有初步的理解,而且可以為課堂教學的開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在開展《全等三角形》這部分內容的課堂教學之前,我組織學生進行了前置性學習。為了使學生的學習活動可以更加順利地進行,我給學生提出了以下一些基礎性的問題:(1)結合教材以及自己的生活經驗,你認為應該怎樣定義“全等圖形”這一概念?(2)全等圖形有哪些基本特點?(3)全等三角形有哪些基本性質?兩個三角形全等應該用什么符號來表示?通過這一組問題,有效避免了學生在預習活動中出現漫無邊際的情況,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學生探究失誤的可能性。同時,通過問題的引導,使學生對本節課的主要知識有了大致的了解和掌握,這不但有效奠定了學生的知識基礎,而且促進學生形成了深入探究教學內容的信心。由此可見,在前置性學習中,利用問題對學生進行引導是十分重要的。
2.利用問題導入,激發學習動機
在課堂教學中,課程導入是一個十分重要的環節。在課程導入中,一個十分重要的目的就是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不難理解,在教學活動中,學生的學習態度會對實際的教學效果產生十分重要的影響。因此,在進行課程導入時,教師可以結合教學內容創設一些不同形式的教學情境,并通過教學情境引出一些問題,這樣一來,不但可以使教學過程更加具有趣味性,而且能夠使學生產生疑問,從而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而這也是促進課堂教學順利開展的重要前提條件。
在《有理數的乘方》這一節的教學中,為了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我首先通過一個故事創設了教學情境:古印度有一個王國,這里的君主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但是長期的宮廷生活已經使他感到厭倦,所以他十分渴望一些新鮮事物的刺激。在聽說了國王的情況之后,有一個年輕人來到了宮廷當中,并向國王展示了自己發明的一種游戲(國際象棋)。國王簡單了解之后,馬上就喜歡上了這個有趣的游戲。于是,他決定賞賜這個年輕人,而這個年輕人只是謙卑地提出了一個簡單的要求:“請您在這個棋盤當中放入小麥,從第1格到第64格,依次放入1粒,2粒,4粒,8粒……”國王身邊的宰相馬上就制止了年輕人的想法,他對國王說:“如果按照這種方法,即便是整個國家的小麥也無法滿足他的要求”……學生聽完之后都十分好奇,而我則順勢給學生提出了以下問題:(1)年輕人提出的這種排列方式有什么特點?(2)第64格的小麥數量應該怎樣表示?(3)國王到底能不能滿足年輕人的要求?由于學生此時對這個故事十分好奇,所以馬上對這些問題主動進行了探索,這也有效實現了課程導入的目標。
3.注重問題層次,組織合作探究
隨著新課標的深化實施,對學生學習的自主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為了使學生的自主性得到充分的發揮,最直接的方式就是組織學生進行一些自主探究活動。當然,對于數學這樣一門具有一定學習難度的學科,學生的自主探究可以通過合作的方式進行。而教師則可以在學生的合作學習中設置一組問題,以此來對學生的學習活動進行點撥,從而使學生的探究活動取得更加理想的效果。
在《多邊形的內角和》這部分內容的教學中,我組織學生進行了合作探究。首先,我將學生劃分成幾個小組,然后,我利用一組遞進式的問題對學生進行了引導:(1)三角形的內角和是多少?(2)能否根據三角形的內角和求正方形的內角和?(3)三角形的內角和與五邊形的內角和具有怎樣的聯系?這兩種圖形之間存在怎樣的關系?(4)三角形內角和與多邊形內角和的關系是什么?(5)多邊形的內角和是否具有一般性的計算公式?最終,在這種集思廣益的學習活動中,學生對這部分內容的主要知識有了較為全面的理解。
4.課后問題拓展,強化學習能力
在教學活動中,課后練習同樣是一個十分重要的環節。通過及時有效的課后練習,可以使學生對課堂所學知識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和更加熟練的掌握。教師應該明白,課后練習應盡量避免“題海戰術”,而是應該利用問題引導學生進行一些拓展性的學習,只有這樣,才能進一步鞏固課堂教學的效果。
在《平行四邊形》這部分內容中,主要給學生講解了平行四邊形的概念以及基本的性質。在引導學生進行這一節的課后練習時,我給學生提出了開放性的問題:除了教材中介紹的內容,平行四邊形還具有怎樣的性質?拋開教材內容,平行四邊形還有哪些判定方法?最終,通過這種練習方式,使學生的思維進一步得到了發散,從而使學生對平行四邊形的知識有了更加深入的探究。
總結來說,在當前的初中數學教學中,設置問題是一種十分重要的教學手段。因此,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應熟練掌握這種教學手段的具體應用方式,并完善和優化每一個教學環節,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保障課堂教學的效果。
參考文獻
[1]梁雅雯.淺談初中數學課堂"問題串"設計的實踐與思考[J].新課程·中旬,2019,(6):147.
[2]韓穎.初中數學優化課堂主問題設計的策略[J].科學咨詢,2019,(16):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