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蘭艷
摘 要:環境問題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日益凸顯,在對全球的環境問題進行綜合性分析之后,發現主要的環境問題有全球變暖、空氣污染以及水污染等。這些環境問題不僅反復無常,而且還對人們的生活以及身體健康造成一定的影響。由此,在教學領域之中,環境保護以及相關的環境教育問題一直是一個熱點。
關鍵詞:環境教育;環境保護;高中地理;
要使人類社會得到可持續發展,就必須要使自然環境更加良好穩定。但是就現狀來看,環境問題已經成為了一個難題。為了使經濟更加快速的發展,國內不少地方都是選擇先發展后治理的道路,這就導致環境問題日益嚴重。不論是氣候變暖,還是大氣污染,或者是海水污染等問題,都對人類的可持續發展計劃造成嚴重的威脅。生態系統發生改變,很大程度上源于自然環境的變化,一旦生態系統失衡那么人類的生存以及發展都會受到影響。從這些方面來看,便能夠明白,“保護環境,人人有責”,由此,教師在高中地理教學之中,需要將環境保護理念有效滲透進課堂教學中,使學生的思維能夠在潛移默化中受到影響,進而使得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得到協調,從而使學生能夠養成愛護周圍環境,對自然資源進行科學合理利用的意識。
一、在地理教學中滲透環境教育的價值
在地理的新課程標準之中,有提及要對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加以提升。而將此種意識滲透進教學之中,也是因為它極具價值。其一,便是能夠將學生的環境意識進行有效的拓展,使之能夠與課外的知識融合,從而使得學生的地理基礎知識得到有效的鞏固,并使其成為一種保障與基礎。在經過這樣的滲透之后,能夠使學生在環境保護意識的影響下,對地理問題進行不同的角度思考,使得他們養成一分為二的看問題的習慣。其二,便是能使學生樹立起環境保護意識。我國雖然資源豐富,但是我國也是一個人口大國,如果不加節制的使用,最終也會出現資源不足的問題。在高中地理教學中將環境保護意識滲透進去,不僅能使學生對環境保護的重要性有更多的認識,還能夠在教師有意識的引導下,使學生懂得在日常生活中不自覺地對環境加以保護,從而使得破壞環境的行為得以減少。
二、在地理教學中滲透環境教育的策略
(一)充分利用多種教學方法
將環境保護滲透進高中地理教學之中,使學生自覺養成保護環境的意識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需要長久地堅持以及教師有效的引導。由此,在實際滲透之中,需要教師能夠有效的運用各種適宜的教學方法,通過將這些方式進行充分的利用,來使得環境保護意識滲透的效果更加高效。
例如,以“陸地與海洋”這個章節的教學內容為例。在介紹這個課時的內容時,主要的目的是“使學生對世界海陸分布狀況及特點、各大洲的界線有所認識,進而使得他們能夠對世界陸地與海底地形特征進行簡單的分析”,為了使學生在學習中樹立起環境保護意識,教師可以采用這樣的措施。其一,便是借助多媒體技術,教師需要立足于教材內容,借助多媒體,將相關的優美風景圖片展示出來,使學生能夠在欣賞過程中,不自覺地產生出我國風景優美、山河壯麗的自豪感。在此種氛圍的營造下,不僅能夠使課堂教學氛圍變得更加愛活躍,還能夠將學生對地理知識學習的熱情激發出來。此外,借助多媒體對環境變化情況進行有效模擬,能夠使學生在環境的好與壞變化中,認識到環境保護的重要性以及迫切性。其二,教師可以先對學生的地理學習情況進行綜合性分析,然后根據學生的差異來開展“分層教學”。通過進行針對性的知識講解,來使得地理課堂教學效率得到最大程度的提升,進而使得學生保護環境的習慣得到養成。其三,表示可以在布置課后作業的時候,將環境保護融入進去,讓學生能夠自行去查閱相關的資料,就比如說,這個小節主要是圍繞著“陸地與海洋”的情況展開的,那么教師便可以讓學生對他們的日常用水情況加以了解。來使得學生的節約用水觀念得到樹立。
(二)在課外活動中有效滲透
教師在日常教學中不僅需要注重基礎知識的傳授,還需要在其中有效滲透環境教育理念,通過“意寓于課外”的方式,讓學生能夠在具體的實踐活動中有效運用地理知識,從而使得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得到提高。由此,教師在實際教學時,需要將環境教育有效滲透進實踐活動之中。
例如,在學習“土地資源”這個課時的內容時,教師為了“使學生初步了解土地資源的利用類型和我國土資源的基本特點,并對我國土地資源分布差異進行初步分析與理解”,可以結合教學內容開展相關的實踐活動。比如說,可以在這個課時的內容基礎上,與年級主任取得聯系與支持,在相關領導的支持下,開展“家鄉的土地”作文征文大賽,讓學生圍繞著“家鄉土地的利用情況”展開寫作,并選取其中的優秀文章進行表彰與獎勵。比如說,在具體征文的過程中,可以讓學生從自己家鄉的土地使用具體情況入手,選取其中的一個角度來進行描寫,從而使得他們能夠在寫文的時候,對自己的家鄉的情況有更多的了解。此種方式,能夠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進而使得他們在搜集素材以及寫作過程中,對環境保護以及現今的環境狀況有更深的認識。其次,便是可以組織學生開展社區活動,帶領學生去社區進行廢品回收。比如說,教師可以向學生的相關領導提出申請,在學校領導的支持下,帶領學生走出教室,走出校園,讓他們能夠在親自參與過程中養成節約資源的意識,進而使得他們能夠自覺地保護環境。通過有效的開展課外活動,能夠讓學生將一些地理課上所學的理論知識與實際相聯系,進而使得他們的地理實踐能力得到鍛煉。
三、結語
總的來說,人類與自然環境之間的關系極為密切,且人類的活動也與自然環境息息相關,所以在高中地理教學中進行環境保護教育滲透也是極為必要的,此種滲透具有極大的價值。由此,教師需要在教學中采取有效的滲透策略,比如說“充分利用多種教學方法、在課外活動中有效滲透”,來使得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得以養成。
參考文獻
[1]王桂君,許振文.高中地理教學中滲透環境教育的探討[J].長春師范大學學報,2016,29(04):148-150.
[2]李連英.解析高中地理教學中如何滲透環境教育[J].高中生學習:作文素材,2017(04):2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