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曉夢
摘要:對于廣大農村小學的教師來說,如何切實有效地提升低年級學生的閱讀能力一直都是一個重要教學難題,而童話教學作為語文課程教學的一種具體表現形式,已被廣泛應用于課堂教學之中。近年來,隨著義務階段語文新課程標準改革的不斷深入推進,童話教學在閱讀領域的教學優勢也不斷得到凸顯。基于此,本文結合實際的教學案例,詳細探討了通過童話教學提升農村小學低年級學生閱讀能力的具體途徑。
關鍵詞:童話教學;農村小學低年級學生;閱讀能力
閱讀能力是學生在小學階段所應當具備的一種基本學習能力。對于農村小學來說,由于教學資源的缺乏和教學設施的落后,其閱讀教學長期以來都難以見到顯著的成果,而童話是以兒童為主要閱讀對象的一種常見文學體裁,能夠為兒童創造出一個有異于現實世界的美妙時空,具有形象性、生動性以及趣味性的顯著特點,同時其在小學語文課本中也占有相當大的比例,因此在當前教學改革的時代背景下,童話教學就成為教師提升學生閱讀能力最直接最有效的一種方式。
一、通過童話教學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閱讀興趣是學生在閱讀中能夠始終保持高漲熱情的最關鍵因素,同時也是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起點和開端。因此,農村小學教師就可以通過童話教學來激發低年級學生的閱讀興趣,充分利用學生好奇心強、求知欲旺盛的心理特點來指導學生閱讀有趣的童話故事,而后以此為基礎幫助學生由淺入深、由遠及近感受文字語言的美感與魅力,使學生在童話世界中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促進學生逐步喜歡閱讀并愿意付出時間和精力在閱讀文本上。比如教學《小蝌蚪找媽媽》這篇童話時,教師就可以引入信息化手段進行童話教學,利用多媒體給學生播放與課本同名的動畫片片段,營造出活潑熱烈的課堂氛圍,指導學生邊看動畫邊讀童話,幫助學生從動態和靜態兩個層面進行文本閱讀,從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能夠將精神完全集中于閱讀過程中,達到“潤物細無聲”的閱讀教學效果。
二、通過童話教學增強學生的閱讀基礎
對于農村小學低年級學生來說,其最重要的閱讀基礎就是識字量,只有先認識大量的文字才談得上進行系統性的閱讀。而童話是專門為兒童編寫的一種故事類型,其本身并不會涉及十分復雜的字詞語句,同時大部分童話書籍也都是采用文字加拼音的雙重方式進行內容展示,這就使得童話能夠充當部分“字典”作用,教師通過童話教學可以指導學生學習更多的生字生詞,從而大大降低學生的閱讀難度,使學生能夠逐步進行更加廣泛、更加深入的閱讀活動。比如在閱讀課堂中,教師可以指導學生閱讀《安徒生童話》《一千零一夜》等課外童話書,對童話教學進行合理的延伸與拓展,同時鼓勵學生準備一本專門的積累本,對童話中的好詞好句進行摘抄,使學生在閱讀中既能夠享受到精彩的童話故事情節也能夠學到必要的語文知識,從而不斷夯實學生的閱讀基礎,促進學生由少到多取得長遠進步。
三、通過童話教學鍛煉學生的閱讀思維
閱讀思維是對學生閱讀過程的一種綜合概括和抽象提煉,同時也是學生形成閱讀能力的必要條件。從童話本身來看,其篇幅一般較短,故事情節也比較簡單,但其文本結構卻十分緊湊和嚴謹,需要在有限的文字中完成對事件的全面描述,因此通過童話教學就可以有效鍛煉學生的閱讀思維,避免出現“學生讀了一遍卻什么也沒有記住”的情況,使學生能夠逐步掌握高效閱讀的技巧,進而增強學生的邏輯能力、想象能力和表達能力。比如教師給學生教學《拇指姑娘》這篇童話時,就可以按照時間(有一天、冬天、第二天、秋天),地點(花盆、水里、外國、田鼠家),人物(女巫、癩蛤蟆、田鼠、鼴鼠、燕子),事件(拇指姑娘出生、被癩蛤蟆抱走、鼴鼠提親、成為花朵王后)的模塊劃分來指導學生進行閱讀,使學生能夠快速把握住童話故事的主線,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閱讀效果。
四、結語
總而言之,童話教學對提升農村小學低年級學生閱讀能力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為此教師可以從激發學生閱讀興趣、增強學生閱讀基礎以及鍛煉學生閱讀思維等方面入手,不斷完善童話教學,從而為學生打造出更加充滿活力的閱讀課堂,促進學生能夠真正愛上閱讀并學會閱讀。
參考文獻
[1]張珍. 走進童話 放飛童心——低年級童話教學“聽、析、讀、演、編”五字訣[J]. 新課程, 2016(11):66.
[2]陳瓊. 走進童話 叩開群文閱讀之門——民族地區小學低年級群文閱讀教學之管見[J]. 知識文庫, 2016(13):89.
[3]朱敏豐. 凸顯童話價值,提升語文素養——小學語文之童話教學的實踐研究[J]. 作文成功之路(上), 2017(4):76.
(作者單位:江西省婺源縣溪頭鄉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