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霄
摘要:目的 分析并探索早期腸內營養及精細化護理在神經內科重癥患者臨床當中的意義。方法 選擇2015年2月至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80例重癥患者進行臨床研究,通過用隨機數字抽取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40例。對照組采取常規腸內營養支持,觀察組采取早期腸內營養支持,在兩組患者營養支持期間,對其施加精細化護理干預。結果 治療后,觀察組的營養指標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前,兩組免疫功能指標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而在治療后,觀察組的免疫功能指標均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神經內科重癥患者開展早期腸內營養支持并施加護理干預,可有效改善患者營養狀況和免疫功能,有利于改善預后。
關鍵詞:神經內科;重癥患者;早期腸內營養;精細化護理
前言
神經內科的重癥病人容易出現意識障礙和吞咽困難等問題,進而導致嚴重的營養代謝癥狀,只有確?;颊叩哪c道指標符合生理要求,才能增強患者的免疫力。本文對2015年2月至2018年4月我院80例嚴重腸內營養不良患者進行了早期腸內營養支持,并采取了精細化護理干預措施,取得了滿意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5年2月至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80例重癥患者,對其進行前瞻性研究,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40例。納入標準:入住神經內科病房,接受神經內科治療;了解研究目的、方法后,簽署知情同意協議。
對照組男22例、女18例,年齡32~78歲,平均(56.74±16.37)歲;觀察組男21例、女19例,年齡32~79歲,平均(56.23±16.42)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采取常規腸內營養支持,于患者入院禁食3 d后,給予患者胃管留置后再開始腸內營養;觀察組采取早期腸內營養支持,于患者入院后開始,經鼻飼管對患者實施腸內營養支持。
腸內營養第1天經胃管或鼻飼管注入300~500 ml腸內營養乳劑,如無不良反應發生,可將喂養量逐漸增多,控制在每天1500 ml,每隔4 h對管路進行1次抽吸,如患者胃液超過200 ml,應暫停喂食。
在兩組患者營養支持期間,對其施加精細化護理干預。
1.3觀察指標
兩組神經內科重癥患者在營養指標、免疫功能指標、并發癥發生率等方面作比較。營養指標包括前清蛋白、清蛋白、轉鐵蛋白、血紅蛋白,分別于治療前、治療后采用全自動細胞分析儀測定。免疫功能指標包括T細胞免疫功能指標(CD3+、CD4/CD8)、NK細胞數值,分別于治療前、治療后采用流式細胞儀測定。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 19.0分析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營養指標的比較
治療后,觀察組的營養指標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1)。
2.2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免疫功能指標的比較
治療前,兩組免疫功能指標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而在治療后,兩組免疫功能指標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2)。
2.3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的比較
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3)。
3討論
神經科患者常常神經功能受損,吞咽障礙,攝入營養的能力減弱,而且身體容易出現營養不良和因營養需要未得到滿足而導致免疫功能減弱,因此,患者應在臨床上得到精細的護理。
營養支持治療是滿足患者營養需求的主要方法。其包括腸內營養和腸外營養。腸外營養主指的是對患者進行營養液體的靜脈喂養,不適用于神經科患者。腸內營養指的是通過鼻飼管或胃管補充營養液或營養素。適用于神經科病人。這種營養方法可以有效的促進患者胃腸道對營養液的吸收,符合人體生理特征,也能有效維持胃腸粘膜結構的完整性。在神經科病人腸內營養治療的時間選擇上,大多是在禁食后開始3d并保留胃管。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學者主張早期腸內營養,即在入院后立即。腸內營養,相對來說,早期腸內營養能有效維持腸道的完整性,這有利于嚴重神經科病人生命體征的穩定性。
在營養的過程當中,患者也應采取相應的精細化護理干預措施。首先,在輸液前,向患者解釋營養支持的重要作用,并根據溫度調節營養液的穩定性;其次,輸液時,定期使用溫水沖洗管,并注意監測患者血糖,實時調節注射速度;最后,輸注后,應鼓勵患者進行適當的活動,這樣可以加快排便速度。
經過這次研究可以發現,治療后觀察組營養指數高于對照組,治療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免疫功能指標(p>;0.05)無顯著差異,治療后觀察組的免疫功能指標優于對照組,統計學上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充分證明早期腸內營養結合精細護理干預是可行的,對嚴重神經科患者安全有效。
4結束語
綜上所述,腸內營養支持治療與人體正常的生理狀態較為接近,腸內營養支持方案能夠促進患者胃腸道功能的恢復。通過本次精細化護理干預可以發現,對神經內科危重癥患者可以采用腸內營養支持精細化護理方案,有利于提升患者營養指標水平和免疫力水平,患者滿意度高,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唐麗云.神經內科重癥患者腸內營養的應用與護理[J].當代臨床醫刊,2018,29(4):2399.
[2]何曉蕾.腸內營養在重型顱腦損傷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2018,20(a02):25.
[3]高愛玲.精細化護理應用在神經內科重癥患者腸內營養護理中的療效分析[J].中國保健營養,2018,26(6):225-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