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露 周東旭 公輝
摘 要:高校大學生創新就業指導與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要明晰大學生創新就業指導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問題,探索切實有效的創新就業指導與思想政治教育融合路徑,更好地促進學生的未來職業發展。
關鍵詞:創新就業指導;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1 引言
當前的高校畢業生就業問題突顯,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要加強對高校大學生的創新就業指導,使之與思想政治教育相契合。
2 大學生創新就業指導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分析
2.1 就業擇業及創新創業教育
部分高校大學生存在日趨嚴重的功利化擇業觀念,片面關注眼前利益和個人利益,集中于大城市和大企業的擇業觀念,而對于經濟欠發達地區存在理解偏差。還有部分大學生過分追求專業對口,對于新崗位、新工作的適應能力較弱,不愿參與基層輪崗而喪失就業機會。為此,要對大學生進行擇業觀的教育,通過對學生的觀察和談話的方式,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念,提高就業擇業的質量,并鼓勵學生進行自主創新創業,為自己才華的施展開創更大的舞臺,學校可以為大學生搭建創新創業實踐平臺,如:“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使之與大學生的專業實踐相整合。同時,還要加強對大學生的“三觀”教育,要讓大學生將自己的個人就業擇業愿望與中國夢、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相鏈接,促進大學生實現自我價值和社會價值。
2.2 職業道德和法律知識教育
在大學生由學生向社會人的角色身份轉型的過程中,要引導大學生轉變之前的學生思維和行為方式,讓每一個大學生知法、懂法、守法、依法,通過實戰演練、現場模擬等方式,培養大學生愛崗敬業、誠實守信的職業道德素質,形成較高的法律素養。
2.3 就業與心理健康教育
要轉變大學生存在的心態浮躁的現象,指導大學生立足于實際崗位,以腳踏實地的實干精神、艱苦奮斗的精神,不斷擴展自己的職業生涯。同時,要加強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尤其是學困生、貧困生等特殊群體,要開展 “四自”教育,學會理性和寬恕,并以代表性的貧困大學生就業典范為指引,培養貧困大學生的就業與良好心理健康素質,通過榜樣示范、思想轉化、心理疏導等方式,拓展貧困大學生的心理適應能力。
3 創新就業指導中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問題剖析
3.1 欠缺針對性
當前的高校教育與社會需求呈現出脫節的現象,沒有明確創新就業與思想政治教育之間的關系,忽略大學生就業方式、就業結構方面的新變化和新問題,對于大學生創新就業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和功能認知模糊,加劇了大學生結構性失業的問題。
3.2 方法遲滯
創新就業指導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大多關注全程化教育、職業生涯輔導、參與對話教育等,而對大學生如何在創新就業中超越自我,實現創業就業缺少關注,存在創新就業指導中思想政治教育協同合力欠佳的問題。同時,與新媒體的融合度尚存在欠缺,沒有充分利用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指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1]。
3.3 教師隊伍知識結構不夠完善
以班主任、輔導員為主體的創新就業指導思想政治教育隊伍還存在知識結構不夠完善的問題,人員隊伍的素質和能力參差不齊,尚未實現專業化和專家化的發展。
4 高校大學生創新就業指導與思想政治教育的契合路徑探索
4.1 完善大學生創新就業指導中思想政治教育內容
要面向大學生的全學程進行創新就業指導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學不同年級階段開展就業擇業觀教育、職業道德和法律知識教育、就業形勢和政策教育以及就業技巧教育。并加強對大學生實踐教學環節的指導,讓大學生作為志愿者、勤工儉學實踐者、科技競賽參與者,接觸和親近社會,由此獲悉自己的創新就業方向。同時,還通過大學生素質拓展計劃,通過就業理念滲透、專業學習挖潛、專業實踐提升等不同方式,轉變大學生“不上、不下、不專、不通”的尷尬狀況,培育大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幫助大學生塑造完整高尚的人格。
要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運用大數據搜集和整理大學生個人基本愛好興趣、生活軌跡及學習習慣等內容,建立大學生心理檔案,使之成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支撐,合理預測和分析大學生個體的心理波動情況,擬定切實可行、針對性強的心理健康指導方案和心理咨詢計劃,作為高校大學生心理咨詢、心理危機預警的標尺。同時,還可以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引入正念訓練,關注大學生個體的潛念開發,學會自己處理和減輕壓力,積極有效地與外界進行溝通,培養大學生的積極心理品質和心理幸福感,減少和消除大學生心理抑郁和焦慮的負面情緒,增強大學生的自我感受。
4.2 創新就業指導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要不斷創新大學生就業指導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利用學生對新媒體平臺的黏合度和“粉絲依賴”心理,實現雙向互動、啟發式的思想政治教育,并巧妙運用微媒體如:微信、微博、微網等,讓大學生在體驗中獲得成長。同時,還可以充分利用圖書館的優勢,以閱讀推廣為切入點,向大學生定期開展多樣化的導讀活動,向大學生適時推薦紅色書籍、就業指導書籍,并建立論壇或設置網站,如:與中國夢相關的主題網站或論壇,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和引領,提升大學生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使大學生積極樂觀自信地對待職場的挑戰和競爭[2]。
4.3 提升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隊伍
要加強大學生創新就業指導中思想政治教育隊伍的建設,打造思想政治素質高、業務能力強的團隊,融入和發揮班主任、輔導員的作用,把握學生的興奮點開展就業指導的思想政治教育。并提升創新就業指導中思想政治教育隊伍的業務技能和服務意識,從思想政治輔導、學生安全管理、宿舍管理等方面,提升對大學生的服務水平。
5 小結
總之,高校大學生的創新就業指導與思想政治教育要提升其感染力、吸引力和實效性,采用多樣化的教育方法和策略,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和道德理想信念,快速適應并融入社會。
參考文獻:
[1] 論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學生就業創業過程中的創新導向作用[J].李麗丹,畢岸.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7(08).
[2] 論思想政治教育在高職生就業指導中的作用及其發揮[J].陳立影.教育與職業.201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