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鵬
【摘 ? ?要】合作學習有利于在互動中提高學習效率,有利于培養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效果顯著;但合作學習也有其局限性,采用過程中應注意適用范圍、建立科學的合作小組、精心設計課程、重視教師的主導作用等環節,才能夠很好的提高數學教學合作學習的有效性,從而較好地體現了學生為主體,使學生會學、樂學,而且使學生愛同學、愛集體,并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社交技能,從而使學生素質全面提高。
【關鍵詞】初中數學 ?合作學習 ?教學運用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22.073
合作學習模式是利用群體的力量形成合力共同學習,從而達到有效提升學生個體素質的目的,是一種行之有效的學習模式。《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在課堂教學中,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小組合作學習正是體現和貫徹課標理念,推動學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學習,取得較高學習成績的一條有效途徑。
一、教師在小組合作學習中起到引導者的作用
部分教師認為,小組合作學習就是對學生們采用“放養”政策的教學方法。這種錯誤的觀點導致許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只是分配給了學生相應的合作探究任務,而不對學生進行相應的指導。這就導致有一些學生在進行探索和研究的過程中遇到難以逾越的障礙,從而導致學生們逐漸地失去了學習數學的熱情。這種現象不僅僅會使小組合作學習失去意義,還會浪費課堂時間,降低教學效率。因此,教師一定要端正自己的教學態度和教學理念,意識到數學小組合作學習,并不是單純的讓學生自己進行探究,而是探究具有適當難度的數學問題。因此,學生在進行小組探究的時候,教師一定要注意觀察各個組的進度,在發現學生的探究過程遇到瓶頸或是困難的時候,要給予及時的提醒和適當的指導,只有這樣,學生們才能逐步地發現自己在思考過程中的誤區,在教師的引導下對數學知識進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和探索。也只有這樣,小組合作學習才能夠真正地應用到初中數學課堂中去。
二、科學地構建合作學習小組
合作小組的人員搭配一定要遵循“同組異質,異組同質”的原則,教師應按照學生的知識基礎、學習能力、興趣愛好、性格特征、性別差異進行分組,讓不同特質、不同層次的學生優化組合,使每個人小組都有高、中、低三個層次的學生。小組合作的成員在一段時間內應進行人員調整或重新搭配,不斷改變學生的合作對象,使之更好地發揮自己的優勢,更好互補了解,進一步增強合作能力。構建好學習小組后,教師應幫各小組進行合理的人員分工,并且明確任務職責,這樣學習時才不會盲目,每個小組可設組長、副組長、記錄員、匯報員各一名。
組長負責本組學習活動的組織、分工、監督等,讓每次合作學習有序開展。在小組合作學習一段時間后,各小組的發展會很不平衡,甚至會有很大的差異,教師平時觀察、了解到的各小組的合作狀況,負責聯絡其他組,負責組間交流。記錄員要負責將討論的要點記錄下來便于向全班交流匯報;匯報員負責向全班匯報本組討論的結果。這種角色分工不是長期固定的,組內成員職務要輪流擔任,實現小組角色的互換,增進互動學習的有效性。
三、精心設計合作學習任務和時間
教師對合作學習的內容要進行精心選擇和設計,布置的學習任務應該適宜開展集體探究,教師在設計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學習內容是否有利于小組成員之間的協作,是否既有分工又有合作,是否既強調每個人的能力發揮又需要小組的溝通、協調。另外,還要注意合理控制難度,選擇恰當的設問角度,問題要具有啟發性,表述要簡潔、明確。學習任務的設計除了從知識點角度設計相關的實驗、討論題目,還可以特意設計一些培養學生合作技巧、能夠促進小組成員交流能力提高的題目,讓學生能夠真正學習知識又在過程中得到鍛煉。
教師在課前要有充分的估計和安排,并根據課堂教學的實踐情況靈活安排合作學習活動時間,保證學生主動參與活動的時間,讓學生真正地參與合作。
四、對學生進行科學的評價
數學教師除了要對學生進行適當的引導和鼓勵之外,還要對學生進行定期的評價。在進行評價的過程中,教師可以綜合運用教師評價,學生自評,小組互評等方式。由于處于初中階段的學生正在叛逆期,因此教師如果對學生進行過于嚴厲,或是過于頻繁的評價,很可能會使學生們產生逆反心理,不配合教師的教學工作,這對于學生的學習成績是十分不利的。因此,教師可以讓同學們找出自己的不足,并讓小組中的其他成員進行評價,這樣一來,學生們就能更好地接受自己的缺點,并且能從其他同學身上學到優點,從而使整個學習小組共同進步。不僅如此,學生們還能在這樣的互相評價中坦誠地交談,并且使課堂氛圍變得更加活躍和輕松,這對于學生的學習和進步都非常重要。因為學生們只有真正地發現和接受自己的不足,才能夠真正地在已有的學習成績上更上一層樓。合作學習作為系統的學習方式,必須具備相應的評價機制,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發揮合作學習的作用,突現合作學習的精神實質。建立合理的合作學習評價機制能夠把學生個體間的競爭,變為小組間的競爭,把個人計分改為小組計分,把小組總體成績作為評價依據,形成一種組內成員合作,組間成員競爭的格局。把整個評價的重心由孤立的個人競爭達標轉向大家合作達標。評價的對象包括評價自己、評價同學、評價老師等,評價的內容主要是學習態度、合作精神、學習能力、團隊合作、教學成功與不足等幾個方面。評價的形式可以使學生平、教師平、同學間互平、組際間互平等。
總而言之,合作學習應該以提高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和團隊合作精神,引導他們學習到數學知識為根本目標,不是為了完成任務而盲目地引導學生們進行活動。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注意自己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們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真正學到知識。
參考文獻
[1]謝永源.初中數學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的優化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2019(36):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