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招蘭
摘 要:閱讀理解是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由于小學生缺乏必要的知識積累,因此小學語文教學以閱讀理解為主,通過閱讀理解提升小學生的語文基礎、打開學習思維。據了解,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與學生的總體成績和對知識點的吸收效率成正比,學生的理解能力越高,知識點的掌握和運用能力越高,可見,小學語文深化閱讀理解教學,是學生整個語文教學階段的基礎工作,對學生未來的發展發揮舉足輕重的意義。閱讀理解教學作為小學語文教學的基礎工作,有必要運用系統全面的手段,制定符合學生實際的教學策略,滿足學生的教學成長需要。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理解;方法指導;策略探討
閱讀理解,是指通過閱讀文章,了解作者的寫作手法、思想內容和社會價值的學習方法,通過閱讀理解,能夠讓人思想豐富,吸收先進的社會經驗,在品鑒過程成,還能陶冶情操,提升思想道德素養。眾所周知,語文學習需要大量的知識積累,而閱讀理解是學生積累知識的重要途徑,特別針對小學階段,學生必須樹立良好的閱讀理解習慣,具備閱讀理解能力,才能為日后的教學打下堅實基礎,為此,新課標明確要求小學語文有需要加強學生閱讀理解能力培養。小學語文閱讀理解日益受到重視,但實際操作困難,存在諸多組成,制約小學語文閱讀理解能力提升的效率。
一、小學語文閱讀理解教學的關鍵問題
(一)小學生語文基礎能力低,自主閱讀和理解能力不足
由于小學生缺乏必要的理論知識和社會實踐經驗,導致自主閱讀和對文章理解出現困難,例如與學生缺少詞匯量,阻礙日常閱讀的流暢性,對詞匯意義不熟悉,導致閱讀理解教學工作形式化。學生在經驗缺乏的情況下,對作者文章的價值理解局限在表面,缺乏深刻的認識。
(二)小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低,容易受外界影響
閱讀理解是主觀性學習行為,需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進行主動閱讀和對閱讀內容進行深入理解,包括自行查找字典解決生僻字問題,對作者的寫作意圖進行分析理解等。但由于小學生的心智尚未成熟,閱讀理解行為較為被動,大部分小學生在老師硬性要求情況下進行,出現閱讀形式化,理解效率低等問題。一般的閱讀文章幅度長,長時間連貫的閱讀容易讓學生產生沉悶抵觸心理。與此同時,隨著社會不斷發展,外界對學生引誘增加,學生在閱讀理解過程中容易出現分心情況,例如課堂上容易被其他同學影響,課外容易被電子游戲和其他活動干擾等。
(三)資源不足,導致閱讀理解缺乏教師指導
閱讀過程中需要給與學生充分的時間,而學生的理解過程則需要教師進行細心和具有針對性的輔助,可見閱讀理解教學需要占用大量的教學資源。但是,目前教學資源嚴重不足,有限的課堂時間難以讓學生高效地開展閱讀理解學習。小學語文閱讀理解教學嚴重依賴學生課外學習,但由于缺乏良好的課堂氛圍和教師的專業指導,必然導致課外閱讀理解效率大打折扣。
二、小學語文閱讀理解教學的目標
(一)啟發學生思考
閱讀理解的過程,需要學生不斷進行思考,通過吸收別人先進的寫作描述方式,能夠啟發學生的思維,促進智力增長。因此,小學語文教師需要激烈學生進行啟發性思考,必要時利用反問形式,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行閱讀,學會在閱讀中自主探究。
(二)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良好的閱讀理解習慣,影響學生日后的學習,因此在小學階段,小學語文教師必須端正學生的閱讀理解習慣。在閱讀過程中善于做記號,提煉核心。在答題時培養正確的答題習慣,先易后難和重于反復檢查等。
(三)提升知識積累
通過大量的閱讀,能夠提升學生的知識積累,增加學生的見識和經驗,有利于學生日后的成長和開展創新性寫作。因此教師需要保證閱讀內容的覆蓋面,提供不同素材的閱讀文章。
三、小學語文閱讀理解教學的策略
(一)保持閱讀理解過程的流暢性
小學語文教師需要確保學生開展閱讀理解的流暢性,一方面,提升學生閱讀基礎,包括字詞知識的積累,另一方面,需要注重課堂紀律,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為學生閱讀理解提供必要的基礎保障。小學語文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閱讀教材,確保學生能夠自主順利地進行閱讀。為防止學生理解思維混亂,教師對閱讀文章的講解要由淺入深且控制理解程度,防止知識理解范疇超出小學生的理解能力和生活認知。
(二)以興趣為主導,融入情景教學
著名的科學家愛因斯坦曾經說過,興趣是最大的老師,特別小學生是一群以個人主觀興趣主導客觀行為的群體,興趣教學對其學習效率的提升具有無可比擬的積極意義。小學語文教師可以植入有趣的課外文章,讓學生具有閱讀新鮮感。利用多媒體的動畫和電影進行閱讀理解輔助,提升學生閱讀的積極性和幫助學生對內容進行理解。可以開展情景教學,通過將學生的閱讀文章進行情景還原,有利于加深學生的記憶,便于思維延伸。情景教學可以在閱讀理解過程中開展,例如在《春》文章的閱讀教學時,可以在上午開展,選擇室外環境,在自然風光中加深對內容的理解,感受作者的表達意義。情景教學還可以在閱讀理解教學后開展,通過角色扮演,模仿作者的語氣來積累閱讀理解經驗。
(三)課堂與家庭教學合一,提升課外閱讀理解活動效率
課外閱讀理解教學時小學語文閱讀理解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予以重視。小學語文教師需要針對課外閱讀制定具體可實操的施行措施和監督機制,包括與家長合作,讓家長參與學生閱讀理解活動,提升學生的積極性同時,讓家長監督學生學習,能夠保證學生在家有足夠時間進行閱讀理解學習和讓家長幫助學生抵抗外界引誘。通過采用摘抄本的方法,要求學生將閱讀過程中發現的好詞好句進行摘錄,教師通過了解學生的摘抄情況能夠分析學生課外閱讀理解的效率。閱讀理解教學是長期持續的過程,小學語文教師需要端正思想,避免一蹴而就,準確規定課外閱讀理解教學時間,防止過度占用家長生活時間和學生作息時間。
(四)練習規范化,讓學生學會運用
粗心和漏題是小學生在做閱讀理解題時經常出現的錯誤,因為閱讀理解的題目都是將所有的題目排列在一起,很容易被小學生們忽略某個題目,這個時候就需要學生們咬文嚼字,在申請題目后,應該按照題目的順序進行答題,這樣就可以保證不會漏題了,而且題目都是由易到難,保證我們的做題效率,因此,做題時應該按照題目的先后順序去做。在做題時,必須要求學生反復閱讀,對題目進行核心提煉,根據題目的核心問題對照文章內容尋找答案。
綜上所述,閱讀理解教學指導的核心是讓學生能閱讀、會理解和懂運用,正確通過閱讀理解文章的意思,并掌握良好的歸納提煉方法。小學語文教師需要制定長期的閱讀理解指導目標,并且定期根據目標檢視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按照實際調整執行策略,保證學生對知識的吸收效率。
參考文獻
[1]李霞.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現狀分析與改進策略探討[J]. ?經貿實踐. 2016(24):191.
[2]劉克祎.淺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及解決策略[J]. ? 黑龍江教育(理論與實踐). 2016(Z2):119-120.
[3] 朱潔如. 小學語文閱讀理解能力的層級特點與結構優化[J]. 上海教育科研. 2015(07):75-77+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