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金梅
【摘 ? ?要】從應試教育到素質教育,高中語文教育在時代的潮流中不斷以新模式發展。高中語文教學是要讓學生獨立自主參透、領悟蘊含在語文中的真理,這也是互助模式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運用的原因。
【關鍵詞】高中語文 ?互動模式 ?教學運用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22.111
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孕育了燦爛的文明,在這時間的歷史長河中凝結了成語文這一學科。語文包括聽、說、讀、寫,除此之外,語文更是文化的最直接象征。語文的學習,更加注重“悟”,這個“悟”首先是領悟,其次是感悟,最后才能理解到語文知識背后的意義。本文就高中語文教學過程中互助教學模式的運用探討。
一、高中語文教學現狀
語文的學習,說難也難,說簡單也簡單。難在于,想要學好語文絕不能夠急功近利,俗話說得好,心急吃不了熱豆腐。想要讓學生語文好,必須要求學生有足夠的知識積累量,擁有豐富的知識后備儲蓄庫。如此一來,學生才能夠在實踐中信手拈來,將知識素材運用地恰到好處。說語文簡單,就在于語文并沒有標準答案。言之有理即可,這也同樣是語文這一學科的魅力所在。例如在語文閱讀這一方面,每個人對于文章的理解可以大不相同,都可以暢所欲言,各抒己見。從這一角度也可以體現出不同的人看待事物的差異。因此,語文的教學萬萬不可“生搬硬套”,一定要保護每一位學生的獨立思想。學生在個人思考中,便可以迸發思維的火花,這種思考一定是以獨立自主思考為前提的。因此,培養學生的獨立自主思考就顯得尤為重要。
當然,高中語文也面臨著許多阻礙,長期處于一種困境中。大部分學生忽視語文重要性,在我看來,這就是應試教育的弊端。在很大一部分高中生心里,論各學科重要性,語文總是排在所有學科最后一個。我們不可否認的是,語文是一門容易上手的學科,在語文這一學科花費的時間不必過多,便可以取得不算太差的成果。這種思想一直讓我等高中語文教師苦不堪言。這也是影響高中生學習語文熱情的最直接原因。而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學生教不會,思維受限,不敢去大膽地猜想,不敢創新。大部分學生被規定的“套路”束縛,在框架之中沒有辦法突出重圍。因此,大部分學生的語文只能夠停留在中等水平,無法突破。而作為高中語文教師,提高語文教學質量是我的責任和義務。對于上述所提出的問題,互動式教學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高中語文教學質量,提高教學水平。
作為高中語文教師,當我們在研究先進有效的教學方法時,會看到非常多學生被繁重的學業任務壓迫得苦不堪言,當他們抱怨學習無用時,我們都應該反思。如今,隨著教學事故的頻繁發生,我們的教學模式和方式必須得到改善。而面對信息時代的迅速發展,人工智能技術發展突飛猛進,越來越多的重復機械化崗位將會被替代。而在這個新時代的關鍵時刻,我們教育工作者需要做的事為社會輸出具有創造能力來應對這樣一個高速變化發展的時代。同樣,思考能力更是衡量一個人的工作能力的重要表現。
二、互動模式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運用
隨著教育和社會各方面的發展進步,加之經濟與互聯網的推動下,學生從幼兒時期到成年階段,十歲就成為了學生思想啟蒙重要的標志性時期和分水嶺。在十歲之前,學生的家長及各種外界環境會影響學生的各種思考問題的角度,觀察世界的各種能力。從這個觀點,就可以得出興趣在教學中的重要性。在“學中玩”通過其他形式把知識貫通,多角度輸入知識。互動性教學能夠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熱情,傳統教學上,忽視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無形之中將知識“填鴨式”硬塞入學生大腦。在以前的教學中,當上課鈴聲響起,若教室里鬧哄哄地,這樣的氛圍根本無法進行教學,學生也沒辦法吸收知識學習,于是教師采用拍講桌或者提高分貝來提醒學生們上課,用一種嚴肅的態度對待課堂。如此一來,課堂上是安靜了,但是這樣的教學效果實際上不甚理想的。學生們被緊張和過于安靜的氣氛包圍,思維也就固定限制住,沒有把思維打開,沒有想象力和創造力了。如此一來,失去了語文活的靈魂,這的確對高中語文的教學卻是致命的打擊。
在互動模式教學中教師要誘發學生思考,從而引導學生提問。中國的高中語文教學始終停留在一個難以進步的階段,大環境下的高中語文教學顯得十分被動,學生無論是在課堂還是課外的學習都缺乏主觀能動性,缺少獨立思考的能力。在這一方面,中國高中生與外國高中生相差甚遠。前些年,我與其他教學工作者交流,談及中國高中生學習語文的教學問題。對方坦言,中國高中學生學習最缺乏的就是獨立思考能力,尤其是變一為二的辯證看待問題的能力。的確,有的時候,學生的想法千篇一律,仿佛他們一開口,教師就能知道他們的答案。尤其是在小班強調互式教學中,體現的更加明顯。學生在表達溝通與思維模式上相對刻板,學生表達能力比較欠缺。在傳統的刻板教學方式下接受教育的學生往往不能夠迸發自己的靈感,沒有過多的活躍細胞,所以想法比較單一。
當賞析一段文章或是詩歌時,會出現學生不敢回答、學生回答的千篇一律、或是模棱兩可的現象。而在互動教學模式中,時常使用的方法包括各種各樣方式,包括“提問與回答”與“角色扮演”等各種形式帶領學生進行體驗,浸入式教學,強調互動。盡管時代在演變,混合式教學方案已經成為一個必然趨勢,但是互動式教學才是面對面教學的根本意義。這樣能確保有“溫度”以及有效的交流,也是更深層次地挖掘學生的積極性與興趣的突破口。通過各種有趣的方式,例如在課堂上做小游戲、畫畫、小組競賽等形式來增強學生與教師的交流溝通,提高了學生的興趣性。在寓教于樂的過程中領會所傳遞的信息,并逐漸形成一種自己的思維模式,拋棄刻板的印象,用自己的理解使知識生動化。特別是對于高中語文這種及其強調學生個人悟性的學科,獨立思考和覺悟能力顯得更加重要。如此一來,學生就能夠把統一概念和他人的思想覺悟出的真理或者知識轉化為自己的東西,賦予知識“個人產權”,形成自己的精神財富,這就是運用互動式教學的作用。
在高中語文教學的漫長道路中,我一直相信去尋求一種適當的方式,因材施教是為師的基本原則之一。作為新時代人民教師,我們都有責任去探索研究更利于每一個學生健康成長,成人、成才的教學方法,互動式教學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將學生從被動轉化為主動,讓學生成為教學的主體,讓學生全面發展,在世界的舞臺上發光發彩。
參考文獻
[1]吳志紅.高中語文互動式教學模式的研究與實踐[J].考試周刊,2014(50):37-37.
[2]謝貴華.互動式教學下的高中語文[J].軟件:教學,2015(11):87-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