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艷偉
摘 要:在當前教育教學的過程中,初中英語教師除了要進行英語知識的教學與學生英語能力的培養之外,還需要從英語閱讀的過程中將學生思維品質的培養作為當前的主要教學任務之一。本文主要以人教版九年級英語教材作為閱讀模塊進行重點研究,從教學內容的重難點問題確定、適當確立教學目標以及進行個性化的教學活動設計等,以此來從多方面和多角度進行思維品質在閱讀課程中的實際培養效果和應用價值研究。在此過程中,教師只有注重學根生學科核心素養與價值觀念的培養,并在課堂上自覺進行相關教學方式的實踐,才能夠從語言和思維的角度對學生實現綜合性的提升與發展。
關鍵詞:思維品質;初中英語;閱讀課;活動設計
引言:
思維品質是當前英語教育教學過程中其核心素養的重要體現方式。思維品質更為主要的就是在人們思維個性特征建設與發展的基礎上,從思維邏輯性、思維創造型以及對失誤的批判性方面進行綜合性的探究。閱讀是提升學生綜合素質能力的重要方式之一。在英語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就能夠在對感知理解的基礎上來對學生進行英語能力方面的指導與實際性的探究。從整體行文的角度來確定文章的內容和基本內涵,深入分析其中涉及到的細節和文本的重要意義。
一、基于思維品質發展的閱讀課程教學
思維品質與語言的創新思維具有極強的相似性,在語言創新的過程中,思維主要是呈現出一種三維立體的形式,由于其所具有的邏輯性、創新性以及判斷性的特點而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在最新的《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中提出,閱讀教育更多的是要求學生能夠在學習的過程中進行文章的細則內容與主題的確定,并在文章邏輯關系的整合與信息完善的過程中實現良好的推理判斷,對故事情節的未來發展具有合理的判斷。
為此,要想積極開展基于思維品質基礎上的閱讀課程教學,首先就需要教師對教材文章內容進行深化研究與細致的分析。通過對文本內容的具體分析,能夠集合文本的材料和其中所蘊含的知識內容來實現學生核心素養品質與思維能力的培養。其次,教師要能夠在文本分析的基礎上來實現問題意識與分析意識的創設。教師在閱讀教學環節與學情設計的有效結合,并購以此來更好的促進學生主動學習思維的培養,讓學生在教育的過程中產生學習的原動力。最后就是要在進行思維品質的閱讀教學過程中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以此來進行合理的文本內容選擇與創新,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幫助學生構建較為完善的知識網絡結構體系。
二、基于思維品質發展的閱讀教學課例分析
(一)教學內容
下面筆者主要以人教版英語課本九年級第二單元“Go For it”中的閱讀環節“the spirit of christmas”探究思維品質發展的閱讀課程教學。
(二)教學目標
在對教學內容進行明確的基礎上,教師要能夠對以下的教學目標進行重點創設:
1.掌握閱讀過程中所需要的基本詞匯和相關短語,在閱讀的基礎上能夠對其含義和實際用法進行明確;
2.通讀全文,并在課前預習的基礎上對圣誕節的由來以及節日習俗等進行細化的了解;
3.在進行生詞查找之前,在上下文的理解之上來進行單詞與詞組的釋義猜測;
4.培養閱讀的能力和閱讀興趣。
(三)教學重難點
1.能夠在上下文文意理解的基礎上來對詞意進行猜測;
2.通過上下文之間的句際關系以及行文脈絡來進行整體閱讀能力的提升和閱讀效果的體現。
(四)教學過程
筆者在PPT中先呈現出標題"The Spirit of Christmas" ,問“What's the true meaning or spirit of Christmas?" ,讓學生暢所欲言,激活學生思維。然后呈現出圖片,問“What can you see in the picture?" ,通過這個問題的設計,全體同學對文本有了初步了解。再問“Can you predict the main idea?"(We can know main ideas through the pictures, the first sentences and the tile.) ,培養學生讀前預測的思維能力。
第二步快速掃描文本,回答“What kind of text is this (文本 的體裁)?”,快速閱讀,發展學生的概括推斷思維能力。
第三步拋出策略指導一INFERRING (This means you have to“read between the lines”to get the meanings that are not clearly stat-ed in a text),再讓學生細細品味文本,對文本的語義、語段、內容進行講解、梳理,欣賞文本的精美表達,劃出他們喜歡的優美句子,最后讓學生歸納the structure of the passage(文本結構)。
三、課后反思
(一)確立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
教師在進行以思維品質為基礎的初中英語閱讀教學,首先就需要在此過程中確立學生自身的課堂主體地位,讓學生能夠在教師的適當引導下來獨立的進行相關學習活動的實踐。傳統的教學課堂主要是教師作為主體進行知識內容的傳授,而學生在此過程中只能夠進行被動的知識內容學習,因此對學生自身的思維能力培養與發展極為不利。教師在進行教學方式改革的過程中,就需要將傳統的“填鴨式”教學,轉變為個性化的問題啟發式教學,讓學生能夠在學習活動參與的過程中,有效激發自身的學習興趣與學習積極性。在上述課程內容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自身并沒有過多的對知識內容進行講解,而是在思維引導的方式上實現良好的語篇內容感知和綜合性的語言知識內容的運用。
(二)將思維品質的培養作為教學的重點內容
在整體的英語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能夠注重對學生思維品質方面的重點培養,并積極將其中涉及到的各個環節通過有效的問題設計進行實踐,以此更好的促進學生知識思考與問題解決能力的提升。通過上述方式來有效進行思維品質方面的培養。本堂課教學活動以問題導入開始,活動過程始終圍繞如何解決問題展開,直到最后真正地解決問題。對問題的解答,既關注結果,又關注學生的思維過程。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初中英語閱讀教學能夠對學生的思維品質進行有效的培養,并在閱讀理解與訓練的環節進行思維技巧的提升,以此來加強創造性思維能力的發展與表達環節的具體創設。因此在當前初中英語閱讀課程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只有積極進行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與提升,并在閱讀教育的環節積極加強學習與實踐的有機結合,以此才能夠更好的在英語閱讀的教學過程中實現學生的語言能力與思維品質的雙重培養,為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與轉型做出積極的貢獻。
參考文獻:
[1]賈娟.基于學生思維能力發展的初中英語閱讀教學實踐與思考[J].英語教師,2018,v.18(08):139-143.
[2]朱花群,吳思廉.基于思維能力培養的初中英語閱讀課教學設計——以一節閱讀教學公開課為例[J].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17(5):5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