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文忠
摘 要:立德樹人是我國教育一以貫之的根本任務。初中階段作為學生道德情操、心理品質和行為習慣養成的關鍵時期,初中班主任應著重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從而促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進而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關鍵詞:初中班主任;德育教育;主題班會;德育環境;實踐活動
德育教育一直以來都是我國教育的根本任務。盡管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時代的變遷,德育教育的內涵、方式和方法都發生了一些變化,但是德育教育仍然是我國教育的重要任務,而作為班級管理的主要力量——班主任,依然肩負著培養學生優秀道德品質和良好行為習慣的重任。初中階段作為學生成長的關鍵時期,各種行為習慣和道德品質也在這一時期漸漸成形,因此,在初中階段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刻不容緩。初中班主任作為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要實施者,在日常管理工作中應積極地探索和實踐滲透德育教育的方式和方法,從而促使學生在獲得豐富知識的同時,能夠養成優秀的道德品質和良好的行為習慣。
一、開展德育主題班會
要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就要從優秀的品質著眼,從細微處著手,讓德育教育潛移默化地滲透進學生的心中。開展主題班會就是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重要渠道。初中班主任在開展主題班會時,可以結合學生近期的思想動態提煉班會主題,也可以針對重大節日來確定班會主題。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開展主題班會時,班主任切忌使用傳統的喋喋不休式的宣講方式,而應該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主動因素,通過靈活多樣、趣味十足的德育活動讓學生充分地參與到德育的討論中來,從而成功實現德育主題班會的教育作用。
例如,日常教學中,我發現許多學生沉迷于手機,這樣不僅影響學習,而且還造成了人與人之間的淡漠,使得班級內缺乏了必要的互動和溝通。這時,我就通過組織學生召開“手機,我該愛你,還是恨你?”的德育主題班會,讓學生通過借助網絡來搜集手機的利與弊,再結合自身的感受來暢談“手機是否阻隔了人與人之間的情感交流?”這一問題,最終在撥亂反正中讓學生認識到應該怎樣正確、合理地使用手機,同時認識到全班學生應該互相關愛,互相交流,只有這樣,才能促使班集體這個大家庭變得更加溫暖。這樣,我通過組織學生開展德育主題辯論,從而將德育教育潛移默化地滲透進了學生心田。
二、營造全方位德育環境
“染于蒼則蒼,染于黃則黃,所入者變,其色也變。”這句話告訴我們,外界環境對人的影響是十分重要的。要想使學生受到良好的德育教育,營造全面的、濃郁的德育教育環境至關重要。社會、學校、家庭作為德育教育的主要方面,三者之間是相互補充、相互作用的統一整體,因此,只有促使社會、學校、家庭三方面密切聯系,有機配合,才能從多方面、多渠道、多層次地營造良好的德育教育環境,從而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
例如,全方位德育環境的營造需要社會、學校、班級和家庭的共同努力。一方面,社會應加大德育的宣傳力度。另一方面,學校領導要重視校園德育環境的營造,通過開展“德育故事講座”、“德育名言大家背”,在校園宣傳欄中開辟德育版塊,利用校園廣播播放德育歌曲等等,為學生營造一個和諧的、人性化的教學環境,讓學生在耳濡目染中受到德育的良好熏陶。在班級內,班主任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德育宣傳條幅的設計比賽,講德育故事,評選德育標兵等活動,把德育教育融入學生的日常學習和生活中。第三,要重視家庭德育氛圍的創設,讓家長配合學校的德育工作,通過與孩子一起開展親子出游、親子共讀、家庭大掃除等親子活動,讓學生感受到家庭的溫暖和父母的關愛。
三、組織德育實踐活動
一個人的道德品質高低從來不是由能夠背誦多少名言警句,講述多少大道理來決定的,只有將受到的德育切實地轉化為自己的實際行動,才能促使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得以養成。因此,初中班主任在開展德育教育時,一定要尤為注重德育實踐活動的開展,通過開展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德育實踐活動,讓學生將聽到的道理在實踐中轉化為自身的行為,從而促使學生對德語的理解和感悟變得更加深刻,進而促使學生在實踐中養成高尚的道德情操,使得學生的身心得以健康發展。
例如,班主任可以呼吁學生利用課余時間走進社區或公共場所,用自己的小手來擦拭健身器材、公共座椅,用笤帚清掃街道,用小刀擦刮墻壁上的小廣告等等,以個人微薄之力來美化身邊的環境,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這樣一來,“美化環境靠大家”的環保理念就漸漸地植根于學生心中。在母親節、父親節和重陽節等傳統節日,鼓勵學生給媽媽、爸爸和爺爺奶奶親手制作小賀卡,在家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兒來表達自己對家人的愛意,從而促使家庭變得更加和諧、溫馨。
總而言之,促使學生養成優秀的道德品質和良好的行為習慣至關重要。然而,德育不同于其他學科的教學,它需要長期不斷地、多形式、全方位地教育和熏陶才能達到良好的德育教育目標,實現“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效果。因此,初中班主任在開展德育教育時,應積極地研究、探索和實踐開展德育教育的路徑,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德育大環境,從而促使學生在耳濡目染中受到德育的熏陶,進而促使學生的道德素養得以顯著提高,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趙德芹.堅持德育教育做富于時代精神的班主任[J].教育教學論壇,2009(08).
[2]施霞.春風化雨潤心田——談班主任工作的藝術性[J].甘肅教育,20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