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尤稀
摘要:核心素養是當前教育教學中的“高頻熱詞”,是教育教學水平的“試金石”。但是,從核心素養角度來看,由于各種條件的原因,目前的小學語文教師對核心素養不夠重視;語文寫作教學的指導缺乏;學生沒有參與寫作教學;學生寫作意識有待提升等問題。因此,以科學指導為主體,以提升參與度與寫作意識為兩翼,以重視核心素養為關鍵,以實踐活動為載體,以評估機制為保障,建設高效的語言課堂,全面提升核心素養。
關鍵詞:小學語文;核心素養;寫作能力
語文是一門語言,是重要的交際工具。在小學語文寫作教學過程中,選擇教學方法和途徑對提高語文寫作教學的有效性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小學生核心素養發展分析
為調查研究小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發展狀況,筆者設計了兩套問卷,一套小學教師卷、一套學生卷。選取S市M小學師生各100名,從多維度、多視角來探索小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發展狀況。
第一,“熟悉又陌生”的核心素養。
經過調查發現,由于農村資源的限制,大部分的小學語文教師對于核心素養的內涵沒有深刻認識,相關的研究資料接觸較少。只有少數教師初步認識到核心素養是關于語言表達能力寫作能力,人文修養等;也有語文教師認為核心素養的內涵是關于漢語的品德培養和學習能力。很少有語文教師能總結出語文核心素養的內涵是表達能力、思維品質、道德素質、人文情懷等。
同時,大多數教師認為,教學目標的確定、教師的指導策略、評價策略和學生的參與都會影響核心素養的培養。然而,實際上,還有部分教師在課堂忽略了學生的核心素養,缺乏對學生的科學指導,導致學生的寫作能力有待提升。
第二,缺乏科學的教學指導。
科學的教學指導對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起著重要作用。小學生處在懵懂階段,對于事物常常沒有很好的把握,因此,需要語文教師進行橫向、縱向、側向的有效指導。由調查數據可得,大部分教師的寫作教學案例,基本引用網絡上的寫作案例,而沒有依據當前學生的需要,自己進行研究創新。還有一部分的語文教師,主要參考甚至照搬周圍其他小學語文寫作教學案例,忽視學生的個體差異性,進行千篇一律的指導。僅有很少教師依據語文教學實踐來進行科學指導。
在調查哪種類型的寫作教學指導更多時,大多數語文教師的寫作指導主要是橫向指導,小部分是語文教師主要進行縱向性的指導與橫向性的指導相結合的。這表明雖然教師在進行寫作指導時,雖然提高了指導的適用性,突出寫作內容的多元化與結構化,但是,不根據學生的實際寫作水平,進行不同類型的教學指導。
第三,參與寫作教學度不高。
通過調查發現,在培養中國教師核心素養的過程中,提高小學生的寫作能力是提高核心讀寫能力的關鍵因素。由于年齡較小,只有部分的低年級學生可以認真觀察,積極參與寫作,然后結合自己積累的知識創作。大多數小學生只能在課堂教學時簡單地集中注意力,而且他們常常會被周圍有趣的事情所吸引。
此外,通過對小學生測試發現,小學生的語文寫作意識不強,積累寫作素材的觀念淡薄。其中,小學生漢語詞匯和語法積累水平較低,平均得分低于50%,語言閱讀能力的水平略高,平均成績為60%,但學習水平仍然較低,語文寫作能力的平均得分率為五成。
二、提升小學生語文寫作能力的對策
第一,以科學指導為主體,提升寫作樂趣與能力。
在小學低年級學生進行寫作時,大部分的教師都是在進行理論講解之后,開始讓學生自己觀察,而教師沒有積極地引導學生進行仔細觀察,導致學生不能集中時間與精力進行寫作。筆者認為,在寫作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設定教學目標、設計學習任務、采用適當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觀察和培養學生的寫作技巧。在小學生學習寫作的過程中,教師積極發揮教學指導和合作者的作用,承擔觀察輔導員、各種活動的組織者、以及平等交流的參與者,讓學生充分發揮主體作用,提高寫作能力。
第二,加強參與和寫作意識作為兩翼,注重提高思維品質。
當教師在課堂上教學時,許多學生沒有積極參與觀察和寫作,這嚴重阻礙了提高學生核心素養的有效性。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根據學生生理與心理特點,面向全體學生,采取有效策略,構建高效課堂,積極動員學生參與寫作,提高小學生核心素養發展的整體水平。
學生寫作的參與度是提升寫作能力的前提與基礎,也關系著寫作的成功和失敗。因此,教師應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認真貫徹寫作主題,必須對學生的寫作能力進行長期、多形式的培訓,允許每個學生使用多個視角對不同主題進行實驗。比如:在學習了人物描寫時,就可放手讓學生觀察周圍學生或老師,體會人物性格特征、外貌特征等,親身去思考與感悟,然后小組交流。唯有如此,學生的寫作積極性就會受到激發,從而積極參與的寫作氣氛就會形成,與優秀學生一起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消除個別學生“懶惰”的現象,注重提高思維品質,從而提高小學生的語文寫作水平,促進小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
第三,關注核心素養是提高學生人文素養的關鍵
首先,明確核心素養的內涵。在寫作教學之前,教師應該確定核心素養的內涵。只有這樣,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才能有所側重、有所突出。核心素養包括語言的表達能力、思維的品質、道德修養和人文修養,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
同時,教師應將教科書知識與現實生活和鮮活的素材相融合,將“活的知識”融入生活,注重實踐教育,加強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因此,以生活為載體的教科書,應在教學中鑄造學生的人文素養,加強教育教學與生活的互助功能,借助“生活書籍”和“生活知識”,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和人文素養。因此,有必要認真設計寫作主題,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寫作。同時,在進行范文講解時,要引導學生秉持懷疑與批判的眼光來專心傾聽其他學生的作文。
第四,以實踐活動為載體,培養學生探索創新能力。
由于傳統教育模式的影響,目前小學語文寫作教學過于注重理論教學,忽視了實踐活動的組織。提高學生的寫作技巧,培養學生探索創新的能力,組織有針對性的和有趣的實踐活動至關重要。因此,語文老師可以利用農村優美的自然環境,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適時組織課外實踐活動。同時,中國教師應結合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學科特點,設計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激發學生的寫作欲望,探索學生的創新能力,讓學生深度融入活動中,相互協作,共同學習,共同進步。
第五,以評價機制為保證,為科學教學保駕護航。
為了培育核心素養,有必要改變學習評價的方式,只使用試卷的形式來評估掌握知識的程度。首先,小學語文習作評價方式必須多樣化:教師評估、學生評估、自我評估、家長評估和其他方法相結合。其次,課堂教學評價與課堂教學過程必須平行。可及時將優秀同學的習作在黑板上進行展覽。最后,所構建的評價體系應該具有簡單、易操作的特性,以便能夠和班級管理相契合。
筆者通過深入學習相關的教育理論,研究了小學低年級語文寫作教學的現狀,同時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提出了一些提高小學低年級語文寫作能力的對策。希望在未來的教學工作中,能夠繼續深入研究,以改善教學策略,彌補當前研究的不足。
參考文獻:
[1]申春霞. 小學語文教學中“隨文練筆”的研究與實踐[D].華中師范大學,2015.
[2]趙青苗. 農村小學習作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D].海南師范大學,2015.
[3]周泓. 小學生寫作能力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