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德文
【摘要】 ?盡管現代教育不斷推行素質教育,以學生為課堂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育觀念已被教育領域以及各科教師所認可。但長久以來,在傳統教學習慣、升學壓力、社會環境等諸多因素的影響下,部分高中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片面地認為課堂管理是單純控制學生行為和管束課堂的紀律,從而不重視學生的生活體驗、精神需求、師生交往等豐富內涵,嚴重忽視了學生的獨立性和主體性,因此高中數學課堂呼喚“人本化”管理。
【關鍵詞】 ?高中數學 課堂管理 人本化
【中圖分類號】 ?G633.6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9)02-047-01
課堂管理是教學活動順利開展的基本條件,也是學生掌握學科知識的重要保障。高中數學課堂“人本化”管理旨在尊重學生的個性特點,并認同學生與社會的互動。在課堂中,數學教師尊重學生們的個性發展,并確立學生在數學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讓課堂中設計和組織的教學活動都滿足高中學生的成長和未來發展,能夠有效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鮮明個性和自信心,尤其是能夠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自主探究能力,為學生學習更高階層的數學知識打下夯實的基礎。
一、高中數學課堂的教學現狀分析
(一)主體現狀堪憂
部分數學教師在開展數學教學活動時,首先根據教材進行教學目標設計、教學內容規劃,然后再考慮學生的需求,這樣的教學安排是忽視學生主體性而由教師主觀設計的。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安排好教學程序,以“填鴨式”的教學方法進行知識灌輸,學生處于茫然被動接受知識的狀態,教師占據課堂中大部分的時間,使教師成為課堂教學中的中心,導致學生難以充分掌握和應用數學知識。
(二)學生學習問題頻現
受傳統教學習慣的影響,教師要求學生在課堂中時刻保持高度注意力集中,因此導致學生大腦疲勞、精神過度緊張,長期以往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興趣逐步降低,再加上數學學科的基礎性、邏輯性與系統性較強,學生的成績一旦下滑較多,很難通過課外時間彌補,對于高中學生來說尤其如此,因而,部分學生陷入惡性循環。教師完全掌控數學課堂,使學生習慣于服從教師的知識傳授,不喜歡、不愿意、不敢于進行反思探究,最終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和創新精神難以形成。
(三)教師教學方式欠佳
因高中數學教師受評價機制和自身素質等多方面的因素限制,往往采用單向輸出的方式進行教學,不顧及學生的學習情況、知識掌握程度,一味地向學生灌輸數學知識,導致學生上課疲乏、犯困等情況頻繁出現,最終學生的學習質量較差。隨之而來的是,學生知識掌握情況不佳,教師就進行枯燥的反復鞏固訓練,這使得學生對數學知識出現厭倦、排斥、抵觸等不良情緒,繼而出現學得累、教得累的現狀。
二、“人本化”數學課堂管理策略
(一)加強溝通,尊重學生主體地位
教育的奧秘就在于如何愛護學生,因此高中數學教師在具體教學過程中,就需要抓住高中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及時了解學生的思想變化趨勢,鼓勵學生參與課堂活動,以平等的身份與學生進行交流、談心,讓教師與高中學生之間真正建立起情感溝通的橋梁,以此縮短師生之間的心理距離,讓學生切實感受教師的關懷和幫助。
(二)轉變教學理念,堅持“以人為本”原則
在數學課堂中貫徹“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能夠促使學生形成自主探究數學知識的意識,并能夠讓學生以朋友身份與教師交流溝通,更加積極主動地投入到課堂學習中,充分將學生的主體性體現出來,提高學生的思維邏輯能力、創新能應用、數學實際應用能力。
比如教師在教學“冪函數的性質”相關內容時,教師就可采用“學生學習共同體”的方式開展教學活動。在課前,教師要將相關的課堂預習內容以圖文資料的形式發布到班級群中,讓學生初步掌握相關知識。在課中,教師要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對幾個特殊的冪函數進行探究,并整理出冪函數的異同。在學生探究過程中,教師要做好指導糾正的工作,對于學生提出的問題,要及時給予反饋。在一定時間后,教師引導學生訴說探究成果,并記錄于黑板。在某一小組進行闡述時,其余同學可做出相應補充,充分發揮“學習共同體”作用,實現整體學生掌握冪函數性質的目的,如,“圖像關于原點對稱”、“圖像關于軸對稱”、“第一象限的圖像趨勢”等等。通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方法,能夠使學生充分感受數學的魅力,使學生的數學學習熱情和積極性全面提高,從而推進數學教學活動的深入開展。
(三)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興趣
教師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創設有效的問題情境能夠使學生的思維得以拓展,從而培養學生從多角度、多層次、多維度思考數學問題的能力,有利于學生提高數學成績,增強實際應用能力。
比如,教師在教學“空間幾何體”相關內容時,教師就可為學生創設問題情境。教室在課前,可引導學生將生活中遇到的形狀多樣的幾何體帶到課堂中,并引導學生根據以往所掌握的“圓柱、圓錐、正方體、長方體”相關知識進行幾何體的拆分和聯想。然后,教師根據學生拆分的幾何體為線索展開“空間幾何體的結構”教學,并讓學生自主探究兩個知識點之間的異同。課后教師將課堂中的重點問題、難點問題發布到班級學習群中,讓學生根據自身的不足點反復觀看和研究。通過這樣的方法,不但能夠全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讓學生從興趣出發,促進學生的數學能力發展,同時也讓教師的教學活動順利開展,讓學生保持對未知知識的探索欲望,從而提高數學課堂的有效性。
結束語
綜上所述,高中數學教師在開展數學教學活動時,要打破傳統枷鎖、革新教學觀念、創新教學內容,貫徹“人本化”的教學管理觀念,并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勇于探索、不斷嘗試,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地在數學教學中深化“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優化數學教學課堂,從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 參 ?考 ?文 ?獻 ]
[1]吳云龍.以生為主體構建高中數學高效課堂[J].考試周刊,2018(48):70-70.
[2]劉業術.高中數學課堂中突出學生主體地位之我見[J].教育科學:引文版,2017(2):00054-00054.
[3]張琪.核心素養背景下高中數學課堂教學的情境創設[J].陜西教育(教學版),2017(4):4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