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波
【摘 ? ?要】在高中地理學科的實際教學開展過程中,“區域認知”的素養培養對于學生學科能力的提升來說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所謂學科素養中“區域認知”的重點培養在于對同學們層次感的培養,學生在這一基礎上能夠充分利用“區域認知”的素養認知充分掌握區域內部的整體性、層次性、差異性等,并從中探尋地區發展特性和規律,進而為推動環境發展奠定知識基礎。在微課技術的充分利用下,學生們能夠形象直觀地對區域板塊知識的學習進行充分認知。本文基于微課基礎,針對高中生“區域認知”能力素養的培養進行策略分析。
【關鍵詞】微課技術 ?高中地理 ?區域認知 ?素養培養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22.176
高中地理的課程教學是以區域和位置為基礎的,在此基礎上對特定區域和全球范圍內的人類活動和環境等方面進行綜合探究。從我國現階段教育部相關部門對于該學科的培養方案中的要點來看,強調了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育,這其中明確要求了對學科人文價值和素養的培養,要對人類與地球的協調觀念、綜合地理思維、區位地理認知能力、實踐能力等進行充分了解掌握。基于此,教師應當不斷創新課堂進展模式,將較為抽象的區域認知素養直觀生動地講授出來,并讓同學們深刻認知到人類活動、地理環境、區域間的聯系等對于特定地區發展的重點所在。
一、區域認知理論基礎分析
在新課改不斷深入進展改革的當下,學科核心素養在其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它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學生在該科目的學習過程中所養成的正確價值觀念、科目認知、處理相關學科問題的綜合能力等[1]。基于此,在針對地理科目的“區域認知”能力的培養過程中,它是該學科核心素養中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內容。從筆者實際的教學實踐總結來看,區域認知素養的培養主要從以下四個方面來進行分析:第一,它是一種學科思維能力和思維方式的體現;第二,它是一種分析地區內部和不同地區之間的手段,重在對區域相關問題中存在的地理環境問題、人類開發利用等的問題分析判斷,并制定相關措施等;第三,它是將地理環境進行有效劃分,通過不同的標準和尺度等來對現有的環境進行重新認識;第四,從區域認知的意義和作用的角度分析,它對于分析人類活動對地理環境的影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基于微課融入課堂教學的實踐分析
(一)微教學設計的深入分析
以高中人教版地理必修三為例,由于該教材的教學重點在于對學生區位意識的培養,并通過利用地理信息技術來讓同學們對區域自然環境和人類活動等的作用進行綜合分析,因此教師應當首要重視課堂的微課教學設計。以人教版高中地理第二章節的《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國西北地區為例》這小節的微課教學設計來看,微課的教學設計應當囊括本課的“教學目標”、“重難點分析”、“教學方法分析”,在這些內容得到完善之后,實際的教學活動的展開就可以以視頻導入的方式來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播放我國塔里木盆地周邊地區發生沙塵暴的視頻,引導學生思考其后果和所處的區位特點。在課程的開展過程中,就可以依托微課件、互聯網等手段向學生展示我國西北地區的荒漠化問題,并讓學生對海陸位置不同的呼和浩特地區存在的干旱性天氣進行分析,讓學生通過互聯網、圖書閱覽等分析具體的現象和原因所在。除此之外,課堂后的練習鞏固也是必不可少的,這對鞏固其知識儲備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2]。
(二)微課件技術的使用分析
微課件的制作使用更加重視對老師能力的考察,在經過具有體系性的微課程教學設計之后,教師可以通過微課件的方式來對課程教學中可能出現的媒體技術進行充分展示,以期通過文本、聲音、畫面、影像等的素材拼接和邏輯排列激發學生探索知識的興趣。從筆者的教學實踐來看,微課件能夠充分融合地理學科必不可少的圖表展示性,通過動畫等的演示步驟刺激同學們的視覺記憶。以人教版高中地理《森林的開發和保護——以亞馬孫熱帶雨林為例》這一節來看,可以將亞馬孫熱帶雨林所處的地理位置進行展示,并通過圖片放映的方式體現其景觀特點,結合我國西北地區和剛果雨林的區位進行海陸位置的對比分析,從氣候的角度對其進行綜合分析,提高學生的區域認知意識。除此之外,微課件的利用也能夠貼合教學設計,通過課前導入、地理位置描述、景觀圖對比、海陸位置對比、氣候對比分析、降水量對比分析等內容對課程原本的內容進行探究,在這些地理圖表之外,老師也可以通過制定課堂內容總結、課程練習鞏固、學習信息反饋等方式來培養學生的區域認知能力,進而不斷提高課堂的教學質量。
(三)微視頻技術的使用分析
微視頻的使用能夠將課堂中的知識點進行融會貫通,并對同學們的深入學習、反復觀看提供平臺[3]。以人教版必修二地理課程中的內容為例,《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國西北地區為例》這一節的微視頻內容重在對區域位置進行直觀體現,并聯系其成因以影片的方式進行展示,結合課后練習讓同學們對區域認識的意義、方法進行了解掌握;以人教版必修二《煤炭資源的開發條件——以我國山西省為例》一節來看,微視頻制作的側重點在于對區域資源的開發條件進行展示,并聯系教材的知識點來對課程知識進行直觀展示,這對于加深學生的理解能力和記憶力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師也可以在此基礎上布置課后練習,從而讓其學會遷移運用、分析案例。
三、結束語
作為依托互聯網科技不斷發展起來的教學輔助工具,微課技術的使用能夠幫助地理學科的教育工作者不斷創新自己的課堂開展模式。它一方面能夠不斷提高學生在“區域認知”板塊素養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充分發揮同學們的主觀能動性積極進入課堂氛圍之中;它另一方面能夠通過形象的展示來為學生提供更為直觀的學習方式,進而為同學們區域意識的形成,認識區域的方法和背后隱藏的原理探索提供學習方式。教師在這一過程中更要重視發揮學生的能動性,讓其掌握具有體系性質的“區域認知”分析能力。
參考文獻
[1]章莉.面向地理核心素養培養的主題教學模式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8.
[2]徐暢.基于翻轉課堂的高中地理有效教學研究[D].信陽師范學院,2019.
[3]徐玉群.基于主題探究的學生地理核心素養培養初探[J].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19(16):4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