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述
摘 要:工匠精神主要包括尊師敬業的職業態度、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風和求實創新的進取觀念。勞動者嚴謹認真地看待工作,通過完成任務,肯定自我、獲得尊嚴并取得成就感。這是一個認知重構和習慣建立的過程:通過重新認識職業和反省自己的工作態度,在實踐中不斷磨煉并強化務實、追求極致;能夠勇于挑戰,打破常規,不懈于推陳出新。本文從工匠精神切入,通過剖析英語學科的核心——思辨能力培養,引出工匠精神與該能力的關聯,以及與英語學科從其作為人文素質課角度的關聯,思考怎樣為高職院校英語課程改革提出具有時代性和融合各專業技能素質的路徑。
關鍵詞:高職英語;工匠精神;創新與融合
公共基礎類學科,英語的核心素質不在于技能,而是通過掌握工具、獲取信息、應用策略和拓展思維獲取和更新各專業知識的學習能力,運用本專業知識進行思辨、創新和參與科學探究的能力。因此英語教學不能只停留在聽、說、讀、寫、譯等技能訓練上,而要注重人的認知能力和情感特質,前者包括分析、推理、評價等三項技能,后者含有好奇、開放、自信、正直和堅毅等五種性格特征。作為基礎性學科,核心素質的培養跟授課對象、層次、教材特性無關,而是關乎學科客體本身的特性,在不同教學目標、人才培養模式和授課方式的環境下,非但不矛盾,而且對不同英語教學背景下的各因素、環節、目的起到加勢和輔助作用。也就是說,現代社會不僅要求教師和學生具備良好的人文及科學素養,還要求師生具備良好的品德素養。其中,在高職院校的英語教學中,要求師生都要有一顆“匠人之心”,腳踏實地感受教與學的過程,精雕細琢每一個過程,夯實英語學習基礎,以達到基礎知識學習、能力發展與創新、情感態度與正確的價值觀體現等的教學目標。
一、工匠精神意義與高職英語教學的緊密聯系
(一)工匠精神的概念
“工匠精神”就是指工匠們根據顧客的需求,一絲不茍、精益求精地完成產品制作的精神。在當前我國經濟結構轉型,由“制造大國”邁向“制造強國”的關鍵期,社會經濟對技能型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技能型人才不僅要有高超的技能,還要愛崗敬業、嚴謹專注、精益求精,更要有敢于探索創新的工匠精神。 職業教育的目的是為社會各行各業輸送技能型人才,高職院校英語教學以學生就業為導向,目標就是為企業行業培養英語技能人才。因此,英語教學內容要聯系企業崗位要求,滲透職業素養,在關注學生技能培養的同時,更要注重培養學生的探索創新能力[1]。總而言之,高職院校英語教學要理論聯系實際,將專業知識與行業信息緊密結合,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以及對企業行業的認知度等綜合素質,增強學生的就業競爭力。
(二)高職英語教學融入工匠精神的重要性
將工匠精神融入高職英語教學中,以就業為導向,根據就業崗位的目標要求,在提高學生職業能力的同時,培養學生良好的職業素養和職業道德觀念,避免了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教學內容、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均做出改變,使學生處于教學的主體地位,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有利于知識、技能、價值觀三方教學目標的實現[2]。并且,在高職英語教學中融入工匠精神,能加深學校和行業企業的聯系,促進理論知識和實踐內容相結合,不僅提高了學生實際運用英語的能力,而且培養了學生對崗位需求的綜合認知能力,有利于學生對行業企業產生認知感和歸屬感,實現校企無縫對接。
二、工匠精神意義對高職英語教學的必要要求
古語云:“玉不琢,不成器。”在職教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引領學生潛心修養,靜心學習,耐心實踐,每一步都像匠人雕琢玉器一般,使學生在教學中愉悅了身心,錘煉了能力,培養了素質[3]。這樣,教師的教學則會多一份智慧,多一份快樂,學生的學習也會多一份優良品行,多一些扎實認真。師生要共同打造工匠精神,從而為校園教學生活的精彩添磚加瓦,將來更好地報效社會,服務社會。
(一)“工匠精神”要求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精益求精
將工匠精神融入高職英語教學中,能在提高學生職業能力的同時,培養學生良好的職業素養和職業道德觀念,改進了傳統的教學模式。同時,教師還要加強業務知識學習,努力提高綜合素質,認真學習教育教學理論,把時間用在業務鉆研上,勤學苦鉆,精益求精。還要增強教師之間、師生之間的溝通交流,改變教學模式、改進教學方法、更新教育理念、轉變教學觀念,提升教科研意識。在職業英語教學中,教師應該在備課時,深入挖掘教材的內涵,結合教學綱要和學習目標,準確把握重難點,理順思路,然后再結合實際去開展靈活的教學活動。如果教師能夠在駕馭教材的前提下結合實際情況,靈活處理教材,抓住知識重難點,精心操練,精益求精,這樣的課堂必定充滿生機,妙趣橫生,學生的積極性也會發揮得淋漓盡致[4]。
(二)教師引導學生在學習中做好精益求精
學生可以在教師的引導下自主學習,逐步積累知識,然后歸納總結,教師加以斧正。這樣的教學效果會一勞永逸,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僅僅培養了自己的各種能力,而更有效鍛煉和提升了素質。作為教育者,我們不僅要引導學生多思考、多鉆研,更要為學生創造機會,如讓學生對做題的步驟和方法進行梳理,留足時間給學生思考鉆研,讓學生自主發揮、互相展示、互相點評,嘗試用各種不同的方法解題,創造有利條件讓學生對所學知識做深挖深鉆的嘗試。這樣不僅提高了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和信心,也潛移默化地培養了學生思考鉆研、勇于創新的工匠精神。
(三)教師和學生共同為和諧校園做出貢獻
做好教育活動,首先要學會“精神沉淀”.這就要教師在校園文化建設中努力凸顯“恬靜雅致、潤物無聲”的教學魅力,以豐富學生藝術修養為突破口,進一步營造濃厚的校園文化。而作為學生,能夠靜下心來,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地學習,則是為學習英語和道德素養打好基礎,更是為健康和諧校園建設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高職英語教學中工匠精神的有效融合與滲透
(一)加強教師“工匠精神”建設
工匠精神引領下的高職英語教學改革需要加強教師“工匠精神”的建設。自16年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工匠精神”后,工匠精神一詞的內涵也逐漸為人們所了解[5]。各行各業的發展都離不開工匠精神,對于教師行業來說一樣離不開工匠精神。英語學科是學生必學科目之一,高職教育中的英語學習對于學生來說也非常重要。加強教師“工匠精神”建設有利于提高教師整體素質,優化師資隊伍,有利于提高教師的綜合能力素養,為培養人才提供更優質的課堂教學。因此,加強工匠精神建設是一項刻不容緩并且必須要長期堅持的大工程。
在高職英語的課堂中存在著一些問題,例如:教師自身職業修養還有待提高;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過于注重書本知識,忽略現實發展的需要等。因此,加強高職英語教師的“工匠精神”建設刻不容緩。讓“工匠精神”融入教師的工作學習中去,教師時刻踐行“工匠精神”,兢兢業業[6]。這樣一來,可以培養出認真負責,一絲不茍,精益求精,具有創新意識的教師。教師的知識容量有一桶水,學生也可以學到一杯水的知識,只有教師自身的素質提高了,才能教出優秀的學生。
(二)增加課堂實用知識技能
工匠精神引領下的高職英語教學改革需要教師增加學生的課堂實用知識技能。英語是全球使用范圍最廣的語言,語言的學習是需要去練習的,只有說出來你才能知道自己是否真正掌握了這門語言。學習英語主要培養聽說讀寫能力,在實際的人際交往過程中,如何用英語來表達自己的思想,是學生在學習中需要思考的一個問題。選擇高職教育的學生,相較于其他學生,更需要早點掌握一些英語實用技能,如此一來,也有利于以后的學習和工作[7]。因此,在教學過程中,高職教師可以增加一些英語課堂實用知識。
例如,通過學習有關職校學生學習和生活的短文,使學生掌握一些單詞和短語并讀懂課文,最重要的是,學完本課,學生要學會用英語和同學進行簡單的交流,描述自己的學習生活。學習知識需要學以致用,不然,將學會的知識束之高閣對于學習來說一點益處也沒有。因此,學習知識并且在生活中應用它,才能更好地理解吸收掌握它。學生可以組建學習小組,模擬課堂對話進行練習,把生活與課堂融入一起,在練習中發展自己的不足,在練習中鍛煉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
(三)提高學生創新思維能力
工匠精神引領下的高職英語教學改革需要提高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對于學生來說至關重要,當今時代是科技飛速發展的時代,創新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擁有創新精神,就是擁有發展的核心力量[8]。作為21世紀的新青年,有責任也有義務提高自己的創新思維能力來為社會的發展盡一份心力。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打破傳統思維模式,為課堂注入新鮮活力,讓學生的思維不再那么古板陳舊,從而提高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例如,在課堂學習中圍繞英語學習展開話題,介紹英語學習方法和中西方不同的文化現象。通過學習使學生進一步了解英語在生活和工作中的應用,意識到英語學習的重要性,探究更有效的英語學習方法,激發學習積極性,了解中西方不同的文化現象,了解語言的趣味[9]。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它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教師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學生。通過這一活動的課堂學習,讓學生學會思考,比如通過本單元的學習有什么收獲?學生在平時的課堂中要有一種創新思維意識,對于某個問題,要認真多次思考,看看是否有另一種解答方法。這樣日積月累,學生也會在不知不覺中培養創新思維能力。
四、工匠精神導向下的英語課堂創新與實踐路徑
高職英語教學中,教師可以以課堂環境為主,實踐思辨活動,通過文獻借鑒,行動研究,經驗總結等,來收集、分析、提煉思辨互動的形式、步驟和關鍵節點,檢驗思辨能力培養是否有效,后期通過英語口語技能大賽、英語期末考試成績的優秀率、英語各類社團活動和與思辨能力密切的不同專業類的獲獎情況測評效果[10]。其次,通過實踐方法依托思辨能。這方面的課堂互動設計可分為四個模塊:把思辨元認知與英語語言知識識記相結合、把思辨技能與英語操練相結合、把思辨標準與交際策略相結合、把思辨情感與英語展講相結合;第三,通過實踐原則,以思辨能力、人文素養培養為側重,聚焦以往教學中師生交流缺乏、課堂結構古板、教學環節銜接不暢等問題,從新視角尋求轉機。
在創新式實踐英語課堂中打破對人的束縛和條框,關注人作為一個自由體的批判反思精神,塑造學生真正的個體人格。職業教育不僅要考慮學生全面發展,幫助其形成具有時代意義和學科發展必要性的“獨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創新”的職業精神,還要著力提高學生服務社會的責任感、務實解決的能力。思索如何在英語教學中“啟發、探索、討論、互動”,不僅創新了學科內涵,也對接了未來的工匠[11]。而采用此種方式的英語課,與各專業核心課、素質拓展課一起,共同為培養工匠精神、提高學生職業素養架構專業的教育體系。
結語:
當前我國高職院校學生就業創業能力不容樂觀,以英語專業為例,工匠精神融入專業教育的實踐偏少,英語專業的學生就業穩定率不高,綜合職業素養亟需提高。高職院校英語專業應當在人才培養方案中明確培養"工匠人"的目標,改革教育教學內容,加強工匠文化的培育,將專業建設與工匠文化有機結合,通過"產教融合"助推學生工匠品質的形成,以"雙師"素質引領高職學子精益求精、與時俱進,全方位提高英語專業學生的就業創業能力。
參考文獻:
[1]劉洋.以“工匠精神”培育高職商務英語專業學生就業創業能力[J].黃岡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9,21(03):23-25.
[2]何莉莎.“一帶一路”戰略下高職商務英語專業學生工匠精神培育研究[J].常州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9,18(03):18-22.
[3]黃路路.工匠精神引領下高職公共英語教學改革的實踐與思考[J].高教學刊,2019(11):153-155.
[4]張全政.工匠精神在高職英語教學中的有效融入[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9(05):281-282.
[5]涂佳佳.工匠精神視域下高職英語口譯教學優化研究[J].寧波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9,23(02):13-17.
[6]胡生芳.讓工匠精神在中職英語教學中生根發芽——淺談如何將工匠精神有效融入中職英語教學[J].學周刊,2019(12):31.
[7]徐霞.淺談工匠精神在職高英語教學中的體現[J].學周刊,2019(09):27.
[8]陳秋紅.“工匠精神”視域下高職《外貿英語函電》課程建設的實踐與研究[J].廣州城市職業學院學報,2018,12(04):21-24.
[9]何莉莎.以工匠精神為引領的高職商務英語專業學生職業素養培育研究[J].襄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17(06):28-30+40.
[10]劉子睿.“工匠精神”融入高職英語教學的創新路徑[J].中外企業家,2018(32):172.
[11]高婷婷.高職英語教學創新與學生工匠精神培養的融合探討[J].中國校外教育,2018(22):150+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