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英
摘 要:在初中階段的美術教學可以培養學生的文化素質修養以及學生藝術鑒賞能力的提升,對學生藝術情操的陶冶以及綜合能力的發展都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促進作用,在近年以來都受到了教育行業的廣泛關注,但是在農村初中教學的過程中,由于教學理念的落后,教師以及家長對于美術在內的藝術課程重視程度遠遠要低于傳統的文化課程,所以我認為在農村初中美術教學階段對學生開展教學工作首先需要從教師自身做起強化自身教學手段,對學生美術學習的基礎,興趣以及思維能力進行全方位的提升,實現學生在農村美術教學的高效學習。
關鍵詞:農村教學;初中美術;策略探究
在農村初中教學的過程中由于教學理念的嚴重落后,存在教師以及與之相關的群體對于美術教學在內的藝術教學都存在著相當嚴重的誤解,認為初中美術教學在整個初中教學中的位置是可有可無的,正是由于存在這種錯誤的認知,使得農村初中美術教學長期以來都處于一個尷尬的位置,在這種思維長期的影響下教師沒有正確的美術教學理念,導致學生在初中美術學習中也就不存在正確的學習態度,造成了嚴重的惡性循環,使教師無法在初中美術教學中實現學生文化素質修養以及學生藝術鑒賞能力的提升。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化,新課程的教學理念也逐步落實到農村教學中去,因此在教師進行初中美術的教學中,首先需要對于教師自身教學素質進行強化,對于教師自身教學理念進行更正并改進,從而可以實現幫助學生自身進行美術學習指導,打牢學生在美術學習過程中的基礎,同時教師也需要對與美術教學內容進行合理的趣味化拓展優化,激發學生在美術學習過程中的興趣以及提高學生在美術教學過程中的學習效率,同時教師在美術教學的過程中也需要注重對學生的生活化延伸,鍛煉學生在美術基礎教學過程中美術思維能力,通過以上三點的全面努力教師實現在美術教學中培養學生文化素質修養以及學生藝術鑒賞能力的全面提升。
一、強化教師素質,夯實學生美術學習基礎
在農村初中教學的美術教學具體實踐中,由于教師對于美術教學并沒有進行一個完整的教學理念以及正確的教學態度認知,所以在農村初中美術課堂之上美術教師對待學生的教學方式存在太過敷衍的問題,教師并沒有以及教材內容來合理的對學生進行系統化的教學,甚至在教學過程中誤導學生產生美術教學等于“大課間”的認知。因此在農村美術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首先對于自身教學素質進行強化,更正自身在美術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失誤,教師擺正教學態度在教學過程中切實做到幫學生進行系統化的學習,打牢學生在美術學習過程中的基礎能力。
例如,教師在課程上的教學需要緊密切合教材內容,在日常的課堂之上對于學生進行系統化的美術基礎能力的培養,幫助學生打牢美術基礎,提升學生的藝術鑒賞能力,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美術學習習慣,保證在農村教學中初中美術教學的有效性,以及學生總綜合能力的提升。
二、開展趣味教學,激發學生美術學習興趣
在農村美術教學過程中教師除了對于學生進行系統化的教學也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針對教學內容做到真正的趣味性教學,這與以往美術課堂中對學生有著放任態度的教學有著本質上的區別,首先教師在需要做到緊密切合美術教材內容,深入了解學生在美術教學過程中的實際基礎來進行的合理性的有針對性的激發學生在初中美術教學過程中的積極性,提高學生在美術教學過程中的興趣能力,讓學生在真正的樂趣中掌握并學習美術知識。
例如,在進行美術教學中,教師可以依據學生在美術教學過程中的基礎能力對學生進行科學合理有效的美術教學互動,促進師生之間關系的發展以及激發了學生在美術學習中的學習興趣。
三、教材結合生活,拓展學生美術學習思維
教師在農村初中美術教學過程中僅僅的依靠這有限的課堂時間來對學生進行文化素質修養以及學生藝術鑒賞能力的提升是不夠的,因此教師在具體的初中美術教學過程中需要做到教材與生活中的結合,通過有效的加強美術教學在生活中對于教材之間的有效聯系,有利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形成自身美術思維,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強化學生在美術課程知識的掌握以及運用,對于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產生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例如,教師在美術教學過程中應當結合美術教材的課程內容來對學生進行積極的課外延伸,通過學生在生活實踐中的課外延伸來鍛煉培養學生美術思維能力。
綜上所述,教師要想開展在處于農村的初中美術教學,首先需要做到的就是教師擺脫應試教育的思維枷鎖,更正原有的錯誤且落后的教學理念,樹立正確的美術教學態度,以此來夯實學生在美術學習中的基礎,同時教師也應當深入了解學生在美術學習過程中的具體學習狀況,結合美術課程內容進行趣味性講解,激發學生在美術課程和教學過程中的學習興趣,同時教師在美術的具體教學中需要做到以教材內容為基礎對學生進行積極的課外延伸,拓展學生的美術思維能力,以此實現農村初中美術教學下的有效化。
參考文獻:
[1]趙堂.農村初中美術教育的困境及對策探析[J].美術教育研究,2018(20):173.
[2]李泰霖.農村初中美術課存在的問題與發展對策[J].課程教育研究,2018(19):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