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先宏
摘 ?要:本文主要對當前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過程中,學生學習主動性培養的重要性進行探究,并針對性地提出增強學生主動學習的培養措施,以期望通過本文的研究,能夠實現師生之間的有效交流與溝通。
關鍵詞:初中教學;道德與法制;學習主動性
引言:
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教學核心,不僅是促進學生道德修養與自身品行的塑造,同時也是加強其價值觀念的提升與梳理。本文主要通過思想意識方面的有效性教學內容的體現,以此來對學生的實際行為進行約束和規范,以此對其未來的學習與生活都起到積極促進的效果和意義。
一、初中道德與法制教學中培養學生學習主動性的重要性
在傳統的初中教學體系建設中,大部分的地區都將道德與法治一課作為中考的考試科目之一,因此教師就需要為此來相應地進行課程教育內容的開展。因為存在這種“學習但不快樂”的心理負擔,要想讓初中學生們能夠主動學習這項課程并獲得較高質量的教學效果,就需要學校重視這項課程以及任課教師尋找新的教學方式,以能夠有效增加學生對于課程知識內容的學習興趣,并將其原有的被動性學習轉化為自主性學習,以此來更好地突出本課程教育的重要性和價值意義。
二、增強初中道德與法制教學中學生學習主動性的策略
(一)調查學生的興趣,加強與學生的交流溝通
道德與法治課程的科任教師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要更加注重與學生之間的交流與溝通,并通過各種靈活有效的方式來對學生的課程學習觀點進行綜合性考查。例如,教師可以采取問卷調查的方式來對學生進行問題設計:你認為道德和法律在生活中具有怎樣的作用;你在課程學習中存在哪些困難或遇到過哪些阻礙;單純講授、討論學習、觀看教學影片,哪種授課方式最能吸引你的注意力。通過此類問題內容的設計,能夠讓教師及時了解到學生自身的興趣點,并從中探究何種授課方式能夠增加學生的興趣性和積極性的體現,以此來進行教學內容的合理布置。教師也可以采取師生共同探討的方式來進行課堂問答比賽、師生問答互動以及演講等活動,以此來更好地幫助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進行道德問題的發現和研究。并引導學生在發現問題之后,可以通過何種方式將此類問題轉化為法律相關問題,之后進行深化研究與分析。這也是培養學生主動學習這項課程的措施,進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和質量。
(二)開展情景教學,增加案例比例
在開展情境教學的過程中,教師的講解方式不應當只局限于課本知識內容,而是要在知識探究的過程中,將學生按照適當的人數進行小組的劃分,并要求學生在組內進行交流,以此來抒發學生關于道德方面相關問題的認知和理解。例如,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利用多媒體的形式來播放有關徐本禹貴州支教的事跡,并在紀錄片的觀看之后,隨機抽取學生進行自身感受和體會的講解。這種榜樣新的力量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進行道德層面的發展與自身完善。案例教學的方式能夠有效促進學生知識水平的提升,加速其思維能力的培養,以此來真正地將道德層面與法律知識內容進行有機結合。此外,老師可以開展實踐教學活動,將原有的枯燥書面知識改變成與道德、法制相關的趣味競賽,這種形式有利于增加學生們學習的主動性與樂趣。
(三)因材施教,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
教師可以在實際教育教學的過程中采取個性化的教學方式,并基于學生當前的學習狀況來進行合理教學。一方面來說,由于學生自身年齡特點以及心理狀態的不同,使得其對于知識內容體現出不同的學習興趣和感知力。在此過程中,教師若是能夠促進個性化教學方式的體現,就能夠及時解決學生在學科知識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阻礙,以此來促進其學習效果的體現與學習能力的提升。從另一方面來講,道德與法治教師應當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對學生進行激勵性教學,這種方式的實施不僅能夠促進學生自信心的培養,還能夠有效激發學生自身的潛在能力,讓學生能夠在教師的引導下充分地感受到課程知識的魅力所在。
三、結束語
初中學生在當前發展階段下具有良好的思想意識和能力的體現,因此進行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教育教學不僅是當前社會發展的需求,也是學生自身綜合素質能力建設的實際需要。通過教師與學生所進行的情感交流,能夠使得課程教學具有更好的能力體現,及時轉變學生的課堂學習地位,促進教師教學效果的體現。當學生基本具備有主動學習的能力和意識之后,其就能夠對當前的學科知識內容產生巨大的學習興趣,以此來有效促進自身綜合素質能力的提升與發展。
參考文獻:
[1]海世智.淺談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學生學習主動性的培養[J].中華少年,2017.]
[2]黃夢茜.淺談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學生學習主動性的培養[J].考試周刊,2018(39):124-124.
[3]劉年勇.淺談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學生學習主動性的培養[J].中國農村教育,2019,295(09):12.
[4]李振基.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學生學習主動性的培養探析[J].新課程,2018(5):20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