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鴻英
摘要:在實際教學中,發現不少教師的作業布置存在著隨意性過大的現象;在作業批改上,有些教師只布置不批改,或只批改不糾錯,或批改后缺乏同學生的交流。針對上述情況,我校數學學科組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制定了作業布置與批改的制度,向作業精細化管理要質量。
關鍵詞:作業設置;批改;精細化管理
一.問題的提出
在實際教學中,發現不少教師的作業布置存在著隨意性過大的現象,有時任課教師沒有布置作業,有時“多管齊下”、“齊頭并進”布置作業,結果學生三、四個小時完不成作業。在作業批改上,有些教師只布置不批改,或只批改不糾錯,或批改后缺乏同學生的交流,沒有把作業當成是了解學生學習情況的重要途徑,沒有把作業當成是反饋矯正的重要手段,不少教師布置、批改作業是為了應付檢查。針對上述情況,我校數學學科組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制定了作業布置與批改的制度,向作業精細化管理要質量。
二、作業精細化管理提出的理論依據
(一)課外作業的重要性
(1)加拿大學習委員會研究證實;有效的課外作業是促進學習成績的關鍵,但條件是作業必須是教師精心設計的,且讓學生自主地學。
(2)一位心理學家認為:孩子一旦能自覺做好作業,對于他今后事業發展,遠比我們想像的要大。
(3)可以說一個不能獨立、認真完成作業的學生是不可能取得優異成績的,反之,一個成績一貫優秀的同學,他的作業一定是最認真的。
(4)課外作業是數學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提高自主學習能力和學習成績的必要手段,也是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重要環節。
(二)我們認為有效作業的特征
1.當作業的任務涉及已教內容時,效果最好2.作業要為學生提供明確具體要求3.少而精,能在較短時間內成功完成4.針對性強5.分層設置,有選擇性6.能及時反饋批改結果的作業7.學生感興趣
三.作業設計的具體措施
(一)作業設計要具有層次性,既面向全體學生,又發展學生的個性
教學中的具體做法是:課堂練習,一般要依據教學大綱和教材的要求,統一標準,統一練習,尤其是基礎練習,它要面向中等生,并激勵差生,完成達標練習。課外作業則分層設計,分別要求。優秀生要完成一些難度較大的綜合題、深化題或選做題,使其“吃得好”,以滿足他們的求知欲,發展個體能力;中等生則要求完成適量的鞏固練習題,使其“吃得飽”;差生則要求一定數量的基礎題,加強基本訓練,使其“吃得了”。并鼓勵低層次的學生在完成作業后,嘗試向高層次練習沖刺,以發展智力,逐步縮小差距。此外,要動態地布置作業,及時調整各層次學生的作業量和難度。
(二)作業設計講究開放性,培養學生的數學創新能力
傳統的數學作業題,大多有固定的條件和封閉性的答案,對發展學生思維,提高學生素質有一定的局限性,長期訓練,容易束縛學生思維的發展,形成定勢思維,不利于培養創新能力。因此,在實施素質教育的過程中,必須增強作業的開放性,設計出高質量的開放性作業題。由于這類作業題的答案存在多種可能性,這就給學生提供了多角度考慮問題的機會,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
(三)作業設計要具有典型性,便于學生觸類旁通
教師必須摒棄題海戰術,把學生從題海中解放出來,為學生布置一些典型性極強的作業題,并對這些作業題適當加以拓寬,進行應用,提高作業題的利用率,讓學生練一題就弄通一類。學生通過比較,順利達到知識的遷移,能夠做到拓寬一個典型作業題,弄通一類的效果,從而真正減輕學生的作業負擔,提高學生素質,實現數學教學的“低投入、高產出”。
(四)作業設計呈現多樣性,以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楊振寧先生曾說過,成功的最大秘訣是興趣。要使學生學好數學,數學老師就要想方設法,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因此,在設計作業時,要具有多樣性和趣味性。這樣學生可以從多種作業的完成過程中,充分體會到數學是一門生動活潑的學科,學之有趣,從而培養了學習數學的興趣,增強了非智力素質在學習過程中的作用。
(五)布置有個性發展空間的作業,培養學生的研究能力
人類發展需要人們進行多層次、更廣泛的合作交流。交流能力已是未來的人生存與發展的基本條件。我們過去比較重視對學生進行數學推理形式的問題訓練,很少布置和設計那些用論說性方式解答的問題,錯誤地認為數學問題的作答方式只是數學格式化。長此以來,使得我們的學生文字表達能力和論證說理能力都比較薄弱。目前,我國已意識到這一問題,因而初高中新課程開設了研究性課程。如果我們能從初中就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研究興趣,可以為他們以后的研究工作打好基礎。
四.作業批改的具體措施
(一)人性化批改,用善意的符號激勵學生
1.用激勵化符號批改學生作業。在解題過程中,學生依據合理、步驟完整、結果正確,用“A”來評價;所用文字、符號(包括標點符號)、圖形正確、書寫整潔、作業格式規范,用“A☆”來評價;對解題思路具有獨創性,有超額完成作業的情況,用“A☆☆”來評價。
2.是用鼓勵化符號批改學生作業。用“☆”來肯定學生在某一道題的解法上的新穎獨到,并做得完美無缺,無懈可擊;用“△”來表示學生在解題思路上的正確,但是在書面表達或者計算上還存在一點小問題,調動學生積極性,鼓勵學生進一步思考;用“?”指出學生在讀題上沒有讀懂的地方或在計算中的失誤,而不要用一個大“×”全盤否定。
(二)多元化批改,用創新的方式評價學生
1.當面批改,讓學生重視作業。教師每周抽一點時間,在教室面批改學生的作業,這樣可以有效地縮短作業評價、反饋的時間,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及時調整自己的思維方式。
2.暫不評判,留給學生反思時間。當學生的作業錯誤過多、過嚴重時,為了避免學生作業等級太低、心理壓力太大,以及產生知識上的脫節和惡性循環,可以采取暫不評判等級的批改策略。等學生弄清了錯誤原因,補充了所欠缺的知識,將作業重做之后,再進行評判。
(三)巧妙化評價,用贊揚的語言鼓勵學生
數學教師巧妙的評價,會使學生發現自己的長處,看到自己的能力,產生一種愉悅感,從而激起對某一事物的興趣,主動地、自覺地以更多的勞動換取更大的成功。如在作業批改等級欄里寫了“優、表揚、清楚、認真”時,學生的一種自豪感、得到肯定的勁頭油然而生,學習數學的勁頭更濃了,上課也更加認真了。
五.取得的成效
1.教師對學生的作業做到了全批全改。通過批改,教師能做到個別輔導與個別點評;對于面上的問題能夠利用補償課進行及時校正與補救,將易錯點、易混點、易忘點及時反饋給學生,并設置補救性作業,進行二輪批改。
2、學生的學習習慣、書寫習慣大大改善。過去的拖拉、書寫潦草現象基本不見了,在制度的約束下,再加上教師的及時批改、檢查,學生已適應這種作業模式。
3、溫故知新的效果開始顯現。過去,教師強調預習新知識、復習所學知識,學生要么無動于衷,要么無從下手,現在通過作業引導,他們已經逐步熟悉預習、復習的內容及方法,對待學習已感到得心應手。
4、教師也擺脫了過去那種隨心所欲、不知所從的作業布置模式,變得有序、有方向。在教學中,能夠做到胸有成竹,游刃有余,既能準確的摸清學生學習情況,又可以合理的布置有價值的作業。師生都減輕了負擔,提高了效率。這是我們最大的收獲。
參考文獻:
[1]趙維芳.細化作業批改提高教學質量[J].教書育人,2016(23):41-41.
[2]貝新華.關于精細化管理與教學有效性的探索[J].學校管理,2009(2):3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