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海波
摘 要:在素質教育的今天,教師不僅要向學生傳授知識和技能,還要在教學中進行德育教育,讓學生具備明辨是非的能力,提高學生的道德素質,使學生學會善待他人,懂得感恩,養成懂禮貌講文明的好習慣,學會做人。德育是當前學校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的重點之一,近年來,學校德育教育已經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學校各科教學對德育教育來說潛力極大,但從哪些角度中又怎樣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呢?這是許多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感到困難的問題,其實課堂教學就是對學生實施德育的主要渠道之一,而美術課在這方面有著其它學科無法比擬的優勢。
關鍵詞:美術課堂;德育滲透;學習興趣
針對新時期青少年成長的特點,美術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盡量地淡化德育痕跡,隱蔽自己的德育意圖,充分運用教學機智和教學藝術,把德育“無痕”地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中,力求做到春風化雨,文道合一。下面我就在人教版一年級美術下冊第12課《媽媽的節日》一課的課堂教學中,如何進行德育教育談談我個人的做法:
一、根據學生年齡特點滲透德育
一年級的小朋友年齡小,一般都在6-7歲,他們好動,調皮,自制力較差,注意力不持久,一般只有15-20分鐘。他們的形象思維占主導,邏輯思維很不發達,思想不好琢磨。美術常識、功底淺薄,但他們對未知世界充滿了好奇,具有強烈的探索欲望。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本課的教學內容應該要讓學生保持高度的熱情,運用新穎的教學手段和方法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又能達到教書育人的目的,這是最重要的。
課堂伊始我根據一年級學生愛說又愛動的特點,引導學生回憶媽媽的樣子,讓學生介紹自己媽媽的喜好。孩子們爭先恐后的介紹自己的媽媽,讓孩子明白我們從小就享受著媽媽的關心和照顧,媽媽非常了解自己的孩子,但作為孩子我們也要了解媽媽,引導學生要關心、關注長輩。
隨著社會的發展,我們的教學硬件設施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以往的美術教學只是呆板的采用教師的說教形式,教師只能通過課本和簡單的幾張掛圖向同學們傳授知識,而如今我們農村的學校也實現了每個班級都有多媒體設備,每個班級都有互聯網,這樣就使我們的美術課更加的豐富多彩,學生也更加的喜歡上美術課。教學中我根據學生心理特點利用多媒體設備播放動畫片、沙畫視頻、兒歌視頻,以生動的教學模式滲透德育教育。并且課下還自己錄制了畫媽媽的繪畫步驟視頻,以豐富多彩的教學手段吸引一年級的學生,使學生樂于接收本課的教學內容,以達到預定的教學目標。
二、根據教學內容滲透德育
在美術教學中,課堂教學是對學生進行德育的主渠道,在傳授知識、啟發智慧、發展能力的同時,不失時機地進行思想教育,把德育滲透到每一節課中是學校教育的需要,是美術課堂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也是美術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在課堂上,要結合教材的特點,根據教學內容,經常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陶冶學生的道德情操,培養學生的健康思想。
根據本課的教學內容,我課下準備了豐富的德育教學視頻。課上我給孩子們播放準備好的動畫片視頻《大耳朵圖圖》,視頻中展示了圖圖媽媽從早晨一起床,要做飯、洗衣、收拾房間、送孩子上學等等的工作,一直忙碌到半夜的辛苦故事。孩子們一看到大耳朵圖圖,都非常興奮,通過看動畫片學生更形象、深入的理解媽媽的辛苦與偉大。在此基礎上,讓學生說一說你的媽媽除了要做圖圖媽媽的工作,平時還要做什么?學生們說出自己的媽媽還要照顧爺爺奶奶、還要種地鏟地、還要喂養家禽家畜,真的很辛苦。使學生知道自己的媽媽為了我們的幸福生活在默默的付出,而且是不圖回報沒有索取。
我再給學生播放沙畫視頻《獻給母親節》,視頻中的小孩子一天天漸漸的長大,從出生到學會走路,從能聽媽媽講故事到上幼兒園再到上大學,在媽媽的精心呵護下茁壯成長。而另一方面媽媽卻從漂亮的中年逐漸變成一個滿頭白發、彎腰駝背、滿臉皺紋的老奶奶。在鮮明的對比中,我們感受到時光的飛逝,我們感受到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孝而親不待。看著視頻中一點點老去的媽媽,許多孩子都流下了感到的眼水。教師在此時教育學生,其實我們在媽媽身邊的時間也就是那么十幾年,等我們上高中、上大學,就會離開家,離開親愛的媽媽,等我們參加工作后和父母在一起的時間會更少。所以我們要抓緊時間,從小孝敬父母。接著讓學生討論一下自己要怎樣孝敬父母?說一說平時你又是怎樣孝敬長輩的? 學生們暢所欲言,紛紛說出自己的想法,并表示從今天起就要付之于行動。
這樣的課堂教學更好的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讓教學內容更為生動地展現在學生的面前,有效的對學生注意力實施吸引,同時還進一步把德育教育帶入課堂,使教學效率得以提高。
三、課堂作業中滲透德育
本節課,根據教材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我激勵學生說:“母親節馬上就要到了,在媽媽的節日里,我們為媽媽畫上一幅畫,再寫上我們衷心的祝福,表達我們的孝心好不好?”學生在我的激勵下,躍躍欲試,創作愿望強烈。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明白媽媽的節日,不一定要蛋糕、蠟燭,我們可以送給媽媽一幅自己親手畫的畫。
涂涂畫畫是孩子們的天性,也是他們觀察生活、認識世界、表達自己思想情感的一種極好的方式。只要我們有意識地加以引導,就會培養他們健康向上的思想情感。
四、評價中滲透德育
美術課的德育功能在教學過程中的體現是十分明顯的。作為美術教育者,應該不放過任何一次德育滲透的機會,充分發揮美術教育的德育功能。
衡量學生學習效果的一個重要方法是教學評價,在美術教學中教師要完善評價機制,滲透德育教育。為了可以通過教學評價更好地開展德育教育,我們教師要合理地設計評價的方式,要充分地注重學生的個體差異,要重視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和藝術鑒賞能力。
學生繪畫作品完成后,我把作品都展覽在黑板上。結合學生的作業,引導學生從思想、畫面、色彩等方面進行評價。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學生有的畫了自己為媽媽洗腳、有的畫了自己長大后用自行車帶著媽媽在林間小路的上騎行、有的畫了為媽媽端茶倒水、有的畫了和媽媽在一起的美好時光,并且都寫了感人的祝福語 。每一幅畫都有一個感人肺腑的故事,學生們介紹自己的作品,討論其他同學感人的畫面,沉浸在孝敬長輩,感恩他人的情境中,潛移默化的道德教育,滲透其中。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學生即掌握了本課的知識,又明白了平時要怎樣孝敬長輩,怎樣做人,德育教育效果特別好。在美術教學中德育與美育是相輔相成的,教師在美術課堂教學中要充分利用一切資源全方位地滲透德育,讓學生潛移默化地受到感染和熏陶。
作為一名美術科任老師,雖然和學生接觸的時間不多,但我認為學生的德育教育只要貫穿于每節美術課堂教學中,就能使每節課順暢地進行下去,就能達到既教書又育人的目的。
參考文獻
范解暉. 小學美術課堂教學中德育的滲透[J]. 基礎教育研究, 2018, 502(24):14-15.
楊樺. 淺談小學美術教學中美育的滲透[J]. 美術教育研究, 2018(2):109-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