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經繪
摘 要:現在的初中學生,大腦很靈活,但他們就是不愿意記東西;中學生的閱讀面窄、數量小、閱讀能力差、缺乏足夠的閱讀動力。對于初中語文教學而言,如何培養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已成為當前推動語文新課程教學改革的重要環節。文章對初中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學習興趣進行闡述,旨在于為利用六種途徑,一是初中語文教師要更新觀念;二是初中語文教師要知識豐富;三是讓學生大膽地說,學以致用;四是愉快教學,讓課堂活躍起來;五是教給學生好的閱讀、記憶方法,爭取積累更多知識; 六是教會學生關注生活、關注社會,從而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學習興趣,促進初中語文教學的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觀念、新課程? ?“ 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 ? 教學法
新課程是適應當今社會發展,順應時代潮流的一項全新的課程,它是貼近學生生活,切合學生年齡的實際,符合學生口味,便于學生掌握,便于學生閱讀的課程。全方位地關注學生的成長,多角度地讓學生獲取知識,目的是培養德才兼備的人才,培養現實社會需要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合格人才,這就向教師提出了新的挑戰,新的課題,也向學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認為初中語文教師和初中學生在語文新課程下必須要思考以下的問題。
一、初中語文教師必須更新觀念
初中語文新課程的標準,倡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蔽覈糯鷤ゴ蟮慕逃铱鬃诱f:“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笨梢?,興趣在學習過程中的重要作用。
學生可以從語文課本中獲取更廣泛的知識,學生可以抽空時間自覺地去鉆研,去理解,這樣獲取的知識顯然要靈活得多,學生無需帶任何壓力去學習。
隨著語文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越來越多的教師逐步轉變教育觀念,用發展的眼光確立以學生為主體的觀念,并加以實施,讓學生在課堂上唱主角,注意多讀,多說,鍛煉他們的表達能力,寫作能力自然而然就會得到提高,我覺得平時上課關鍵要教給學生的方法,這樣一來就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平時在指導學生閱讀時,我就是這樣做的,分文體把閱讀的方法教給學生,讓他們自己自覺地去閱讀,從中獲取更多有用的知識。
二、初中語文教師要知識豐富
俗話說“師高弟子強”,“要教學生一滴水,自己必須擁有一桶水”,這就要求教師要不斷地更新知識,如果教師的知識面廣,在給學生上課時自然就得心應手了,學生聽課就會入神了,課堂氣氛也就活躍了,因為教師的知識魅力、語言魅力、幽默的深度自然而然的就會感染學生,這就像“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①一樣,本人就有這樣的體會。
因此,作為語文教師,必須提高自己的業務素質,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提升自己的專業知識,培養自己的專業能力,積極參加進修、函授和各種形式的培訓活動。這樣才能讓自己成為一個多才多藝的教師,成為一個與時俱進的教師,成為一個深受學生愛戴的老師。
語文課涉及的知識面的確很廣,歷史、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地理、政治等。如果說把這些科的知識融會貫通了,那語文課的課堂就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我班在針對《水滸傳》、《三國演義》的人物,開展的“識英雄、學英雄、做英雄”主題班會活動,在選擇諸葛亮和宋江兩個角色時,學生各抒己見,有的學生選“諸葛亮”,其理由是:諸葛亮有運籌帷幄的卓越軍事謀略,同時還有對劉氏王朝“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赤膽忠心;有的學生選“宋江”,其理由是:宋江仗義疏財,受到眾英雄的擁戴,他統領梁山英雄,除強扶弱,劫富濟貧,一身英雄氣慨。還有的學生認為:小說中的人物是虛構的,沒有實際意義,即使有這樣的英雄,也離我們太遠。要學就學我們身邊的英雄,如任長霞面對黑惡勢力,她拍案而起,面對平民百姓,她柔情似水。
三、讓學生大膽地說,學以致用
初一新生,各方面見識不廣,特別是我們這里,邊遠的農村學生,表達能力之差是可想而知的,更談不上寫流暢的作文。但通過讓學生課前三分鐘的演講訓練,這些學生喜歡說了,并且說話很幽默,很委婉,能注意分寸。也能解決實際問題,更能寫出較通順的作文來。
有一次,我叫一個學生到黑板上寫一句話,寫好后,叫下面的學生分析一下這位同學的話問題出在哪兒?當時,下面的學生異口同聲地說,他那句話中出現了一個“通假字”我當時非常高興,這些學生敢大膽地說,委婉地說,并把所學用到了最恰當的地方,這就是平時引導的結果,平時“合作”和“探究”的結果,寫錯別字的學生又易于接受。學生大膽地說,大腦里積累得多,能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并用于自己的學習過程中,我想,這就是學以致用吧!
四、愉快教學,讓課堂活躍起來
如果你在課堂上提到學生感興趣的話題,我相信整個課堂絕對會沸騰起來,不管是初中生還是小學生,他們都會爭先恐后的說出許多相關的內容來,因為他們花了許多時間在上面。如給“日”字加一畫可以構成哪些新字,下面的學生會積極發言,收到很好的效果。
這個簡單的例子不得不令我們認真思考,如果每節課都如此,都傳授的是學生感興趣的知識,那效果就不言而喻了。
和諧課堂,學生不帶任何壓力在課堂上學習,“愉快教學法”在課堂上得到充分的運用,“向課堂四十分鐘要質量”,這樣讓學生在課堂上掌握要學的知識,真正體現搞好素質教育,減輕學生課業負擔的目的。
五、教給學生好的學習、記憶方法,爭取積累更多知識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科學的學習方法是學生獲取知識的重要手段,也是把學生從死記硬背中解脫出來的重要措施,讓學生由“學會”到“會學”,不斷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
如記住馬克思的生日-----“一巴掌一巴掌”②打得資本家嗚嗚哭(1818年5月5日)。魯迅是文、思、革(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記住《莎士比亞的四大悲劇》,我教給學生“哈羅,李白!”(《哈姆雷特》《奧賽羅》《李爾王》《麥克白》),這樣記,學生終身都不會忘記。當然這主要是記憶的策略問題,如果是考試,要把這種記憶還原成原來的內容。
六、教會學生關注生活、關注社會
學生如果主動關注生活、關注社會,自然會獲取許多書本外的知識。“從無字句處讀書”③,正是這個道理。
引導學生到街上去觀察人家的廣告牌、對聯等,發現別人的錯別字,對他們自己的促進也是相當大的。從人家的廣告牌、對聯中可以看到社會的進步,社會的發展,看到社會主義的優越性。
關注社會,可以了解社會生活中的善、惡;美、丑。關注社會,關注弱視群體,這就是初中語文課本中所選內容所要達到的最終目的。特別是當今社會,既然是和諧社會,那就要全社會積極行動起來,共同關注社會,共同關注社會的發展,真正的理解社會生活中的各種現象。如全社會都關心殘疾人,特別是殘疾兒童,關注空巢老人,多給他們一些愛心,讓他們能在較困難的境地中站起來,今后也能夠多為社會服務,為社會作出更大的貢獻。
2019年7月
注釋:
①作者:唐朝詩人杜甫的《春夜喜雨》中的詩句。
②邵永富.《開發人的右半腦》24頁.上海文化出版社,1988.
③周恩來的話“與有肝膽人共事,從無字句處讀書”。
參考文獻:
【1】邵永富.《開發人的右半腦》.上海文化出版社,1988.
【2】閻珂? ?王繼章.考前60天沖刺.華語教學出版社,1993.
【3】新題海.初中語文新課標.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06.
【4】初中語文書1-6冊(老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
【5】初中語文書1-6冊(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民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