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萬龍
摘 要:數學是一門應用性較強的學科,其開設的目的在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目前,我國已經全面推進教育制度改革,實現新課程改革的全面深化,這也就意味著初中數學的教學模式需要做出相應的改變,以順應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趨勢。初中生作為國家未來發展的希望,學校教師應利用多元化的授課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鍛煉其主動學習的生活習慣,重視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本文筆者就如何實現該目的提出了個人的建議。
關鍵詞:初中數學 中學生教學 創新精神 實踐能力
引言:社會經濟的發展、國家科技的進步推進著我國國家建設的進程,這也就意味著我國對人才的綜合素質和專業技能具有更高的要求,學生作為國家未來的希望,需要得到學校領導及一線教師的重視。初中數學是一門基礎學科,能否學好數學將影響學生未來生活發展的方向,因此,學校及教師應該重視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為我國未來的發展培養出素質更高、專業技能更強的技術性人才。
一、教師應為學生創造機會,鍛煉同學們的動手能力
創新精神的培養不是單純的模仿他人,是需要教師通過課堂活動引導學生開展實驗,提高自身的動手能力,其中自主探究式的學習方式是提高創新思維的一種法師。數學教師在開展課堂授課前,應設計教學方案,幫助學生參與到課堂學習當中,提高其參與到課堂教學當中的意識,提高課堂的教學質量。教師還要多次設計規劃課堂活動方案,讓學生在動手實踐的過程中發現事物規律,掌握各類解題技巧,使其動手實踐能力不斷提高,創新思維能力得到發展。例如:在學習七年級下冊第五章《三角形》,需要探究三角形內角和是180°的原因。這時教師可以讓同學們在紙板上畫出任意角度的三角形,并將三角形剪下,隨后教師拿一個三角形,將其三個角剪下并拼接在一起,這時會發現三個角會嚴絲合縫的組合在一起,最后同學們可以隨意進行實驗,將每個三角形的角剪下并拼接起來,都可以組合成一個圓[1]。這種教學方法能有效提高課堂的效率和質量,幫助學生開展實踐活動,培養實踐能力。
二、教師應以學生為主體,增進師生間的交流
創造性思維能力是培養創新精神的基礎,創造性思維能力指的是人在具有強烈的創新意識時能將靈感轉換成具體的知識內容,并能將其應用到實際生活當中。不同的創新意識也存在差別,即創新意識也有高低的分別。高標準的創新意識是指人發現了新的事物規律,解決了以前未能解決的各類問題;低標準的創新意識是指人在發現新的事物規律時,該規律對于當事人來說是新規律,但該規律已經被研究發現了。但是所有的高標準的創新意識都是建立在低標準的創新意識之上,所以初中數學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應注重引導學生開展創新性自主學習,注重培養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不僅能夠幫助學生解決各類問題,也能使其在未來成長的道路中發揮創新能力的優勢,提高我國的建設進程。在數學教學過程當中,教師應樹立正確的教學觀念,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教師則在課堂中起輔助作用,師生共同研究問題、探討問題、解決問題[2]。
三、教師應該尊重學生,營造新型師生關系
在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師生在課堂當中的地位是相同的,教師應充分尊重學生,在課堂上和課堂后都需要主動與同學們進行交流,了解同學們在學習過程中有何問題,對教學方法有何建議,使其充分融入到課堂當中,創建一個輕松、愉悅、有趣的課堂氛圍。這種教學環境有利于教師開展思維拓展活動,通過教學活動幫助學生學習知識,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3]。所以,在進行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從學生的角度考慮問題,使其能夠從不同的方向思考、解決問題,對積極思考問題的同學提出表揚,構建良好的新型師生關系。
四、教師應改變講題方式,促進學生思維發展
初中數學中的大多數題型都屬于開放性題,因此教師需要注意改變開放式題目的講解方式,讓學生能夠更好地鍛煉思維能力。在開放性題中,有些題目由于解法不同會產生不同的答案;還有些題沒有正確答案,但是想法不同也會得到不同的結果。例如在比較大小:5x和9x時,因為x值的不同,就會產生多個結果,x為0時5x與9x就是相等的,當x>0時,5x<9x;而當x<0時,5x>9x。對于這類開放型題目,教師一定要改變講題方式,重在開發學生的思維,這樣才能在一定程度上幫助其樹立創新精神。
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必須以學生為主,為學生創造學習機會,增進師生之間的溝通、尊重他們的看法,最終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進一步培養其動手實踐能力。此外,教師還需要加大對數學開放性題目的重視,旨在通過開放性題目,開發學生的創新思維。由于數學題型比較豐富,所以教師應該盡量讓他們學會更多解題技巧,這對培養創新精神有一定促進作用,也為未來數學的學習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李艷嬌.初中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J].中國校外教育,2015,35:178.
[2]劉麗婷.對初中生數學創新能力的培養[J].學周刊,2016,20:61-62.
[3]陳亞菲.初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創造力的實踐研究[D].合肥師范學院,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