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秀娟
摘要:隨著時代的迅猛發展,當下已進入了多元文化的格局,各種各樣的音樂文化呈現在了小學生面前。從2001年開始掀起第1輪課程改革,經過十幾年的改革取得了許多驕傲的成果,但是我們也應該客觀的認識到存在著許多不足之處。音樂作為小學教學的重頭戲,如何培養小學生的音樂欣賞能力成為了當前教育界所關注的重要問題。筆者從小學音樂教育的現狀出發,分析如何開展小學音樂教育,就培養小學生的音樂欣賞能力進行初步的研究,希望能夠提供借鑒思路。
關鍵詞:小學教育;音樂課堂;欣賞能力
在人類創造音樂文化的歷史進程中,音樂曾經并仍在發揮著它的重要社會功能。在小學進行學校教育大眾化的同時,音樂也在通過學校向全社會普及音樂實踐大眾化。在新課改的背景下,如何培養小學生的音樂欣賞能力是當前教育界所關注的問題,隨著音樂課程在教育教學改革中出現的次數逐漸增多,小學音樂教學策略和側重點也進行了適當的調整,尤其是讓教師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加以利用,強調學生音樂鑒賞能力在課堂當中的重要地位,能夠進一步調動起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進而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提升興趣和掌握音樂的基本知識,使課堂教學更加成功。
一、小學音樂教學的現狀
目前小學音樂教師的授課方法跟不上時代變化,教育理念落后,教學內容恪守古板、沒有新意,使學生的音樂水平難以更上一層樓。雖然學生與老師同在一個屋檐下,但是由于有的學校并不重視小學音樂,一個教師教好幾個班的音樂,導致學生不認識老師,老師也認不得自己的學生。教學方法不合理就不符合新課改“以學生為主導”的要求,不利于促進學生的綜合素質。其次沒有正視學生的音樂審美需要,正所謂“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現實音樂教學中普遍存在的問題就是學生學習興趣低,學不會音樂,越學不會越不想學習音樂,長此以往學生進入了惡性循環之中。
二、培養小學生音樂欣賞能力的策略
面對目前小學音樂課堂中出現的種種問題,許多教師也逐漸發現培養音樂欣賞教育對于小學生素質教學的重要意義。然而在實踐教學時卻總是陷入困境當中,筆者結合具體實踐,提出以下幾條具體措施。
1.貫徹素質型音樂教育新體系的基本理念
中央音樂學院教育學院針對目前小學音樂課堂中出現的種種問題提出了素質型音樂教育新體系,新體系以感性認識為切入點注重激發學生盡可能多的感官刺激從而達到素質教育的目的。
一是樹立綜合美育理念。針對目前中小學音樂教育中課堂固話模式進行轉變,改變知識化、理性化、系統化的灌輸模式。強調小學音樂的審美人文作用,使學生通過對音樂的聆聽,感受音樂中存在的內在力量。例如學習演唱《健康歌》時,要注意引導學生感受到其中的生機。
二是堅定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教育是人的教育,學校是以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為目的的。在音樂教學中也是如此。音樂不是玩樂的工具,而是教育的方法。音樂課程教授的不僅僅是音樂知識、音樂技能,更是感受音樂、理解音樂、表現音樂的能力。
2.充分挖掘音樂課本內容
音樂教師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在提升學生音樂欣賞素養方面顯得極其重要。學生從課堂中獲得音樂的體驗和審美感受的來源是音樂教學的內容。音樂教師要善于發現教材中有關提升音樂欣賞素養的內容,比如《雪花》這首歌的意境非常美,對小學生有著強烈的感染力,孩子們經過幾節音樂課程后,會在自己的腦海中不自覺地展現出歌曲的畫面,充分運用他們的想象力還原意境,從而潛移默化地提升自己的音樂欣賞素養。
3.豐富教學手段,激發小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
教師要能夠采用多種教學手段引導學生進行音樂學習,教師在開展音樂課堂教學的進程中可以通過游戲激發學生興趣,例如學習《紅星歌》時,采取小組比賽的游戲方法,以小組為單位集中發揮自身的智慧,比拼哪個小組唱的關于熱愛祖國的歌曲最多,哪個小組就獲勝了,通過這樣的比拼讓學生在不自覺中加強對祖國的熱愛。另外,信息化的教學手段也是提升小學生學習興趣的緊要方法,現代技術在音樂課堂教學中的應用,可以開拓音樂課堂教學的教學內容,將原本枯燥的音樂樂理知識變得生動起來,使得小學生們樂意接受。
4.提升音樂教師的素質
在新課程改革浪潮的推動下,每位教師只有通過不斷的學習、培訓,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才能更好的適應新課程改革的需要,更好的實踐新課改。作為一名對專業知識要求極高的音樂教師。教師們要抓住機遇,利用一切可以學習的機會,不僅僅只看音樂書,也可以擴充知識量看一下古詩詞和歷史書等等,進而促進專業技能的提高,做學生的榜樣。
結語
新課程視角下,機遇與挑戰共存,探究與收獲并立。要想實現校小學音樂教育的成功,教師必須身先士卒。小學音樂是促進學生身心發展的重要課程,相信我們只要一切以學生為中心,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著想,小學音樂教育的有效性必定會“更上一層樓”!
參考文獻:
[1]馬燕.借一道音樂的陽光,把”耳朵”叫醒——提高小學生音樂欣賞能力的策略探微[J].兒童音樂,2016,(3):62-67.
[2]張文慧.淺談如何培養小學生的音樂欣賞能力[J].中國校外教育(中旬刊),2015,(8):151-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