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徐紅
摘 要:“中學歷史教師的基本素養,它包括中學教師的一般素養和中學歷史教師的專業素養兩個方面”[①],拉開西北地區農村中學歷史教育與其他發達地區歷史教師差距的正是中學歷史教師的專業素養,相對其他發達區域,西北地區由于自身發展條件在各方面受到較大的限制,教育亦是如此。本文通過對教師素養內容、西北農村地區中學歷史教師素養的分析與探討,試圖尋找解決這一問題的某些有效途徑與方法。
關鍵詞:歷史教學;教師素養;西北農村地區
一、中學歷史教學素養
當今社會已經進入“大數據”與“互聯網+”時代,歷史教師如何合理有地效利用現代化的手段進行歷史教學已經引起歷史教師群體的廣泛關注,在這種社會快速發展的大背景下歷史教師需要不斷更新自己歷史知識、歷史觀念、歷史理論,提高自己的執教水平,不僅如此,還要借用這種方法與手段開發和利用各種歷史課程資源,新時代的歷史教師不僅要會教學還要會編教材會做研究。
上述內容是作為一名合格的歷史教師必須做到的,其中一般素養是教師行業人人應該達到的水平,而專業素養是某專業區別于其他專業且一定要精通的素養。然而政治經濟發展的區域不平衡也帶來了教育發展的不平衡,不可否認的是發達地區歷史教師的專業素養的確很高,他們可以每年在歷史教學的核心期刊發表保質保量的學術文章,代表學校和區省爭奪全國最高教學榮譽,擁有一流的教學水平與經驗,然而廣闊偏遠的西北地區歷史教學現狀卻令人不太滿意,歷史教學甚至無理論與方法可言。
二、西北農村地區中學歷史教師專業素養
(一)歷史教師出身非歷史專業甚至非師范專業
此學校的歷史教師多為本村鎮的“土著教師”,其來源分兩種情況,一種來源于西北本地區不入流的師范院校或者專科學校,一種來自于無教師資格證的鄉村民辦教師(相當于現在的高中學歷水平),前者畢業后進入學校,為學校帶來了一定的生機,但術業非專攻,出現計算機專業教師教授歷史和政治,文科出身的老師教授物理和化學,后者雖然有一定的教學經驗,但教學知識更新停滯不前,授于學生的歷史知識與學習方法過舊過老,甚至停留在老套的模式之中(填鴨式教學)。由這兩種身份組成的歷史教師在專業知識、教學方法、教學理論等方面存在嚴重的缺陷與問題。
(二)歷史教師安于現狀缺乏科研能力
“中學歷史教師常年處在中學歷史教學的第一線。他們可以從教學中,及時發現許多問題,發現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從而就找到了需要研究的課題。”[②]這所中學歷史教學存在很大問題,歷史教師對此也有一定的認識,但形成系統的課題研究對他們來說難上加難,一方面整個西北地區對歷史教學不重視,歷史被列為“副課”,最為要害的是當地缺乏歷史教學研究的氛圍,歷史老師安于現狀。另一方面不接受新型的教學模式,多媒體進入學校之后(多媒體數量有限)受到了教師與學生的雙重抵制,學生不習慣這種上課方式,教師對多媒體教學鮮有了解,這些原因進一步降低了當地歷史教學水平。
三、提高西北地區農村中學歷史教師素養的基本途徑
(一)注重新教師的成長
“福勒和布朗根據教師的需要和不同時期所關注的焦點問題,把教師的成長劃分為關注生存、關注情景和關注學生三個階段”[③],新教師往往處在第一階段,最想成為一個好的管理者,而疏于對學生的教學工作。對于西北農村地區非歷史專業出身的歷史教師來說,在這個階段留滯的時間可能更長,學校可以抓住這一時期新教師的生存憂慮感,督促他們夯實自己要教學科的專業知識。教師可以“利用業余時間或苦讀史書、提高修養,或自修教學方法和技巧以提高教學水平”[④],相對于其他培養方式這是最經濟的方式,學校可以采取相關的督查措施,例如舉辦歷史教師讀史心得交流會,出一定的資金為歷史教師購買相關書籍,引導歷史新教師將關注點放在提高教學水平上。
(二)舉辦校際歷史教學大賽
相對于發達地區的多媒體教學大賽,傳統的歷史教學比賽對西北中學歷史教學的發展更有促進作用,“隨著‘互聯網+教育’的深入融合,無疑會對當下的教育理念、教育模式,教師的綜合素質、專業素養等提出新的挑戰,若不積極思考應對,就有可能在互聯網浪潮中被淹沒”,[⑤]但是西北地區多媒體進入課堂依然是一件遙遠的事,在這種現狀下就沒有必要和發達地區走同樣的歷史教學之路。校際之間的歷史教學大賽應該以傳統的課堂教學為主,注重提高歷史教師的教學技能,“教師的教學技能是高效課堂成功的關鍵因素之一”[⑥],而最關鍵的是各學校要重視這一可行性途徑,加強學校與學校之間的交流與合作,甚至進行師資置換,以促進整個區域歷史教學水平的整體提高。
(三)教育部引進定向師范生
當老教師教學方法死板、新教師專業知識匱乏、各種教師進修與培訓方式都被限制時,當地教育部門對教育發展的重視程度無疑影響著學校的發展,除了公招之外教育部門應該將一部分權力下放于各學校,一方面解決教師專業與學校學科不對口的問題,以便學校能夠真正招到歷史專業的教師,另一方面給學校更大的發展空間,在學校達不到的范圍內由政府出面簽約定向師范生,提高學校教學成員的層次。國家已經頒布了《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指明了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方向,從師德建設、培養培訓、管理改革、教師待遇、保障措施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建設高素質教師隊伍的政策舉措”[⑦],這對西北地區教師的成長與發展有一定的意義,教育的發展需要政府的支持與鼓勵,西北地區學校的力量有限,政府的政策扶持尤為重要。
四、小結
西北農村地區不同與其他地區,其教育事業發展有著自己的特點,學校的歷史教學必須從實際情況出發,需要考慮整個地區的現狀、考慮學校發展的實際情況、考慮師資情況,還要考慮學生的現狀(中學生接觸的網絡工具有限且不會利用),根據現實狀況制定出自己的發展計劃。歷史教師作為歷史知識的轉播者一定要具備扎實的專業知識,高超的教學技能,豐富的心理學和教育學知識,因此,西北地區農村中學歷史教師在專業素養的提升方面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參考文獻:
[1] 趙克禮:《中學歷史教學論》[M],西安: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年。
[2] 張大均:《教育心理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
[3] 宋潔:《“互聯網+”時代的中小學環境教育新思考》,《新課程研究》[J],2017年第2期。
[4] 張偉:《高效課堂與教師的關系》,《江西教育.綜合版》[J],2014年第6期
[5] 何勁松:《開啟新時代教師素質提升新征程》,《中國教育報》[J],2018年第2期。
[7] 楊小微:《教育研究方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
[①] 趙克禮:《中學歷史教學論》,274頁,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
[②] 趙克禮:《中學歷史教學論》,284頁,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
[③] 張大均:《教育心理學》,432頁,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④] 趙克禮:《中學歷史教學論》,283頁,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
[⑤] 宋潔:《“互聯網+”時代的中小學環境教育新思考》,載《新課程研究》,2017(2)
[⑥] 張偉:《高效課堂與教師的關系》,載《江西教育.綜合版》,2014(6)
[⑦] 何勁松:《開啟新時代教師素質提升新征程》,載《中國教育報》,20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