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耀清
摘要: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讓學生正確理解簡便算法并能恰到好處的運用,始終存在幾個典型的問題。本文就學生對簡便算法認知的誤區(qū)、因使用簡便算法而混淆運算法則以及對簡便算法存在不同理解等問題探討如何在教學中正確應對,使學生能夠掌握要領并形成科學的思維模式。
關鍵詞:問題分析;簡便計算;教學對策;小學數(shù)學
引言:
在小學階段掌握基本的數(shù)字運算法則和簡便計算技巧能讓學生不僅具備解決一般數(shù)學問題的能力,并且在解題過程中加深對數(shù)學思想的理解,感悟數(shù)學這一學科獨到的思維模式。
一、簡便計算教學中的幾個典型問題
(一)學生對簡便計算的認知誤區(qū)
簡便計算是在掌握數(shù)字運算基本法則的基礎上通過觀察分析找到快速得出正確計算結果的方法。但是在教學過程中由于學生大多沒有理解簡便計算的內(nèi)涵,把注意力集中于對典型規(guī)律的記憶和技巧的模仿方面。并且在面對習題或試題時只有題目要使用簡便算法時才會開始探究其中的數(shù)字規(guī)律和適用法則,因此無益于鍛練學生的數(shù)學思維能力和觀察探究習慣。
(二)因使用簡便算法而混淆運算法則
小學數(shù)學的簡便計算涉及到變式和分解規(guī)則運用,而這一過程會反復觸及基本的四則運算法則,所以很容易在使用簡便計算方法時造成學生思維邏輯混亂,最終適得其反的得到錯誤結果[1]。并且相比直接使用基本運算法則得到計算結果,對初學簡便計算的學生往往意味著問題復雜化。例如在六年級數(shù)學的學習過程中,分數(shù)的乘法中有這樣的一些錯誤,例如3/10×5很多學生在計算時候會在計算的過程中產(chǎn)生這樣的失誤,尤其是對知識的掌握不夠,就會產(chǎn)生3×5/10×5這樣的情況發(fā)生,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更多考慮學生思維,讓學生能夠理解在分數(shù)的乘法運算過程中是將原本的3/10+3/10+3/10+3/10+3/10簡化成為3/10×5,理解了這樣一方面之后,學生的學習才能夠更好進行。
(三)對簡便計算存在不同理解
簡便計算方法的使用目的是提高學生解題正確率,并且簡化運算過程和加快解題速度。但是由于學生擅長的思維方式和審題思路有所不同,因此對于存在多種解題路徑的數(shù)學計算題,當教師讓學生使用簡便算法時學生會給出不同的解題方法。而面對這種情況教師在點評時比較棘手,如果僅以思路簡潔和運算速度作為衡量標準就可能使部分學生對自己的算法和思路產(chǎn)生疑慮,進而刻意模仿他人的思路和技巧,放棄原有的獨立思考習慣,不利于學生創(chuàng)造性和邏輯思維能力的成長。
二、針對典型問題的教學策略
(一)讓學生正確認識掌握簡便算法的意義
由于在小學數(shù)學學習階段所遇到的計算題相對簡單,因此部分學生無需鉆研簡便計算技巧就可以非常準確的給出答案,例如簡便算法是在當前學生學習的過程中非常常見的一種方式,在小學的學習中貫穿始終的一種運算方式,這種算法其實是對學生綜合知識的一種考察,因此在教師讓學生能夠進行簡便運算的過程中學生如何增強自己的學習興趣,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增加自身的趣味性,讓學生能夠沉浸在學習中,熟練掌握簡便運算的方法。例如在學生學習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在面對一些問題的時候,如分數(shù)四則混合運算的時候,學生在學習的時候自然對分數(shù)的轉化存在很大的問題,尤其是什么時候該乘分母,什么時候分子分母應該互換,這個時候教師就可以在面對一個復雜的算式的時候,迅速找出其中的答案,面對這樣的情況學生自然會認為教師在其中掌握了方法,并對這樣的方法產(chǎn)生好奇,教師在這個時候讓學生進行簡便算法的學習,尤其是對學生的思想方面要產(chǎn)生一定的影響,讓學生在面對數(shù)學問題的時候,能夠主動尋找其中規(guī)律,簡化做題的過程。
(二)尊重學生對簡便計算的不同理解和創(chuàng)造性應用
針對教學過程中部分學生對簡便計算方法應用的獨到理解,教師應理性對待學生的不同思維習慣,在進行習題講解和點評時不以優(yōu)劣評價學生的解題思路,而是要以提高個人運算效率為目標鼓勵學生探究個性化的方法。例如,對于高年級的四則混合運算題目,每道題都存在多種計算方法。雖然有的方法演算思路略顯曲折,但卻是個別學生能夠得到準確結果的最有效方法。如果強調(diào)簡便算法的唯一性或給每種方法的優(yōu)劣進行定性,就會導致部分學生出現(xiàn)邏輯混亂而提高計算結果的錯誤率,顯然背離了傳授簡便計算的初衷。
(三)通過有目的的訓練糾正學生的計算錯誤
由于簡便計算涉及到兩種以上運算法則的聯(lián)合應用,所以學生時常在計算中出現(xiàn)一些典型錯誤。同樣是在分數(shù)的計算過程中,例如讓學生去求3/7×28,這道問題中就能夠將問題化成3/7×28=3×28/7=12,尤其是在運算的過程中,28與7之間是能夠“互化”的,這就是在分數(shù)中非常常見的一種簡便運算的方法,但是很多的學生在互化的時候不能夠熟練掌握,這就導致了學生容易出現(xiàn)錯誤,例如在上述式子中3/7×28,學生將7與28之間的關系計算錯誤,就會導致最終計算的錯誤,因此在訓練的過程中應該讓學生對這方面進行專項訓練,這樣才能夠避免在其中出現(xiàn)失誤,造成整體計算錯誤的事情發(fā)生。
三、結束語
簡便算法教學除了為學生提供便捷高效的解題思路,還能幫助學生了解數(shù)的本質,鍛練邏輯思維能力并促進其獨立思考和創(chuàng)造性解決問題。因此,運用恰當?shù)牟呗约皶r解決教學中存在的典型問題意義重大。
參考文獻:
[1]項花蘭. 小學數(shù)學簡便計算教學面臨的問題及對策[J]. 黑龍江科學, 2017, 8(13):60-61.
[2]褚慧秋. 淺談小學數(shù)學簡便計算教學面臨的問題及對策[J]. 數(shù)學學習與研究, 2017(4):6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