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婷
摘要:在化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是素質教育的要求,對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和提高學生的素質具有重要意義。在學習化學時應注意化學與其他學科的差異,為了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我們可以從規范化學語言運用,建立基礎化學概念,培養化學學習能力,重視化學實驗能力等方面入手,在各個方面提高學生的化學核心素養。
關鍵詞:初三化學;培養策略;核心素養
一、目前初三化學教學的方向及遇到的問題
(一)目前初三化學教學的方向問題
在剛開始時,教師應該讓學生學習最基本的化學知識,并根據教科書的內容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在中后期,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使學生掌握進一步學習化學所需的化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引導學生了解化學在促進社會發展和人類生活質量中的重要作用,并通過化學教學培養學生合作精神和社會責任感,增強未來公民們適應現代社會生活的能力。
(二)目前初三化學教學中遇到的問題
目前,一些教師仍然是化學教學課程的主體,而使學生處于被動地位,無法形成完整的知識結構體系,這限制了學生的核心素養的培養。通過這種方式,學生的學習效率不光會降低,而且學生也會失去學習化學的興趣。與此同時,一些學生在學習化學基礎知識時無法將理論與現實結合起來。當遇到一些困難的化學問題時,他們常常感到茫然或直接放棄去探索答案。這種長期的發展會使學生厭倦化學學習,這不利于教師的正常教學,在對知識教學和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上起到了消極作用。
二、初三化學教學中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策略
(一)開展活動讓學生掌握基礎知識
化學是學生在初三時才剛開始接觸的課程。有些人認為化學是理科中的文科,需要大量記憶。這導致許多學生覺得他們在學習化學時只需要簡單的記憶。隨著記憶量的增加,學生對化學的興趣將逐漸減少。因此,此時,教師需要精心設計教學活動,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初中化學教科書中,它主要涉及簡單的反應類型,幾種常見物質的性質。化學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因此,在學習時,教師應能夠合理安排這些教學內容,使學生能夠有效地融入課堂教學,掌握化學教科書的基本知識。
例如,在談到初中化學“生命中的酸和堿”時,教師可以使用生活中常見的酸:如醋,檸檬水等。常見的堿是肥皂水和小蘇打。學生經常在生活中看到它們,因此學生對學習更感興趣。老師可以繼續提問:學生在使用肥皂時有什么感受?喝檸檬水時感覺如何?學生的興趣將立即得到刺激。然后再次引導,如何檢查這種物質是什么?這時,學生們會仔細聆聽老師的教學。然后老師會進行一些小實驗并用白醋溶液滴入石蕊試驗溶液中,這樣學生就可以觀察顏色的變化。因為酸可以使紫色石蕊溶液變紅,學生會在思考時測試家庭中的相關物質。教師可以借此機會對常見的酸和堿進行分類,并講解酸和堿的性質。學生們在愉快的氛圍中獲得有關酸和堿的知識。
(二)理清課堂教學,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
在教學時,教師應該能夠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教學安排。在化學教學課堂上,教師可以根據教學要求建立屬于自己的知識體系,結合自己對教材的理解,明確教學目標。
例如,在談到“金屬的化學性質”時,學生應該掌握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金屬的氧化反應,和與一些常見酸的反應,例如,鹽酸,硫酸。金屬和酸的反應可用于解釋與日常生活相關的一些化學問題,可以通過使用一些不法分子使用銅鋅合金來冒充黃金的的例子,可以教導學生使用簡單的方法揭穿他們的騙局,這與他們的生活密切相關。因此,學生在學習時愿意學習,主動學習。老師在今天的課程中,教導每個人如何識別,然后老師將指導金屬與酸的反應出來,告訴學生其他的一些識別辦法。
(三)構建問題情景
初中生的化學學習很難。如果您可以根據教科書的知識內容創建某個問題場景,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激發學生的興趣,并促使學生更快掌握化學知識。例如,在教授化學元素“鈣”時,老師可以問一個問題:“與年輕人相比,為什么老年人容易患骨質疏松癥?”在學習“鋅和碘”的化學元素時,問這個問題:“甲狀腺疾病和侏儒癥人身體中所缺少的化學成分是什么?”通過化學知識,學生可以有效地解決生活中的普遍現象,知道如果人體缺鈣,就會導致骨質疏松,缺鋅容易發生侏儒癥,缺碘很容易得甲狀腺疾病等,學生還要從化學物質的結構和組成的角度學習思考和分析問題,培養自主學習的意識和能力。
結束語
簡而言之,初三化學是整個化學教學的基礎,也是初中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初三化學教學中,教師應明確教學要素,優化課堂教學內容; 處理師生關系,營造和諧的學習氛圍;用問問題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學會思考; 將化學理論知識與日常生活相結合。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提高初中化學教學的效率。
參考文獻:
[1]朱開勇,朱清勇.基于核心素養的鄉村中學化學實驗改進嘗試[J].中小學教學研究,2018(10):39-43.
[2]丁丹丹.基于化學學科核心素養的初中化學啟蒙教育的思考[J].化學教與學,2018(01):15-19.